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鲁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
2019-07-05余荣堂
余荣堂
【摘 要】“工匠精神”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特征,理应成为技工院校加快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向标。如何加快培养各行各业发展急需的大国工匠,建设具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将结合安徽建工技师学院近年来以鲁班文化、工匠精神为核心,创新特色校园“匠”文化的一些实践与探索,浅谈新形势下技工院校如何弘扬鲁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設、学生日常行为教育、德育教育实践中,希望以此为其他技工院校德育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鲁班文化;工匠精神;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德育工作
“工匠精神”提法出现在2016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李克强总理明确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人社部印发的《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今后技工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以立德树人和培育工匠精神为根本”。今年4月4日,李克强总理对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他指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让更多有志青年成为能工巧匠,在创造社会财富中实现人生价值。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今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由此可见,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之高、对职业教育寄予的期望之大、对工匠精神进校园之急。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技工院校应该牢牢把握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机遇,实实在在出新招,扎扎实实出新绩。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要突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工匠精神是当代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激发人长期保持高昂的奋发进取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弘扬鲁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作为当前技工院校育人工作重要载体的地位日益凸显出来,职业教育要健康、快速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加强和创新技工院校德育工作,特别是如何把鲁班文化和工匠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融入到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中去,走特色化、精品化、创新化校园文化之路。
一、弘扬鲁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打造特色鲜明的“匠”文化
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今天,我们应该把关注点和落脚点集中在学生精神环境的营造上,重在潜移默化,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就能切身体会地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作用,在校学习和生活中都沉浸在工匠精神的激发下主动学习技能,练就过硬本领,只有做到让学生学习工匠精神转化为直觉行动,工匠精神的宣贯就会落地生根、亦会枝繁叶茂。在工匠精神宣贯方面,我院每年都订购《新时代大国工匠》《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世界技能大赛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活动演讲集》《技能成就梦想》,以及《工匠精神读本》《沧桑巨变——中国技工教育发展历程》,发给每一位师生员工,给他们送去精神食粮,要求入课堂、入车间、入宿舍,更要入脑、入心。我认为,如何把工匠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宿舍、进头脑,技工院校应该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抓宣传落实。
一是“做亮”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特别是技工院校更应该坚持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在特色办学、高端引领、校企融合、服务企业、产教融合、服务社会、创新发展等方面强力打造。从而形成鲜明的校训、校徽、校歌,进而在工作作风、教风、学风上有所体现。现在,许多学校都在建设智慧化校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提出响亮的口号、打造特色的品牌、重视对外宣传。安徽建工技师学院创办于1980年,隶属安徽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是一所有建校近40年的以建筑类专业为主打品牌的安徽省首批公办技师学院,是国家首批改革与发展示范校、连续两届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技能人才培育贡献奖获奖单位、国家首批示范鉴定站、全国建设教育先进单位、连续四届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建设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安徽省建设教育与专业技术协会会长单位。在校生110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7600余人,函授本科、大专学生4000余人)。我院在办学理念亮化上,有着鲜明的特色。其做法是在主教学楼楼顶高高竖起并亮化了“打造现代鲁班的摇篮”的口号,在校园其他显著位置悬挂了“能文、能武、能工巧匠;成人、成才、成就梦想”、“技能报效祖国、争当大国工匠”、“培养高技能人才、支持安徽技工大省建设”等诸多弘扬工匠精神的标语,同时通过电子大屏滚动宣传有关工匠精神、技工大省、职教政策等方面的宣传标语,定时在大电子屏和班级班班通播放人社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中国大能手》节目录像、世界技能大赛视频教学片,以及“世赛中国”巡回宣讲视频。这些主题内容鲜明的标语和组织观影活动起到了宣传教育和示范推广的作用,激发了广大学子学习工匠、学习技能的潜能和热情。
二是“做特”名师工匠。教育部陈宝生部长说,让职业教育“特”起来。特不特,看工作。要把职业教育打造成“名优土特产品”:培养一批“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名师,提供优质教学,服务区域,实现专业、技能、教学的特色发展,推进产学结合,把职业教育打造成闪光品牌。教师是推动工匠精神落地的主力军,技工院校要打造名师团队、大师团队、工匠团队。让师傅和工匠在名师身上闪闪发光,真正做到让教师成为学生崇拜的明星和大师。如我院成立了以省级优秀教师、省级技术能手、市级技能大师、徽匠标兵、省级专业带头人等为标杆的“名师工作坊”,现有4个名师工作坊。另有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我院还发挥依托安徽建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和安徽建设职教集团两大集团及安徽建设教育和专业技术协会会长单位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在大师工作室内,校企联合开展项目研究与技术人员培训,对“双师型”老师实行“请进来、走出去”校企合作培养方式每年不少于3次。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综合水平,实现“工匠型教师”的培养。让名师工匠的现身说法助推工匠精神熠熠生辉。
三是“做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院系两级搭建平台为宣传舞台,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在技工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中发挥着毋庸置疑的重要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各技工院校应该根据自己学习的特色文化和主打专业将其做特、做精、做强。如我院就是围绕弘扬鲁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创新打造“匠”文化这一主线,做精致校园文化,极力打造德育第二课堂。如:以“鲁班雕像”为主轴的鲁班文化校园广场,以建筑立体空间为灵感而设计的校徽,以突出学习技能为内涵而创作的校歌,以优秀毕业生、优秀教师、技能大赛获奖选手为事迹的文化走廊,以开设专业为特色而设计学生统一工装而形成的校园靓丽风景线,以专业建设为特点设计班级及寝室文化等等。鲁班精神即:注重细节、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学习、立足实践、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我院在把鲁班文化和工匠精神有效结合起来,我院具有鲁班特色的精致校园文化正逐步形成,在全院师生心中扎根。
四是做“做强”技能培训。技能培训是弘扬工匠精神的最好媒介,在开展各类社会培训过程中,把鲁班文化、工匠精神宣贯其中,提供展示技能的大舞台。我院是全国首批示范鉴定站,连续三届获得中国建设教育协会继续教育委员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年开展各类培训鉴定3万余人次,并积极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研修班),在安徽省同类学校开展培训中首屈一指。特别是在开展创业培训过程中,我院极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的新平台,其主旨与“工匠精神”一脉相传。通过不断尝试,反复试验,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打造了以建筑施工、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及BIM、计算机网络等专业为主的教师团队和具有“工匠精神”创客空间团队,从而在我院形成以“崇技尚能、比优争先”的新风尚。通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培养了学生的技能,练就了本领,启发了创业意识,增强了就业机会,实现了优质就业。
二、弘扬鲁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技工院校要全面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把工匠精神融入到“一体化教学改革”中。这就需要建立以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需要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流程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的一体化教学体系,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通合一、能力培养与工作岗位对接合一、实习实训与顶岗工作学做合一;探索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推行多媒体教学、仿真模拟教学,加快课堂与车间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建成一批能够满足示范专业、重点专业教学需要的一体化教学场所;加大一体化教学师资培训力度,提升培训水平。改革教学评价内容与方式,构建融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于一体的过程化评价方法。
一是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技工院校教学要突出“工学一体”,要积极做到把教学搬到企业,把课堂设在车间,视教室为车间,视老师为师傅,视学生为徒弟。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引入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知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树立科技意识与创新意识,建成一批工学一体化教室。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企业真实工作任务,并教会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方法,在不断完成一个又一个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工匠精神的培养。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推动教师所教、学生所学、就业所用“三对接”。我院建有多媒体信息一体化教室85间,校内实训工厂4个,极大地推动了一体化教学改革落地生效。
二是加大学生实训能力建设。技工院校要积极推动学习型工厂建设,专业建设要做到有企业做支撑,有条件的专业要试行自办产业,探索新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技工院校产教融合的道路。要积极建立国赛和世赛集训基地。推行“7S”管理,坚持产业文化进校园,行业文化进课堂,企业文化进教材,工匠精神进大脑。我院非常重视“学生素养”教育,坚持把行为育人作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中之重。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敦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以身作则,在言传身教中对学生渗透“工匠精神”,摒弃浮躁,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完成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实习实训课,专业指导教师从安全防护的细节、到工具的有序摆放、加工过程的追求极致、实习结束后的工具归位等细微处,让学生体会到享受过程的“工匠精神”,从而逐步养成精細的习惯,形成追求精确、完美的“工匠素养”。
三是开展和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竞赛是激励学生技能学习热情最直接的方法,也是检验职业技能教育质量的有效平台。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角度来看,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并在国家、省、市技能大赛中获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学习中创造竞赛机会,使技能竞赛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普惠到大多数学生中,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以实现工匠精神培养的日常化。比如,我院院系两级每周、每月、每季度都要举行各种形式的技能比赛和校园文化设计艺术活动,覆盖各个专业与主干课程,学生动手,老师参与,学生赛、师生赛,我院比学赶超风气浓厚,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的引导作用,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产生了良好效果。近三年,我院在国家级和省级技能大赛上硕果累累,获得全国技能大赛2枚银牌和10枚铜牌,获得省级金牌25枚,银牌35枚,铜牌18枚。2016年瓷砖镶贴项目代表安徽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国家级选拔赛,获得优胜奖。我院通过开办技能竞赛班等多种形式,在实现技能竞赛成绩突破的同时,也初步探索出培养“工匠精神”的可行之路。
三、弘扬鲁班文化,培育工匠精神,建立以技能为主的德育工作机制
职业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按照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理念和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我院高度重视德育工作体系建设,专门成立德育工作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创新建立政治教导员制度,每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义务对接班级,主动担当班级政治教导员,形成全校人人管德育、人人抓德育的良好局面,同时形成以班主任、系部书记、教师队伍、军事教官、宿舍管理人员为主力军的德育工作团队。学校实行半封闭军事化管理,学生宿舍要求做到三化,即“宿舍标准军事化,宿舍布置特色化,宿舍管理智能化”。
我院积极落实鲁班文化和工匠精神进课堂、进宿舍系列活动,突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新时期德育教育,突出工匠精神培养,以新媒体为载体的网络德育教育(互联网+德育)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近三年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75个,二等奖85个,三等奖45个。从新生入学开始,组织开展优秀毕业生返校报告、学校名师和企业能工巧匠系列讲座,加强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形成“工匠精神”培育良好的催化剂,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潜力。组织开展每月校园升旗仪式(国旗下的主题演讲)、大型励志感恩报告会、志愿者服务社区活动、职教进社区便民服务等系列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在帮助学生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同时,逐步把质量意识、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价值观念根植于学生心灵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职业素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当前,推动中国制造、中国服务迈向中高端,不仅仅需要大批技术过硬的工匠和技术工人,更需要“鲁班文化”“工匠精神”的回归。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它更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职业精神的塑造。技工院校只有将“注重细节、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断学习、立足实践、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鲁班文化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学校的每一个环节,融入到校园文化,融入到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教育中,积极争创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技工院校,突出“高端引领、多元办学、产教融合、创新发展”办学特色,技工院校就一定会培养出一流的现代化高技能型人才,也必定会制造出世界一流的产品。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工教育“十三五”規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21号。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技工大省建设若干政策的通知》皖政〔2017〕54号。
3.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