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7-05卢宁

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策略高中数学

摘   要:在新课改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有了新的更高的标准,与此同时,高中数学教学中也更加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刻板的教学理念,实现从知识灌输者向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的角色转变。文章探讨了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卢宁,辽宁省葫芦岛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数学教学。(辽宁  葫芦岛  125205)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1-0104-0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要注重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以思维能力的体现为教学的基本目标。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和判断。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限制了高中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固化思维模式。对学生而言,高中阶段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的学习会影响他们的长期发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对教学策略进行适当调整,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凸显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一、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从高中数学的性质上看,这一学科属于应用型学科,内容有着非常强的逻辑性,并且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数学与物理、化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也是比较紧密的。研究实践表明,高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物理和化学等理科成绩也相对较好,因此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由于高中数学知识比较繁杂,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很多学生死记硬背数学公式,无法做到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做到举一反三。从社会层面而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打破学生既定的思维方式,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中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思维能力具有整体性和不固定性的特点。所谓整体性,就是数学的学科分类很多,如分为几何数学、函数数学等,这些不同的类别都与数学思维分不开。所谓不固定性,指的是数学思维能力并没有严格的套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发散性思维,每个人所观察事物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所形成的数学思维能力也具有其独特性。

二、影响高中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的原因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认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要通过已知的内部认知结构对外部的输入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形成一种便于掌握的形式进行存储。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知识点接纳新知识,寻找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如此一来,新旧知识在学生的认知中发生积极的作用和紧密联系,通过对其拥有的原有知识结构进行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实现新知识的获取。但是从目前来看,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受到了制约,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遇到了阻碍,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以自我为主体,不顾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不明白学生的思维困难之处,在课堂上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学习效率低,遇到问题时无从下手;其二,在数学学习中,当学生接收到的新知识与他们已经获取的旧知识之间不相符或者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结合点、融洽点时,这些新知识就会被原有的知识所排斥或者被“纠正”后吸收。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如果脱离教学实际,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会导致新旧知识无法顺利实现“交接”,学生也会产生认知不足、理解偏颇,影响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建议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其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并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结合,注意将数学问题带入实际的生活情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在情境创设时要尽量与社会实践相联系,并且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将数学新知识恰当地引入实际生活,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等比数列”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教学情境:交通部门严令禁止酒驾,我国的交通法也规定了认定酒驾的酒精含量数值范围,在人体血液中如果酒精含量达到了20—70mg/ml,则属于酒后驾驶,而当超过了80mg/ml时,当属为酒驾。如果某人喝完酒后检测血液酒精含量为330mg/ml,在无其他条件影响下,其血液酒精含量以每小时0.5倍的速度递减,那么他需要经过几小时后才能驾车?这一问题的提出有现实背景,学生比较感兴趣,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引出等比数列的概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 构建探究情境,培养探索思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现,在发现中体验探索的魅力,获得发现真理的能力,并享受发现的乐趣。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发现能力、探索思维。

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圆与直线之间的相对位置,鼓励学生用语言表述两者位置关系的特点,接下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和讨论,就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给出自己的理解。又如,在“双曲线”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椭圆的定义,如果将椭圆定义中的“与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改成“与两定点的距离之差”,椭圆的轨迹会有什么变化。以此问题导入课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的方式体会双曲线任意一点所满足的条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双曲线的定义,灵活运用定义判断曲线的形状,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总之,数学不是纸上的科学,而是存在于生活,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找到相应的生活情境,就能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3. 鼓励自主创新,培养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探求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观察、归纳、类比、实验、推理、总结,积极主动解决问题。

在新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讲清楚基本的知识结构后,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肯定学生的能力,给予学生信任,利用开放问题满足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探索追求,培养学生勤动手、乐钻研、善思考的习惯,让学生在探索和创造中实现思维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要创新思路,解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不被单一模式所束缚,从多角度、多层次拓展问题,寻求创新,在个性中探求共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高中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并不等于成绩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目的主要是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胡艳辉.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践分析[J].学周刊,2019,(7).

[2] 殷植源.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思维发展——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高考,2019,(2).

责任编辑 曾轶维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策略高中数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