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三级推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9-07-05杜鸣
杜鸣
【摘 要】通过对已开展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教育供给侧出现资源配置不合理、供给精准性差、实效性低的问题。因此提出构建“三级推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以通过高职院校教育供给侧改革,对师资、课程、实践三个层面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层层协作、三级推进模式,从而实现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精准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供给侧改革;“三级推进”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一、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相关研究现状
职业核心能力又称为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涯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是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普遍适用性、相通性和可移性,能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职业核心能力在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被称为 “关键能力”;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有人称之为 “关键能力”;美国称之为 “基本能力”,在全美测评协会的技能测评体系中被称为 “软技能”;香港称之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1998年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明确指出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包含了职业核心能力和专业能力。作为 “关键能力”的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我国的职业核心能力标准体系中的核心能力分为8个项目,即:(1)与人交流;(2)数字应用;(3)信息处理;(4)与人合作;(5)解决问题;(6)自我学习;(7)革新创新;(8)外语应用。
2004年劳动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立项“为就业服务的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国家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行)》(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创新能力)。2007年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科学)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建设与教学实验”,研究成果《国家职业核心能力认证测评大纲》。这两项顶层研究是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指导性研究。在中国知网论文检索中输入“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可查阅2010年~2016年共有213条,其中,能检索出省级研究项目6个,主要研究区域为深圳、广东、常州、苏州等职业教育发展前沿的地区。
总结以往关于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研究结果如下:研究基础都是基于2007年出台的《标准》,研究内容主要以核心能力内涵、核心能力培养策略,核心能力培养措施;文献中提到的培养措施有:成立专门机构组织培养工作;开设专门核心能力培训班集中培训;将部门技能指标嵌入公共课;通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开展第二课堂等形式。
已有研究的不足:研究的核心能力标准过时,没有紧跟时代发展;课程建设、机构建设和师资建设单纯做加法,没有有效整合现有资源;没有成型的核心能力培养模式。
二、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
1.师资供给情况
研究团队对陕西省四所示范高职院校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现状调研,发现师资方面存在一个共性问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没有师资团队系统化进行贯穿培养,而是专业课教师、实践教师、公共素养课教师和辅导员各自按照各自理解完成任务,教师之间完全没有沟通、协作、衔接与监管。不同教师在培养过程当中,会将培养内容重叠进行,或者部分内容缺失的情况常有发生,极大影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效果。
2.课程设计方面
调研中发现,被调查高职院校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提及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但是真正将职业核心能力按照构成要素分解、贯穿到专业课程中,设计并实施的基本没有。核心能力培养仍然依赖传统路径,一味增加公共素养课,并出现了公共课太多而压缩专业课程的现象。同时,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过于单一,无法达到培养职业核心能力过程目标,学生为了通过测试而学习,考完就忘,不能真正提升自身能力,导致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课程设计方面依舊是两层皮状态。
3.实践资源分配方面
通过对已开展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院校的调查发现,大部分院校高度重视通过开展一系列职业核心能力活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每个院校在这方面都产生了马太效应——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即,各院校的龙头专业资金充沛、大赛设备齐全、实践场所充足,各项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强;相反,其他专业各类实践活动捉襟见肘,参加大赛没设备、实践活动没场所,各项活动内容空洞、形式单调、效果不佳,学生感觉不受重视、不自信,严重影响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实效。
(二)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
研究团队对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训现状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高职院校普遍已经在意识层面非常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但在操作层面师资配备仍然保持传统的按专业学科和行政职能划分任务,并各自组织、实施;由于传统的师资分配模式,导致职业核心能力培训内容也被生硬地裂开来,学校为了方便课程管理一味的做加法增加课程数量;校内外各类实践资源建设、使用没有统筹规划,导致实践资源配比不均衡,各项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活动不系统。高职院校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教育供给侧资源配置不合理,课程资源产能过剩,教育供给不精确,培养过程实效性不理想。因此,高职院校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迫在眉睫。
三、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三级推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构建逻辑
在新时期下,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要求,将高职生核心能力内涵进行新的补充和修订,能够为培养高职生核心能力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标准,有助于高职生适应国家《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人才需求,进而提高高职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