APP下载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赛前专项训练手段的研究

2019-07-05吴娟丽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9期

吴娟丽

摘  要:健美操是在音乐的伴奏所进行的项目,赛事是接二连三,那么发展运动员赛前专项训练的手段也是很重要的。好的训练手段,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健美操队为研究对象,研究她们的体能、身体素质、技术以及心理训练的手段,通过这些训练手段,民师院健美操队在2018第七届全国全民健身操舞大赛广西赛区中,取得了怎样的比赛结果。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等方法对健美操运动员赛前专项训练的手段做出研究,研究健美操运动员训练手段的培养方法以及它的科学性,分析训练手段研究所存在的缺陷,为建立科学的训练手段提出依据。

关键词:健美操运动员  赛前训练手段  专项训练手段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3(c)-0046-03

健美操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傳入我国,1994年健美操正式列为比赛项目。马奎、李雪梅认为在比赛中为了让运动员更好的发挥超长水平,教练员更应该合理地、有计划地、科学地安排训练手段,同时根据队员的差异采用特别的训练手段。 教练员与运动员也要相互沟通、了解运动员的日常生活,这样可以更好的对运动员实行相对应的训练手段,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1]。周唯则认为心理训练在比赛中也占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体力和心理战术都是比赛过程所要具备的,因此,赛前的各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2]。虽然有许多学者对相关话题进行了关注,但是仍有不足之处,所以这里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健美操队为研究对象,综合该队的一些训练情况,对运动员赛前专项训练手段进行研究,为今后的比赛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运动员,储存更加强大的师资力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赛前专项训练手段——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健美操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主要通过中国知网、百度及各种文献资料查找关于健美操赛前专项训练手段的相关文献、书籍资料,了解当前健美操赛前专项训练手段的基本现状,对健美操专项训练手段的情况提出新的看法与方法,同时也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2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所调查的文件进行数据归类整理,结合资料之中的各项数据,用数据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探讨。采用Excel表格整理数据,对数据进行相应的整理,最后进行讨论分析。

1.2.3 访问法

通过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主教练与副教练进行相关的访谈,以及QQ访问健美操1队和2队队员,了解该队的训练计划以及采用了何种训练手段,将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训练的任务、目标

训练阶段的优化与协调是运动员取得好成绩的基础,其主要任务不是提高运动员的技能和训练水平,而是把运动员已有的运动技能,经过赛前高强度的训练给表现出来,使运动员获得良好的竞技水平,在比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此次大赛,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健美操队共参加了3个项目,1队的目标是争取两个项目拿第一,2队是保三拿二。

2.2 周期训练安排

健美操是表现难美性项群,所以健美操的训练中使用双周期训练模式最为适宜。但是在实际安排中,要有足够的准备期,使运动员有充裕的基础训练时间。

该队的赛前准备用时为2~2.5个月,赛前准备的任务是通过赛前高强度的训练,完善运动员的各个身体机能,达到一个良好的竞技能力水平,消除心理障碍,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3 赛前体能训练手段

2.3.1 一般体能训练手段

体能训练主要是为了提升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结合专项运动员的各个特点。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发展专项所需要的运动素质,田麦久和杨世勇把体能训练又分成一般和专项的体能训练。一般的体能训练可使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提升运动员身体各个器官的机能,使运动员的身体得到均衡的发展[3]。

本人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健美操队里的相关队员进行相关访问,在交谈过程中她们说到,体能是任何一个运动项目必须具备的,是运动项目领域中的首领。所以在她们接下来的训练中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及对赛前专项体能训练制定了科学的计划,如下:

从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一般的体能训练强度都不大,通过一般的体能训练,提升运动员的健康水平。同时,增强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能力,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今后他们高强度的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2.3.2 专项体能训练手段

专项的体能训练目的是让运动员本身已有的体能能力直接为提高运动成绩服务。一般的体能训练服务于专项的体能训练,专项的体能训练又是为了提升运动员的比赛水平。通过调查的文献与本文所要研究对象的赛前专项体能训练形成对比,发现核心力量更加重要,瑞士球、平衡垫对核心力量的训练更为有效。现今体操、艺术体操已经对其进行了使用,所以在健美操中也慢慢开始使用该器械了。在周丽萍和钱峰论文中的研究显示,它们既能达到训练的目标,而且还给在训练的运动员增添了不少的乐趣[4]。所以在此次的项目训练,力量的训练采用了新的训练方法。

表2可以看出,在专项体能训练中,力量采用仰卧瑞士球卷腹、仰卧腿部夹球上举、仰卧手脚置换夹球等方法来训练,可以锻炼到运动员的平衡性、腹肌、大腿的力量等,这样核心力量的训练就是一举两得了。4000m是耐力性运动,可以增加运动员的肌肉得到更多的氧气,使呼吸肌耐力增加,增加骨骼肌有氧功能能力,使运动员能够很好完成整套舞蹈动作。力量、、耐力、速度、柔韧和协调等在周一到周五安排训练。

2.4 赛前专项技术训练手段

2.4.1 身体姿态训练

身体姿态是人经过动态、静态等活动所显示出来的身体姿态。运动员运用身体各部位的肢体,在音乐的伴奏下把整套健美操表现的惟妙惟肖,所以健美操是一项表现力极强的项目。因此,健美操训练中身体姿态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身体姿态训练分为以下几种:头颈部姿态训练、躯干姿态训练、上肢姿态练习、下肢姿态训练、站立姿态训练。那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健美操队要有针对性对头部、躯干、上肢、下肢进行目的性的训练。首先要想健美操的表现力凸显的栩栩如生,身体的各个关节就要有协调性,那么要把头部的姿态表现的完美,对头部的训练方法有:头部前后左右摆动练习、头部向前向后屈伸练习、头部旋转练习。躯干的练习就是对身体的胸、腰、腹、跨、臀部进行训练,要学会控制身体各个部位,健美操中身体的各个部位要学会灵活运用,这样有可以减少对运动员的伤害。躯干训练的方法有:仰卧瑞士球卷腹等方法。上下肢的训练在健美操中是最为凸显的位置,它们是完成高难度动作的枢纽,使艺术性得以提高。上下肢的训练方法有:把杆、力度等方法。站立式训练的方法有:两脚并拢,抬头挺胸,两眼直视前方。

2.4.2 健美操操化动作组合训练

该操化动作的练习是把健美操的基本步法结合手臂动作,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的套路动作。其中基本动作训练分为四种:操化动作组合训、上肢操化动作训、下肢操化动作训练、基本步法。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健美操队应从基本步法和下肢开始训练,其中基本的步伐有:吸腿跳、開合跳、弓步跳、后踢腿条、弹踢腿跳、踢腿跳,下肢可以跟随音乐在原地练习。接着上肢、下肢的训练在音乐的伴随下以不同速度进行上肢练习,要做到定点、有力、规范。

2.4.3 节奏性变换

在健美操比赛中,音乐节奏性的变换是重要的,音乐的节拍对应着每一个动作。在训练过程中,也要对运动员进行节奏性训练,让运动运不仅要学会数拍子,还要会听着音乐节奏数出拍子。这时可以采用变奏训练法来进行有目的的训练,通过音乐的强弱,来训练运动员的运动负荷和节拍,进而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2.4.4 集体项目的配合

集体项目的配合是体现团结合作的精神,动作的统一、表现力都是的运动员必备的条件,队形的变换是否平衡、变换时是否巧妙地结合,以及每个造型给人的视觉效果是否完美等,这些都是集体项目所要知道的。在训练时,教练员应时刻关注每个运动员的心理状况,也要培养运动员之间的相互信任心理,使他们的动作达到统一一致,做到最好的比赛效果。

2.5 赛前心理战术训练手段

从图表3可以看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健美操队对心理战术的训练方法由以上九种,通过这些训练方法,消除他们在赛场上的紧张感,使他们达到最高的心理水平,更好的完成比赛项目,发挥出他们的水平,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

3  结语

目前,在国内健美操赛前专项训练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体能训练上,训练规划是有了,但是每位队员的状态还不能及时的放到训练上,这时,教练员就需要多和运动员进行沟通,当然训练量也要从少到多,这样才能达到训练的目标,同时也要关注运动员生活饮食。在使用旧的训练方法时,新方法的创新度还不够,体能训练是比赛前的基础,所以,体能训练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对待。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训练中,应提高运动员的思想教育知识,应对突变情况,应及时调整作战计划,对于不同的运动员选择不同的训练手段,起到因材施教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奎,李雪梅.对健美操专业体能训练方法的探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6):69-70.

[2] 周唯.健美操运动员心理变化因素及赛前心理训练[J].新西部:理论版,2013(13):197.

[3] 田麦久杨世勇等体能训练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4] 周丽平,钱锋.浅谈艺术体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5(10):89-90.

[5] 宋波.高校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方法研究[J].运动,2018(16):33-34.

[6] 谭惠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