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2019-07-05李腾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幸福观亚里士多德

李腾

【摘 要】幸福是横亘于人类历史长河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追问。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最高尚、最善良、最令人快乐的东西,是灵魂合于德行的现实活动,是一切善事物的始点和本原。他的幸福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塑造,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现代价值。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当代大学生

对幸福的追问,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通过对梭伦、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哲学家幸福思想的批判继承,形成了一套逻辑清晰、系统的幸福思想理论体系。他对幸福思想的阐释主要集中于《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中,书中对幸福思想的内涵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即便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且与现代社会相距甚远,但其幸福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仍对培育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极具借鉴意义。

一、幸福观的内涵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的开篇就层层推进,对“善”概念进行了详细分析。“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善实际上并不是纯道德意义上的善,而更多的是价值论意义上的善。” [1]以善为源头,对善概念进行剖析的过程中引申出幸福的内涵,他认为,善以幸福为最高点,即幸福作为最高的善而存在,若要对一切善的事物做出最高的选择,那就是幸福。

1、幸福是最高尚、最善良、最令人快乐的东西

首先,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存在于现实活动中,幸福感则是人们在现实活动的过程中所能够获得的,最好的感觉。可见,基于现实活动,相比较人们所能体验到的其它感觉而言,幸福是最高尚的。其次,最高的善即至善,也就是幸福即至善。[1]据亚里士多德所讲,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的各种以善为目標的活动,都是为了追求最高的善。人们所向往的最高的善应该是某种最后的东西,那么,在这些东西中,必定有东西是永远因为自身而被选择,且不是以其他事物为目的,才可被称作绝对最后,而幸福恰好能够与上述条件所契合。由此可得,幸福是最高的善。最后,亚里士多德认为,快乐是对善良人所显现的快乐。[2]与此同时,快乐蕴藏于现实活动中,而幸福既是善的表现形式,也体现在一定的现实活动中,故,幸福应该也是令人快乐的东西。

2、幸福是灵魂合于德行的现实活动

亚里士多德认为,善是灵魂合于德行的现实活动。事物的本身是善,若要达到自身的善,就要把事物当做一种手段来看待。继而,他在此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善的观点。那么,既然幸福是一切善的活动中最高的选择,而善又是灵魂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同理,幸福一定也是灵魂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1]此外,这句话还阐明了获得幸福需具备的两种因素:一来,幸福的实现需要合于德性。这里所说的德性是灵魂的德性,而非身体的德性。既然如此,若想把握幸福,投机取巧不可取,而拥有德性,才是获得幸福的关键所在。二来,幸福的获得需要实践活动的配合。幸福是一种自足的现实活动。[2]人人都追求幸福,但幸福是要通过社会实践,终其一生,去努力和奋斗,才能够获得的。

3、幸福是一切善事物的始点和本原

“善”与“幸福”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事物的善可作为某种最初的东西,来衡量现实活动中的行为,而幸福概念作为善概念的衍生物,同样也是一切善事物的始点和本原,是人们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初衷和目的。另一方面,据亚里士多德所述,善良和德性之所以被称赞,是因为它们关涉到行为和成果,而最高的善理应被当做更神圣与高尚的东西,即至福。此外,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们正是为了追寻幸福,才做善事,才会参与一切与善相关的现实活动,不难看出,幸福才是善事物的始点,本原。

4、思辨活动是最完美的幸福

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辨活动是最完美的幸福。[1]首先,他认为思辨本身就是神圣和荣耀的,人能够通过沉思来获得幸福,而动物则不能,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思辨是最高等的一种实现活动。其次,思辨活动是强大的,如若和其它现实活动相比较,思辨是一种连续性的、更为持久的活动。最后,人们只有通过思辨活动才能尽可能多的体悟幸福。经过一番思辨做出来的事情更容易接近幸福。

二、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出现的问题

幸福观是衡量大学生群体幸福指数的重要参考标准,当下,大学生群体对幸福观的理解有所偏颇,本文主要从主客观以及传播中介层面进行分析。

首先,从客观环境层面来讲,高校缺乏正确的幸福观教育体系。目前,各高校对幸福观的教育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在相关课程的设置层面,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即便一些公共基础课涉及到幸福观教育,但也并未将幸福观作为单独篇章列出来,由此,它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教育体系,缺乏对其完善的理论认知。其次,从主体认知层面来讲:对幸福观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近几年,大学生轻生事件频出,在如此美好的人生阶段,轻易舍弃生命,其原因不禁令人深思。究其原因,即缺乏对幸福概念的深度认知。大学生尚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缺乏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缺乏对幸福概念的正确定位。最后,从传播中介层面来讲:大学生深受不良风气影响。在互联网如此盛行的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幸福的定义被过分歪曲,幸福就是没有课,有钱花,作业少。甚至一些学生为了能满足金钱上的幸福感,有偿“裸贷”和“捐卵”,这些通过放弃道德底线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幸福,根本不是真正的幸福。这种在传播过程中被扭曲的幸福观不仅摧残着他们的精神意志,更被社会所不耻,急需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思考。

三、重塑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方法

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对当代大学生幸福指数的提升贡献了新思路。为此,应从理论着手,去思考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的建设策略。

第一,加强高校对幸福观的正确引导。幸福的获得需要以外在的善来补充,并非手到擒来,它的实现需要外在的善来补充。在亚里士多德这里,所谓外在的善,是与现实活动相联系而存在的。比如,我们可以把努力看作是获得幸福的一种方式,如果不凭借努力这种手段,有时候就很难从实践活动中获得幸福感。同样地,幸福生活的实现也离不开努力这种外在的品质,幸福感的获得更是与称赞、表扬等品质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要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中体验幸福的意义。

第二,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德性修养。幸福的获得需要完满的德行。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从人的实践活动中显现而来,且这种活动应该是有意义的、完满的,值得被人们所称赞的。首先,要从思想上重塑幸福观,发现生活之美,既然幸福是最高的善,就要怀揣善意对待生活。其次,要通过阅读及课外实践等,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最后,幸福是需要靠自己去争取的,需要外在的幸运和其它的现实活动来补充,如奋斗、努力、拼搏。

第三,常怀思辨意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思辨是美好的品质,最大的幸福,若我们能够时常在思辨中感悟生活,用心追求理想,感悟幸福。当代大学生应该增强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分辨好与坏,用正确的幸福观指引自己,去享受幸福,而不是把对幸福的理解单纯地建立在金钱等物质基础之上。

四、结语

由古至今,历史变迁,时代变换,幸福不断被赋予新的定义,但人们对幸福的追逐却从未停止。经过时间淘洗,亚里士多德的幸福思想历久弥新,其幸福思想会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意蕴,我们要不断发现亚里士多德幸福观当中蕴藏的精神价值,汲取他思想中的精华部分,用其思想中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观念去指导实践,进而提升整个国家、社会乃至每一个人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王成光,刘笔利,王立平.论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及其当代意义[J].四川大学学报,2010(2):34.

[3]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331.

猜你喜欢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亚里士多德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发现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正义观培育的路径探析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领导干部正确幸福观的着力点
解析亚里士多德的“修辞术是辩证法的对应物”
重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