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探析

2019-07-05张东月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全域旅游创新路径乡村旅游

张东月

【摘 要】全域旅游既是一种创设友善好客、全景观化的人居软环境的新理念,更是一种以核心旅游区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模式。多年的实践证明,乡村旅游不仅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渠道,更是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重要手段。基于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结合洛阳市栾川县的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从全域旅游的视角探讨栾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开发的新思路,以期对栾川县以及其他贫困区的旅游扶贫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创新路径

全域旅游是系统化、全景化的空间旅游,通过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资源作为起点,全面实现区域内各项资源的整合、融合、共建和共享,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在全域旅游视角下,人们如何有效地利用旅游开发的带动效应,促进地方贫困区域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村经济,实现尽快脱贫致富,在当前形势下具有极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2]。早在2012年,洛阳栾川就提出了“全景栾川”的发展理念,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也把栾川当做全域旅游的探索典型,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介绍。近几年,栾川“旅游景区+风情小镇+特色农庄”的全域无景点旅游发展模式悄然兴起,同时结合“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在景区周边和旅游通道沿线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逐渐形成“一区带一村、一区带一沟”的乡村旅游格局。乡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旅游氛围更加浓厚,栾川全域旅游带来的扶贫效应日渐凸显。2016年2月,栾川县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基于此,本研究就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以河南省栾川县为例进行旅游精准扶贫的实践路径梳理,以期为县域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实现提供创新路径。

一、相关概念内涵辨析

(一)全域旅游

在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传统的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旅游发展要求,必须转变旅游发展思路,创新旅游发展战略,推动我国旅游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随后,全域旅游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探讨。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全域旅游就是要把一个区域整体作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来建设,实现景区内外公共服务一体化,处处是旅游环境,人人是旅游形象,为游客打造“食有特色、住有选择、行之方便、游之尽兴、购之丰富、娱之快乐”的旅游行程,给游客带来近乎完美的身心体验。2016年2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并公布了首批包括262个市县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开放共享式的发展理念,对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关联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特有的地域空间和资源为载体,以乡土为特性,以吸引城市居民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振兴乡村地区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近年来,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被列为扶贫开发10项重点工作之一。旅游扶贫是当前以旅游开发项目带动贫困地区的生产,促进经济增长,帮助贫困居民快速致富的产业开发方式。通过旅游扶贫能够高效配置市场资源,节约资源成本,特别是社会成本。旅游扶贫通过旅游项目的开展和创新理念的输入,形成长期的、稳定的扶贫支持,即精准扶贫。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乡村旅游资源是旅游扶贫的重要资源基础,立足地域特色,充分利用“旅游+”的手段,通过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商贸、金融、文化、互联网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有效激发区域经济活力,提高旅游产业链本地化水平,提升乡村旅游扶贫效应。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形成共荣良性互动格局,农民与产业、市场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分配机制;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农民收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两者共同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精准脱贫,从而实现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联动发展。

(三)全域旅游与旅游扶贫的契合

全域旅游不仅是一种旅游发展模式,更是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是县域经济、市域经济在新常态下的一种创新形态和模式,是实施推进精准扶贫的新动力。旅游扶贫是通过开发旅游带动整个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产业扶贫开发方式。旅游扶贫作为一种产业扶贫方式,其积极作用已被广泛认可。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曾指出,推进全域旅游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要求,是旅游扶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全域旅游强调“共享性”,即旅游发展成果要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发展全域旅游,就是要致力于实现全社会共建共享,通过全域旅游推动和助力我国扶贫战略目标,让广大群众在旅游发展中真正受益。因此,以“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全域旅游内含了“共富”的理论基因,为贫困地区通过发展旅游而实现“共富”的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5]。

二、欒川县概况简介

栾川县位于河南省西部,为首批中国旅游强县、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首批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为核心的“栾川模式”,曾被广泛报道,享誉业内,为我国贫困山区依靠旅游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典型。2012年,以“全区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融汇旅游要素,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为内涵的全景栾川正式提出,“旅游引领、融合发展、产业集聚、全景栾川”的旅游发展新模式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域旅游发展五种模式之一。栾川县总面积2477平方千米,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82.4%,名列河南省第一,有“中原肺叶”之称,生态优势明显。栾川年均气温12.4℃,夏季平均气温21℃,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目前全县拥有2个5A级景区、5个4A级景区及十余个非A级旅游景区,初步形成了老君山山水游,龙峪湾森林游,鸡冠洞溶洞游,重渡沟农家游,养子沟休闲游,九龙山温泉游,伏牛山滑雪游、抱犊寨红色游等业态多元、体验丰富、特色各异的全域旅游格局。2016年,栾川县累计接待游客12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2.5亿元。

素有“四河三山两道川、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栾川县是典型的深山区县,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29.9万。2010年由于特大山洪灾害侵袭,直接导致4.3万山区群众返贫,全县贫困人口增至8.9万人,栾川再度被国务院列入秦巴山区扶贫开发重点县。目前,栾川县共有75个贫困村,贫困户7459户、26608人。近年来,栾川县凭借多年的旅游发展实践,紧紧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旅游的强大辐射带动作用,把旅游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龙头产业,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栾川县政府统筹发展,制定旅游扶贫实施方案、出台旅游扶贫政策措施,注重政策引导,筛选对象,部门主动介入支持,洗脑引智,突出精准帮扶,做优乡村旅游产品。同时,栾川县政府主导创新营销,做火乡村旅游市场,29个旅游扶贫重点村特色各异,亮点纷呈,推动全县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全域旅游背景下栾川县实施旅游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

(一)全区域覆盖着力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为拓展扶贫广度与深度提供前提条件

近年栾川十分注重完善旅游要素的配套设施,先后在县城区建成了凤凰天街、半山小巷两个集吃住购娱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服务综合体。目前栾川正在实施全景栾川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建设工程、核心景区提升工程及乡村旅游富民等五大工程,全面改善和提升区域内旅游公共服务水平。除发挥栾川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依托老君山、鸡冠洞、重渡沟、龙峪湾等七个4A以上核心景区,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大力发展旅游经济,让贫困群众依托旅游景区从事宾馆服务、商业经营、劳务输出等,在家门口就业脱贫外。按照“旅游景区+风情小镇+特色农庄”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利用区位地理条件和山水优美自然环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经济六要素,突出森林氧吧、山水观光、特色餐饮、高山避暑、休闲采摘、民宿体验等不同主题,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理念,推动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毗邻旅游景区的贫困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通过扶贫政策支持和”雨露计划“培训,鼓励农户扩大发展无公害果蔬采摘园或畜禽养殖基地,为游客提供新鲜的绿色食品;距离景区偏远的贫困村,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开发搬迁后遗留的旧房土屋,改造成山味十足的“农家乐”,通过乡愁民俗文化满足游客好奇心,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致富。

经过全域公共旅游服务的改善、乡村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栾川县的庙子镇庄子村、陶湾镇协心村、三川镇隐心谷、狮子庙镇高山渔村、潭头镇拨云玲、石门土屋等美丽乡村已成为游客“无景点”旅游的首选。栾川乡村旅游发展迅速,发展旅游专业村35个,农家宾馆1178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3.2万人,间接从业人员13.4萬人。栾川结合全县7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编制《河南省栾川县贫困村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和《栾川县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目前,全县75个贫困村中有47个村纳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有20个贫困村把乡村旅游作为扶贫主导产业,“景区+县城+乡村”的栾川全域旅游格局已初步形成,为拓展扶贫广度与深度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融合发展以“旅游+”为抓手着力培育旅游新业态,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提供产业融合路径

栾川旅游在坚持全产业强化旅游引领,全区域营造旅游环境,全领域融汇旅游要素,全社会参与旅游发展,全民共享旅游成果的前提下,立足地域特色,以“旅游+”的融合发展为手段,实现有针对性的产品的创新,积极推进探索3类融合:一是“旅游+农业”、“旅游+林业”与“旅游+工业”的融合。如,“旅游+农业”形成现代农业庄园,共享农庄、家庭农场、精品民宿、森林人家等新兴旅游产品,形成了定制农业、众筹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栾川依托境内菌、药、果等优势资源,发展旅游扶贫产业项目,开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副产品经济附加值。目前,全县已培育出福记山寨、黑元土猪、奥达特食用菌等知名旅游商品企业35家,开发出水晶、奇石、根雕、土鸡蛋、柿子醋等高附加值旅游商品300余种。依托栾川县旅游扶贫农副土特产集散中心等10个便民疏导点打造出“栾川尚品”“栾川印象”等旅游商品品牌,年销售额达1.8亿元。二是“旅游+城镇化”、“旅游+美丽乡村”与“旅游+沟域经济”的融合,近年,栾川累计实施美丽乡村项目150余个,形成美丽乡村、旅游小镇、风情县城、文化街区、森林绿道、支持旅游综合体、主题功能区等新型城乡旅游产品。形成旅游用品、户外休闲用品等新型旅游制造业态。三是“旅游+ 教育、文创、卫生或体育”等的融合,促生乡村民宿、风情步行街、民俗体验活动及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旅游产品体系,实现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提供了产业融合路径。

(三)建设“全景栾川、旅居福地”着力叫响旅游目的地品牌,为旅游扶贫提供市场支撑

栾川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海拔高、空气优良、夏季气候清凉的特点,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叫响“全景栾川、旅居福地”目的地品牌,美丽乡村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还催生了休闲度假产品、旅居型养老新业态。在景区周边和旅游特色村镇,着力发展以旅居型养老为特色的旅游业,实现“旅游+健康养老+新型城镇化”齐头并进的新态势。近几年打造出了怡景园、城筑伊河源、途家斯维登公寓等一批旅居型养老社区,很多郑州、洛阳、许昌乃至北京、珠海、武汉等省内外60至70岁年龄段的“候鸟式”老人,纷纷到这里投资、养老、度假。“冬季到海南 夏季到栾川”的旅居型养老在山乡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既圆了城市人回归乡村生活的梦想,又拉动了当地就业和消费。如叫河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结合精准扶贫,不断完善旅游服务公共设施建设,建成1000余亩农业观光园、文体广场、生态水系等配套设施。随着乡村旅游环境的提升,美丽的乡村风光吸引着游客,游人接踵而至。通过旅游扶贫,叫河村发展农家宾馆50家,床位1000余张。目前,该村已成为栾川县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新名片。“全景栾川、旅居福地”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叫响,为旅游扶贫提供广阔的市场支撑条件。

(四)开创“旅游+交通+扶贫”新模式着力创新创意驱动发展,为旅游扶贫提供新思路

近年栾川旅游的各种创意营销方案迭出,从赴郑州为市民“送空气”到冠名高铁,从“道士下山”为游客送斋饭到对高温城市居民免门票,旅游营销亮点不断。2017年8月栾川县策划推出“自驾游栾川·高速全免费”旅游扶贫公益活动,成为旅游市场的一个亮点。自8月1日0点至8月20日24点,全国所有自洛栾高速栾川站、重渡沟站下站的7座以下(含7座)客车免河南省内高速公路通行费。活动第一周就接待游客36.83万人次,各旅游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增加100%,县内宾馆酒店、农家入住率周末达100%。活动期间,栾川县累计接待游客111万人次,近20万辆私家车通过洛栾高速免费站点进入栾川,实现旅游总收入7.6亿元,成功走出“旅游+交通+扶贫”的新思路。根据百度搜索指数显示,此次活动宣传覆盖人群已过亿。此次“旅游+交通+扶贫”的创新探索,跳出旅游小圈子,整合各方资源搞营销,从全产业的角度思考问题,放在全民旅游、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来看,对正在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及国家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的栾川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

(五)狠抓旅游综合监管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软实力,为旅游扶贫提供可持续性发展保障

栾川县成立专门的旅游发展委员会,下设承担具体工作职能的旅游工作委员会,形成县旅发委牵头、县旅工委具体执行的旅游管理体制;在国内率先成立县级旅游警察大队,目前栾川正在谋划成立旅游综合执法大队、旅游巡回法庭和旅游工商分局。部门联动形成合力,重拳治理旅游市场违规行为,努力打造全国旅游消费放心县。县里要求各景区的商户不能高于价格标识牌上的最高限价。县物价办对每个县城宾馆提出最高限价,并提醒告诫,倡导商户明码标价;对乡镇农家宾馆,联合工商部门在当地牵头成立宾馆业协会,定期召开会议,制定价格规范。由于受市场因素影响,宾馆经营者在最高限价范围内调价属正常行为。如果遇到擅自超过最高限价的情况,可拨打电话12358进行投诉,违规商户会被从严、从快、从重处罚,这对全县旅游接待服务市场起到教育、引导、震慑作用,也为旅游扶贫提供可持续性发展保障。

四、结语

综上,栾川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发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把旅游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龙头产业,全域整合、全景打造、全业融合、全民参与,不断吸引游客、拉动消费、促进就业,以此促进贫困村、户脱贫。以旅游+为抓手培育旅游新业态,做大旅游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构建外部多元扶贫与内部自我脱贫的互动机制,让深山贫困户由“想发展”实现“能发展”,由“幫扶发展”转变到“自主发展”,探索走出一条“旅游产业促脱贫、扶贫开发兴旅游”的新路子。目前栾川75个贫困村中有35个发展旅游、18个成为旅游扶贫专业村,2085户贫困户、6693人直接参与旅游接待服务,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全县75.2%,约2万名贫困群众将从旅游扶贫中受益。

五、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栾川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发展,把旅游业作为推进精准扶贫的龙头产业,以旅游+为抓手培育旅游新业态,做大旅游产业,全域整合、全景打造、全业融合,创意驱动叫响“全景栾川、旅居福地”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不断吸引游客、拉动消费、促进就业,让深山贫困户由“想发展”实现“能发展”,由“扶贫”实现“脱贫”,探索走出一条“旅游产业促脱贫、扶贫开发兴旅游”的新路子。目前栾川75个贫困村中有35个发展旅游、18个成为旅游扶贫专业村,2085户贫困户、6693人直接参与旅游接待服务,户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全县75.2%,约2万名贫困群众从旅游扶贫中受益。

综上,从县域旅游层面看栾川县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是卓有成效的、是值得推广借鉴的。但在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如何平衡旅游深度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即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常保栾川的绿水青山问题、是栾川县各级政府不得不面对的发展困境,尚待栾川县在后续的发展中去探索破局。同时,本研究仅限于县域层面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尤其是栾川县的旅游精准扶贫创新路径进行了简单的质性研究,具体到不同的典型贫困村及贫困户,自下而上看分别以何种模式脱贫最有效、哪些因素在旅游扶贫脱贫中发挥着关键的影响作用,尚待后续跟踪研究去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李金早.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我国“十三五”旅游发展开创新局面[EB/OL].http://www.cnta.gov.cn/xxfb/jdxwnew2/201601/t20160129_759445.shtml,2016.01.29.

[2]薛兵旺.关于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业精准扶贫的深层次考量[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6(2):15-17.

[3]侯豫炯.乡村旅游扶贫有智慧更精准[EB/OL].栾川政务网,http://www.luanchuan.gov.cn/view.phpid=11161,2017.8.18.

[4]苏小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7(4):89-92.

[5]胡志毅.全域旅游的精准扶贫机制分析[N].中国旅游报,2016.10.04(3).

[6]李安秋.全域旅游视角下城口县“旅游+”扶贫模式探析[J].绿色科技,2016(23):133-134,152.

[7]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EB/OL].国家旅游局官网,2017.8.23.

[8]张辉,岳燕祥.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J].旅游学刊,2016,31(9):15~17.

[9]李喜梅.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精准扶贫研究.江西农业,2017(4):128-129.

猜你喜欢

全域旅游创新路径乡村旅游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