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九世纪英国女权主义运动对本土女性择偶观的影响

2019-07-05朱钰佳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选举权教育权

朱钰佳

【摘 要】女权主义运动起源于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发展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先后经历了资产阶级妇女运动和无产阶级妇女运动,而十九世纪的英国女权主义运动更是达到了高潮,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功地推动了女权主义思想的传播,为世界女性解放自我、寻求与男性平等创造了历史条件和政治机遇。

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英国,女性往往接触到有限的教育资源。她们所受到的教育大都来自私人教师、父母或者教会牧师所教授的家庭习俗与传统的经验和实践,这些教育不具备专业性,没有系统的理论作指导,女性们迫切希望接受新的思潮。转型期的英国,混乱的社会,受制于封建统治下的英国女性,生活圈子狭小,社交生活仅限于闭塞的教会和家庭间的聚会,繁琐的家务,沉重的服装和繁重的社交礼仪,隐忍的生存欲望被封闭的社会制度、旧有的家庭习俗和道德观念绑架、束缚,女性们强烈地渴望新的思想和新的知识。

女权主义运动在社会各个层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表现。尤其在英国,女权主义运动不仅体现在女性思想和文化上,更是深入到女性择偶方面,意义深远。这也是当代女性最伟大的进步,它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本主义价值观,催化了女性理性的觉醒;它提倡人人平等,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为争取同等的财产权、教育权和选举权不断抗争;它提升了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使得旧有的女性形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独立,尤其在经济上享有自己的自主选择权,不再成为男性的附庸;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更是展现了女权主义运动下的女性在婚姻择偶上独特的观点。

【关键词】女权主义运动;婚姻择偶;教育权;选举权

一、英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内容

(一)英国女权主义形成的条件

18世纪的启蒙思想所提倡的“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说”吹响了“自由与平等”思想的号角,给英国女权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女权主义者维护自身权利的有力思想利器,使其发生成为一种可能。

同时,工业革命带来一场世界性的变革与创新。新的思想,新的机器,导致新社会矛盾的产生,加速女权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广大女性开始积极地为争取更加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而努力。加上英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开放的思想环境,宽容的政治环境都使得女权主义优先在英国产生创造了先决条件。

(二)女权主义运动的成就

女權主义者最开始缺乏统一的组织和明确的政治立场,其政治诉求被刻意忽略和排斥在议会之外,得不到公正对待,有关女权方面的提案几度被搁置。为了引起舆论关注,她们成立妇女联盟等组织,形成统一战线,开始有计划地展开斗争。她们不断向政府请愿、集体签名、露天集会,甚至游行示威、打砸窗户、放火等暴力手段来表达内心愤怒,但仍被置之不理。

直到一战爆发,政治形势危急,一度爆发了“埃米莉·戴维森坠马牺牲事件”,英国政府受到社会各界的舆论和政治谴责,被迫同意通过妇女投票权和参政权。

女权运动经历了50多年抗争,时间持久,终于迎来发展机遇;1972年沃斯通克拉夫特《为女权辩护》一书成功发表,标志着英国女权主义运动有了自己纲领性的文件,意义深远。此后共有70多个国家的女性受到英国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开始为争取和捍卫自己的权利不懈斗争。

二、女权主义运动对英国本土女性的影响

19世纪的女权主义运动不仅带动了英国乃至世界各国的发展和高度文明,更直接推动了英国本土各阶层女性争取自由、经济、政治、教育等权利运动的膨胀。

(一)女性思想解放的觉醒

女权运动带来了“人权主义”的大解放。其中“自由和平等”的呼声最高涨。思想家们宣扬的“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最为深入人心,女权主义者不再寄希望于资产阶级党派,开始形成自己的联盟,号召各个阶层女性为“平等和自由”与“男权主导下的英国社会”展开斗争。

(二)女性经济地位逐渐提升

工业革命的兴起,给英国本土女性创造了就业环境和就业机遇。工厂需要大量劳动力,她们得以摆脱家庭禁锢,走出家门进入工厂,经济的独立打开了长期束缚在她们身上的枷锁。起初极端的工作条件,粗暴的管理方式,狭隘的工作环境,低下的薪酬待遇阻碍了进步和发展,她们开始向往更多的“自由”和“平等”。从农场手工劳动到工厂务工,从手工作业到操作机器,从自给自足的手工业者到纺织工人,每一个阶段,女性维权都非常艰难,经济收入微薄,很难再有过多的经济提升自我,结交朋友。落后的工厂制度,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家庭关系极度紧张,女性们开始寻求新的渠道,以缓解压力。

通过女权主义运动和广泛宣传,女权主张得到女性普遍认同,工厂主被迫提高妇女的就业待遇和薪酬,修缮宿舍,培训女工,改善她们的医疗条件。女权主义运动打破了实际存在的男女不平等,提高了本土女性经济地位,提升了她们的思想独立意识,找到了自己发展的契机。

(三)女性家庭和社会地位平等思想的兴起

女权主义运动之前的英国,女性扮演着类似“男性附属品”的角色。结婚之后,往往成为男人的“私有财产”,并通过法律途径使其合法化。妇女们被迫终身信守誓言,繁衍后代、操持家务,成为女性应有的义务,而且不能随意抛头露面,受尽男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她们失去自由,无法享有与男性同等的受教育和投票等权利。

女权运动传播正义和不屈的能量,促使英国女性开始关注自我,提升自己在家庭的地位和话语权,各方面不再受制于男性。她们开始寻求女权主义的保护,积极主动学习新的思想和知识。

三、女性择偶观在英国女权主义运动影响下的表现

(一)影响英国传统女性择偶观的因素

在英国,上层社会、中层社会和工人阶层三个基本阶级划分非常明显,每个人从出生起就被深深打上了阶级烙印。因此,不同阶层的女性择偶标准不太一致,但受传统思想影响,大抵离不开以下四个因素:

1、政治方面因素

过去,英国一直是被父权制度主导的社会,女性被限制在政治舞台之外,深深的鸿沟使得尤其是中下层女性择偶时很难选择政治资本雄厚的男性作为伴侣。政治资本代表着社会地位,从而对女性要求很高。因此,政治因素往往仅限于上层贵族之间的联姻,对于女性而言不论阶层都很少有选择的权利,通常被家人作主来安排。

2、经济方面因素

男方是否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是所有女性择偶时关心的问题。经济条件良好的男性成为最青睐的对象,也是女方家庭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它决定着女性婚后生活无忧的保障和经济支撑。

3、宗教方面因素

在英国,几乎每个女性都有宗教信仰,这也是法律规定的,宗教将伴随一个人终生,不容忽视。因此,女性往往以宗教教义来衡量男性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具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是婚恋双方不可或缺的因素。

4、传统文化方面因素

女性世世代代承袭着祖辈们的婚恋观念和文化传统,择偶时会随同家人考察男性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承接传统文化的理念,并言传身教给下一代,形成固有的习惯。

(二)女权主义运动影响下女性择偶观的变化

经历了工业革命的洗礼,女权主义将“理性”思想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女性们迫切要找到自己被压迫的原因,她们开始思考自身择偶观点,认识到只有改变自身境况,提高自身价值,才能社会消除对女性的歧视和不公正,拥有自主的择偶权。

1、教育水平是捍卫女权的基础

女权主义运动推动了本土女性教育观的变革。她们认为只有接受高等教育才能改变自身和现状,只有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高的教育,才能结识更优秀的男性。女权主义者强烈要求统治者给予女性应有的受教育权利,为女性提供同男性同等的教育平台。

迫于舆论与各界的压力,政府部门开办女性学校,允许女权主义者创办女性期刊,极大地提高了女性的教育水平。

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使得女性不再满足现有的婚恋观,她们不再盲目等待“旧有的婚约”,待字闺中,等着家人安排婚姻。她们通过教育开阔了视野,满足对知识的渴望,开始萌发强烈的独立意识和婚恋自由,对婚恋对象的要求更高了。

2、社交广泛促使女性走出家门

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城镇化的兴起。人口大量地涌入城市,伴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女性社交圈子越来越大。生活方式改變后,女性与外界交流互动频繁,联系紧密,文明化逐渐提高。女性们不再独守空房,而是走出家门,融入更高级、更广阔的圈子;不再保守刻板,约见固定的亲友,而是结交更多、更新的朋友和同伙。人们开始在公共场合如公园、广场、剧场等场所与更多单身男伴聚会、交流,谈笑风生。

3、女性经济地位提高

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女性在家庭地位得到提升和尊重,恋爱更加自由,择偶对象选择权利不再受制于父母;工作中结识的男性伙伴更有共同话题,更容易获得幸福的婚姻。

4、女性形象打破传统

女权运动后女性开始改变以往“谦卑、顺从、落后、封闭、迷信”的形象,摆脱“单调、隐忍、依赖”的信条,开始注重精神层面的充实,用女权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同时注意外在打扮,坚强、果敢、有毅力成为她们的象征,越来越多的男性主动同她们交往,女性在婚恋方面有了更多选择余地。

四、女权主义影响下的择偶观在英国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女权主义运动的影响下,19世纪英国女性在择偶时更趋于理性。她们不再依附于家庭,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的提升让她们拥有更多的择偶权,能够有底气地摆脱家族的婚姻安排。这一现象在当时整个英国社会尤其是以女权主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中更加明显,传统的择偶因素不再是主导,女性们更愿意结合个人喜好、具体细节来慎重考虑婚姻。

1、勇敢自主追求爱情

《简·爱》女主人公敢于追求爱情,勇于冲破阶层障碍的精神,同时又不失理性的选择自己理想的婚姻,这对于当时仍处于蒙昧状态下的女性们来说无形中倡导了女权主义者的择偶观。

2、教育与文化背景相似

简·奥斯汀笔下的主人翁伊丽莎白,是《傲慢与偏见》中最成功的代表。她在选择婚恋对象时注重男性的教育层次与文化水平,这也是为什么她会拒绝富二代柯林斯转而投向学问与才华与自己相当的达西的原因。它揭示了这一时期的女性们不再仅仅处于思想意识的觉醒状态,体现人格的独立和受教育程度的提升。

3、注重精神层次的追求

《爱玛》虽然代表了中产阶级的利益表达,但女主人公爱玛理性的分辨思维和独立自由的精神,以及异于旁人的择偶观点,更能彰显女权主义运动下的女性对精神层面的需求。

4、颠覆传统,挑战权威

《谢利》描述的是敢于与传统权威抗争,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的代表,为追求理想、幸福的婚姻,敢于打破传统旧俗,大胆追求真爱的女性形象。《傲慢与偏见》里面的莉迪亚更是一个颠覆传统思维、不走寻常路径、与爱人私奔的女性角色,这对当时社会来说都是对权威的蔑视和挑战,代表着女权主义者对时代的痛斥和鞭挞。

【参考文献】

[1]高阳,杨帅华.从《傲慢与偏见》看十九世纪英国女性婚恋观[J].时代报告,2011.

[2]闵思思.十九世纪英国女权主义思想研究[J].湘潭大学,2015.

[3]刘云静.18-19世纪英国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边缘化特性一以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为例[J].山西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4.

[4]傅新球.16~18世纪英国中上阶层的择偶标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3.

[5]袁红艳.浅析英国19世纪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爱情观与婚姻观[J].学问-科教探索,2015(24):18.

[6]蒋燕.19世纪英国妇女就业的困境及其原因[J].四川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选举权教育权
在拒绝让出座位前,罗莎·帕克斯就已是一名长期争取选举权的活动人士 精读
性/别少数者在受教育权实现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中国跨性别者受教育权实现状况及法律对策
营利性民办学校中受教育权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法院不予受理选举纠纷案件产生原因及解决途径
“痕迹化管理”确保62万选民选举权
受教育权的百度用户关注度研究
孤独症儿童受教育权保障研究——基于湖南省的实证调研分析
探析父母教育权存在的法理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