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视角下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的新思考
2019-07-05马秋梅
摘 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徑。文章从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方法指导、重视学习成功体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阐述了人文关怀在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实际教学案例,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法,以期为增强学生学习自觉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和学习能力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人文关怀;中学生;学习自觉性
作者简介:马秋梅,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东校区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德育。(上海 201799)
中图分类号:G633.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1-0123-02
人文关怀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近年来,很多学校开展了以分层教学、少教多学、活动中发展等为主题的教改实践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提高教学质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笔者认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人文关怀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的基本原则是一切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出发,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最终获得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自主探究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愉悦的心情能够激发潜能,提高做事情的自觉性、创造性。如何保持心情愉悦呢?被强迫做某件事情,心情肯定不会愉悦。如果学生对一位教师产生了反感情绪,那么对该教师执教的这门课也会反感,会缺乏学习兴趣,心情也不会愉悦。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偏好和学习需求,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认真制订教学方案,精心设置课堂教学环节,将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此外,教师要充分运用个人魅力和所教学科的内在魅力打动学生,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 强化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耐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多使用鼓励性用语,保护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会”,指导学生“会学”。用教学生“读一读”、让学生“讲一讲”、带学生“做一做”、引导学生“想一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和积极主动的参与者。
例如,笔者班级有一位男生想出了和课上讲的不一样的几何证明方法,兴奋地前来告诉老师,但是他的证明过程“绕了个大圈”。这时决不能打击这位男生的探究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信心,要在肯定的基础上引导他再思考是否还有更简单的证明方法。如此,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探究。知识是学习不完的,所以在把握主体知识与框架结构的同时,获取学习该门知识的方法非常重要。教师要认真钻研,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愿,帮助学生增强学习自觉性,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 重视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在鼓励学生、培养学习自信方面,教师尤其要注意多给予后进生以充分的肯定和帮助。实际上,后进生对成功有更为强烈的渴望和较大的上升空间,教师的一次肯定和鼓励,也许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意愿。教师要关注后进生的点滴成功,如上课经常走神的学生在学习中集中了注意力,要及时予以表扬,并鼓励学生保持学习的专注状态;上课经常闲聊的学生在课堂上遵守秩序也要及时肯定、鼓励;做作业拖拉的学生认真完成了所有的学习任务后,教师也要注意正面的评价与反馈。要密切关注每一位后进生,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学习优势,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以此形成良性循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自觉性,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笔者执教的2016届初三分层教学C班,分班时该班学生的数学平均分为45分(百分制),最高分59分。通过师生配合,课堂教学效果渐佳,学生也变得更加自信,最终该班学生的中考数学平均分为92分(150分制),最高分138分。好学生是“夸”出来的,适时、及时地“夸奖”后进生,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四、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性循环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会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试图强化学生的知识复习与巩固,这种额外超出学生承受能力的训练方法剥夺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而短时间高强度的训练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强迫性的学习并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反而可能导致学生的厌学情绪。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教师一定要在布置学习任务时预留一定的调整空间。具体来说,可设置预学单,帮助学生养成预习和自学的习惯;制订课中学习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精心设置探究问题,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学会倾听、勇于讨论。以上方法可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认真思考、勇于表达,勤于动手、动脑,并深化学习的体验与感悟。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应尽之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思考探究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但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指导者角色,不能罔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要,而“硬塞”自以为优质但并不适用的学习方法。教师要从人文关怀切入,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恰到好处的人文关怀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关心学生学习,用真诚、鼓励和帮助予以人文关怀,综合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学习需要、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来制订教学计划、设置教学环节,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实现个人学习和发展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1] 刘在花.中学生学习投入发展的现状与特点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5,(6).
[2] 白延刚,段利云.教学再造,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33).
[3] 尹委红.避免强迫学习,提高学习效率[J].重庆教育教学研究考试周刊,2012,(46).
[4] 何俊.浅谈“少教多学”中学生自觉性对于学业水平的影响[J].2014,(10).
责任编辑 袁静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