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学习对英语学习迁移效果的研究
2019-07-05黄妍毕敏亚
黄妍 毕敏亚
【摘 要】英语和德语同属印欧语系中的西日耳曼语支,同根同源,意味着先行学习英语的德语学习者必然会受到英语的影响,并且在后续的英语学习中也会受到德语的影响。然而未曾有人具体的阐述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怎样做能有更加积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到底如何产生,对于学习有何种益处呢?本文通过对苏南地区高校德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具体研究并分析德语对英语学习的迁移效果,以使这两种语言的学习可以相互促进。
【关键词】德语;英语;正迁移;负迁移
一、德语学习对英语学习的正迁移效果
学习一门语言就像是在平地上建起一座高楼,词汇是砖瓦,语法是骨架。对于英语与德语来说也是如此。在现阶段中国教育模式之下,许多人都把英语作为第一外语来学习。从牙牙学语时期的早教班,到义务教育的系统学习,再到高等教育的深入熏陶,甚至于进入职场后的技能提优,毋庸置疑,英语学习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迈入新时代,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时代发展,与国际接轨,提高竞争力,不少人选择了学习第二外语,由于德国强大的经济及日益密切的中德合作,德语便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然而语言文化总是会有交互性影响,第二外语势必会对第一外语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本文将依次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分析德语学习对英语学习的迁移效果。
(一)词汇
从语言学上的亲缘关系使得两种语言在词形上有着很大的相似度。基于历史、翻译等因素的影响,德语中逐步引入大量的英语词汇,为了能在德语语境中方便使用,这些词汇发生一些变化,演变为如今的英语借词。英语借词中名词所占比重最大,由于两者惊人的相似性,对于没有任何的基础去学习英语以外其他语种专业的同学来说,德语因有大量的英语借词,词汇方面就显得容易许多。这对于学过德语后回头去学习英语同样适用。本源上看,二者同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作为拼读语言均使用拉丁字母并有相对固定的发音方式。众所周知,英语由26个字母组成,而德语在其基础上则衍生出了三个变元音?覿?魧、?觟?魻、ü?譈及?覻。因此相比较俄语等一系列斯拉夫语言来说,学习德语的难度大大降低。相似的字母构成导致了一些词汇相似甚至相同的拼写方式。举个例子,在英德双语中student拼写完全相同,其意思也都为中文中的“学生”之意,只存在了一些细微的差别。在德语中该词词义为狭义的“大学生”,而英语中该词则指广义的“学生”。通过对两种语言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拼写上的转变规律。比如说:德语中的英语借词现象study-studieren, function-funktionieren, inform-informieren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英语词源的意思来推测德语单词的意思;同样的,也可以通过德语词源来反推英语单词的意思。这对于拓宽词汇量的拓宽方面极有裨益。就笔者目前的学习经验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规律:
1、英语中的各类职业词尾在德语中可能以-tant的形式出现。
2、英语中的形容词词尾在德语中可能以-tiv的形式出现。
3、英语词汇中的c在德语中基本以k的形式出现。
4、德语动词对英语动词的转变存在“-ieren化”。相信通过更深入的学习,更多的规律被广大的学习者发现并应用。
(二)语法及阅读
众所周知,德语语法极其复杂、精妙,在无形之中就提高了该语言的学习门槛。那么,德语语法学习是否就对英语语法学习毫无用处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话在语言学习上同样适用。当一个人在掌握复杂规则后,面对简易版本的规则自然是游刃有余的。就时态方面而言,英语大致分成了16种时态,粗分为三大类: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德语则在此基础上删去了现在进行时并削弱了将来时在整体时态中的地位。从句子结构上说,德语以其特有的框架结构在语言之林中脱颖而出。框架结构虽难,但难有难的好处。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我们的全局观念。读懂文章靠一味地扣字眼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在阅读的时候我们往往需要把头抬起来而不是拿着放大镜一味地咬文嚼字。德语文章的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训练。不少经验值得我们应用到英语阅读中。令不少学习者抓耳挠腮的各类德语从句恰是分析英语长句子的好帮手。在课堂上老师一定不厌其烦地强调过划分句子成分的重要性,这是看懂文章的关键。当学习者适应了德语中的第一、第二分词作定语等一系列状况后,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英语阅读能力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三)听力与口语
这两方面是中国学生的普遍弱势项目,就难易程度而言,德语远比英语难说出口得多,因德语思维逻辑与句子架构与中文的巨大差异,其信息的接受也比英语要难得多。以上原因皆为德语学习增添了不少难度。可以说,德语听力与口语是十分考验学习者意志力与专注力的项目。德语的信息密度较英语而言较为分散,这主要是由于德语单词多为长单词及复合词,德语中有大量的可分动词,而动词在句子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分动词在特定情况下需拆分为可分词干及可分前缀,两者有时相距甚远。同一词干还可搭配不同前缀,意义也随之转变,中间还会夹杂其他成分。因此有时,德语的可分动词只有在一句话说完时才会完整出现,而德语发音也以辅音为主,这就给人造成了听觉上的错觉,句子有明显的分裂感,同样的句意在德语中就需要有更长的表达。诸如此类原因大大拉长了听力的战线。输入是如此,输出亦然。非母语者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考虑符合语境的表达。对英语听力与口语学习而言的好处与上一部分所提到的语法和阅读是相似的。长期的高强度集中训练会提高一个人的反应能力,这对几乎所有领域来说都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二、德语学习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效果
诚然,如上所述,初学德语时的确因为两种语言惊人的相似度而暗自庆幸,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学习了一段时间已经入门的学习者来说,又会因两者惊人的相似度而混淆。我们向四个苏南地区開设有关德语专业的高校:苏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抽样调查,共计73名德语专业学生受访。其中,有30名学生在说德语时经常会跳出英语单词,有14名学生在说英语时经常会跳出德语单词,剩余29名学生表示,两种情况都经常出现,时常混乱。由此可见,德语的学习的确会对学习了多年的英语起到了较大的负迁移作用。这些负迁移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的表现如下:
(一)词汇
德语初学者常常欣喜于德语与英语的相似性。然而,学过一段时间的德语回头去学习英语时,不免会发现英语也被抹上了一丝德语色彩。
1、单词的混淆。由于德语学习者进入大学开始系统的、高强度的学习德语,对于英语单词的记忆会渐渐模糊起来。比如容易把英语单词univisity写成德语单词Univisit?覿t;把family写成Familie;把camera写成Kamera等。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该问题在德语专业学生初次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表现尤其明显。
2、名词大写。学习德语的第一节课我们就已经知晓德语中的所有名词都应該大写,然而英语中只有一些专有名词才会大写以示强调。在不断的德语学习过程中,众多的德语专业学生养成了名词大写的习惯,在书写英语名词时也会不由自主的大写。尤其是对于一些德语中和英语拼写一样的英语借词。比如Sport和sport;Team和team;Problem和problem等。
(二)语法
此次受调查的学生中,有62位认为在学习英语时,受到德语语法的影响最大,占总调查人数的65%。词汇的影响只是一个开始,真正让众多德语专业学生感到困难的还是德语的语法。主要内容如下:
1、名词与动词。名词涉及到性、数、格。德语名词的词性分为阳性、阴性、中性三种;数即单、复数;格则指第一、二、三、四格。初学德语者谈性色变,如英语中名词的冠词the,在德语中又根据词性分对应der、die和das,这也是德语语法比英语语法冗繁的重要原因。对于一些母语不是德语的人而言,有些名词的词性仿佛让人无法想象。比如小男孩是阳性derJunge,但是小女孩却是中性das M?覿dchen,但这其实和性别没有什么关系。动词方面,英语中只有第三人称单数时进行变化,而德语中有六个人称,分别对应六种变位,并且在不同时态,如现在时、过去时、虚拟式中,六种变位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在学过德语后再次学习英语时,经常会混淆两者,错误地将德语的变格和名词词性错误地迁移到英语中。
2、句子结构。除了性、数、格,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别。(1)、在德语陈述句中,动词永远在第二位,而英语则无此规律,英语更加灵活。德语专业学生在后来学习英语时,经常会把这个规律运用到英语中,这常在英语作文中表现。以如下的句子为例:
1、我通常七点吃早饭。(中文)
2、Usually I have breakfast at 7clock.(英文)
3、Oft frühstücke ich um 7 Uhr. (德文)
但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德语之后,由于受德语习惯影响,易把这句英语写成“Usually have I breakfast at 7clock.”(2)、破框结构。德语中的破框结构是指当句子中出现两个以上动词或者一个动词由两部分组成时,一般使用破框原则。即一个动词部分放在第一位或者第二位,而另一个动词放在句子的最后一位,其他的句子成分放在两者之间的原则,而在英语中没有这样的规定。这在完成时中表现明显;德语的完成时通常是由haben/hatten加第二分词构成,英语的完成时通常是由have/had加第二分词构成。区别如下:
1、我已经忘记那件事了。(中文)
2、I have forgotten that already. (英文)
3、Ich habe das schon vergessen.(德文)
由于haben在德语句子中出现的频率较多,又和英语中have相似,受习惯影响,常常会把have写成haben,或者两种语言句子结构杂糅的情况。德语中第二分词一般情况是在词干的前面加上ge的前缀,受此影响,在书写英语时易把这句话写成I have that already geforgotten. 类似情况在德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时经常出现,而且因受到德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往往这种错误很难一眼发现。
(三)语音
在样本数据中,有51名同学认为,德语语音对英语语音方面起的负迁移作用明显。不少德语专业学生在学习过一段时间德语后再学习英语苦恼于自己的英语带上了德语口音,形成了“德式英语”。语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词尾和个别同形不同音或者拼写类似的单词上。
1、词尾。由于名词的词性的原因,在德语句子中有大量以e结尾的单词,并且在尾音节中发轻音[?藜],而在英语中的词尾e通常不发音。因此,德语词尾的发音规则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效果明显。例如:negative、wave和knife,学习过一段时间德语后,很容易读成/‘neg?藜tiv?藜/、/‘weiv?藜/和/naif?藜/。
2、单词读音不同。字母读音的不同导致单词读音的不同。德语和英语有26个相同的字母,但是读音却不尽相同。例如德语中的字母V在德语本民族语词中一般读作英语中F的音,字母W通常在语词中读作英语中V的音。字母S在和有些辅音一起构成字母组合时,在音节开头时会浊化读为[?蘩]的音,因而学习过德语的人再来学习英语时经常会把两者混淆,造成读音上德语和英语的“混搭”。比如英语单词was、war、warm就经常会被分别读成[vas]、[va:]和[va:m]。由于sch和s在德语单词中出现的频率较多,受习惯影响,英语单词school、snow、smart经常会被读成[?蘩gu:l]、[?蘩n?藜?尬]和[?蘩ma:t]。这也是导致德语和英语单词同形不同音的原因之一。上文又提到德语中有大量的英语借词,这使学生在初学德语时,就已经困惑于两种语言的发音。老师为了使学生尽快入门,会要求其先放下多年的英语,努力转变英语的发音为德语的发音上。然而在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德语后想重拾英语时却发现,当初的难题再次上演,英语的语音又很难从德语语音中纠正过来。特别是德语中和英语中的一些同形不同音的单词,例如:information和bus。很容易把这些单词用德语发音分别读成[inf?蘅rmatsio:n]、和[bus]。
三、结语
如今,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是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而多数德国人也通常熟练掌握英语这一第二外语,德企中英语也是通用语言,英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是对于德语专业学生,因而德语专业学生在把德语学好的同时也不能放弃学习了多年的英语。德语也是世界上较多被学习的外语之一,同时掌握两门在国际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语言对个人的发展大有裨益。
哲学的矛盾论观点认为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语言也是这样。任何语言之间都有共性和个性,德语和英语之间也是如此。潜心研究两种语言的规律,充分发挥德语对于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努力克服负迁移作用,同时掌握德英双语并非难事。语言和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学好德英双语更需要深入了解德语国家和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深入了解语言,运用语言、发挥语言真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于博,李美晨.浅析德语名词中的英语借词及其对德语的影响[J].教育现代化,2017,4(46):232-233+249
[2]江易.浅析德语与英语语法的差别[J].英语广场,2018(0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