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真假美猴王”
2019-07-05陈满丽
陈满丽
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不仅是一场园艺盛宴,对我们学植物学专业的人来说,更是难得的大型实践园。
世园会里乱花渐欲迷人眼,穿行在来自国内外千余种植物中,真是眼花缭乱。在这些植物中,有一些花卉很容易被认错,像是《西游记》里的真假美猴王,叫人难以辨认,就算是我们植物学专业的人也有弄混的时候。
世园会分很多不同的区域,中华园艺展区主要展示不同省份的地域风貌,世界园艺展区主要展示世界各国的园艺特点,而园艺小镇主要是展示来自不同园艺公司的植物品种。走到园艺小镇时,看到一片蓝紫色的小花,还没来得及细看就听到身后的阿姨惊喜大呼:“哇!一片薰衣草!”我默默在心里反驳:“这才不是薰衣草呢,这是鼠尾草!”
前不久,教观赏植物资源与利用的老师带我们去植物园实习时候,特地带我们认识了鼠尾草。不同品种的鼠尾草略有不同,但花都为蓝紫色,欣长的穗状花序(花序即花在花轴上排列的方式,如穗状花序、伞形花序)与薰衣草相似,群植效果也很好,有些还具有香气,外行人常常分辨不了,于是常被用来与薰衣草混植,对外称薰衣草,拍出来的照片一样好看。
薰衣草叶形花色优美典雅,观赏性很强,网上流传的普罗旺斯薰衣草花田美得惊心动魄,国内许多地方也开始引种栽培。
虽然薰衣草在国内大受欢迎,但它性喜干燥、需水不多,一年中理想的雨量分布是春季要充沛、夏季适量、冬季有充足的雪,生长发育期还要求日照充足,比较适合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的气候,适应性并不是很广,世园会里我所参观过的园子都没有看到。
与薰衣草相比,同是唇形科植物的鼠尾草适应性更广,它虽然也喜欢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但山坡、路旁、荫蔽草丛、水边及林荫下也能旺盛生长。
区分时,可以看花,也可以看株型。薰衣草的每一朵小花末端都裂成5片,看起来像是5瓣的小花,而鼠尾草的每一朵小花则裂成上下2片;薰衣草的植株比较大,而且成熟之后会形成至少半米直径的球,整株看起来有些像扫帚。
而鼠尾草则不同,虽然不同品种的鼠尾草姿态多样,但是多数呈现出来的是株型直立,没有扫帚的形状。靠眼睛区分对于外行人而言可能有些麻烦,我认为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则是直接用鼻子闻。
薰衣草的味道独特,是沉静的木质香气,而不同品种的鼠尾草气味虽然不同,却都不同于薰衣草,有些气味甚至刺鼻。我想起大四在敦煌鸣沙山脚下看到的薰衣草带着悠长的香气,极具辨识力。
“磨皮”鼠尾草
也有植物被误认为是鼠尾草。在国际馆附近看到一丛穗状花序开紫色小花的植物,同行的一个同学误认为是一种鼠尾草,但其实是荆芥。鼠尾草的确常见,也是这样的唇形花冠穗状花序,这也难怪同学会认错了。当然,不认识鼠尾草的人也可能把它误认为是薰衣草,毕竟都是唇形科的,相似之处还是很多。
荆芥其实比较常见,是治疗感冒常用的一种草药,有的品种也可以凉拌做菜。
荆芥与薰衣草的区分可以看花,也可以看株型,前文说过薰衣草的每一朵小花末端都裂成5片,而荆芥则像鼠尾草一样每一朵小花裂成上下2片,株型也更趋向于鼠尾草的直立,而非薰衣草的扫帚形,所以更容易被误认为是鼠尾草。
虽然鼠尾草和荆芥有很多相似之处,但通过进一步观察植株的小花,就能轻易将它们区分开来。唇形花裂成上下2片时,我们通常称上面的一片为上唇,鼠尾草花的上唇通常向后折叠起来,而荆芥则不同,上唇展开并不折叠,而且鼠尾草花色更深,饱和度更高,荆芥通常花色更浅,饱和度更低,通过这一点也能进行区分。近年来用于观赏的荆芥品种越来越多,有一种叫做紫雾,花色饱和度低,像是加过磨皮效果的滤镜,与鼠尾草区别十分明显,我本科就读的中国农业大学就有引种。
大花婆婆纳
刚进园艺小镇的时候,同行的博士师兄就被一丛蓝色小花迷住了,但怎么也想不起它的名字,只依稀记得它的英文名字翻译过来好像是“婴儿的眼泪”。我们用手机里的植物识别软件进行拍照识别,给出来的参考只有婆婆纳,但是看起来花又比婆婆纳大。我把照片发给朋友看,他们也觉得很像婆婆纳。难道这是大花的婆婆纳吗?
师兄通过查植物志,最后得知这种蓝色小花叫做喜林草,英文名字是baby-blue-eyes,即婴儿的蓝色眼睛。花的颜色和形态与婆婆纳的确有几分相像,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很大的差异。
婆婆纳铺散多分枝,茎自基部分枝,下部匍匐地面,植株矮小存在感很低,早春开花时,蓝色小花点缀在叶间像一个个蓝色的宝石,仔细观察还是好看的,但由于花太小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无法形成景观,只能做野草。
喜林草就不同了。喜林草虽然也矮小,但是直立性比婆婆纳强,植株也更高一些,花朵较大,能高出叶片,有蓝、白、紫三种颜色和带斑点的品种,其中蓝色广受欢迎,成片栽植会形成壮观的蓝色花海。上海的辰山植物园都有大片引种,开花时吸引不少游客。
现场看花能看出大小不同,照片上如何分辨呢?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两种植物花瓣数目花蕊形态都差异悬殊,除了颜色相近,并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但婆婆纳每一朵小花有4个花瓣、2个雄蕊,花瓣两侧对称,而喜林草每一朵小花有5片花瓣,5个雄蕊,花瓣半旋成碗状花冠,辐射对称,当不知道该怎么区分的时候,那就数花瓣和雄蕊吧!
娇小草杜鹃
逛中华园艺展区时,在山西馆见到一丛橙色花瓣带斑点的花,花型漏斗状很像杜鹃。这难道是什么新品种的杜鹃?我好奇地蹲下身去观察,发现叶子并非杜鹃的叶子,于是抬头问同行的师姐。“这是六出花。”师姐告诉我。它真的很像杜鹃呀!就算从北京回到南京后,在植物分类学课上解剖过六出花,再看六出花的照片也还是得犹豫片刻仔细辨认,才不会错认成是杜鹃。
六出花花朵像杜鹃又像水仙,茎和叶子则像是百合花。
杜鹃花又名映山红,是中国的传统花卉,为常绿或半常绿灌木。一个草本一个木本,通过枝条就可以区分开来了。这种方法还可以用于区分芍药和牡丹。
若不看枝条,叶片也是能区分的。石蒜科的六出花是单子叶植物,叶片光滑叶脉平行不交织,而杜鹃花科的杜鹃是双子叶植物,叶片粗糙有毛叶脉交织成网状,差异十分明显。若看不见枝条也看不见叶片,只能从花上做区分,这就要涉及到专业知识了。一般植物的花有花瓣和花萼之分,但也有的花瓣花萼无法区分,就统称为花被片,常见的早春开花的玉兰就不区分花瓣与花萼,统称为花被片。单瓣的杜鹃花有5片花瓣与5个花萼,而六出花没有花瓣与花萼之分,只有6个花被片,并且分成2轮,外轮3个花被片较大,通常呈三角形排列,而内轮3个花被片较小,有2片紧挨在一起。我在看照片的时候,就是通过观察花的特征来进行辨认的。
昂首风铃草
在山西館的假山处,我听到身后有一个小姑娘问:“妈妈,那个是风铃草吗?”我以为错过了风铃草,好奇地回头一看,只见小姑娘赫然指着几株毛地黄。啊!小妹妹,并不是钟形花冠的花都是风铃草呀!
风铃草与毛地黄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毛地黄除花冠外,全体被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总状花序很长,直直地抽出昂首挺立,存在感很强,也很好辨认,人工栽培品种有白、粉和深红色等,通常带有斑点。近几年在花坛及岩石园中用得很多。毛地黄的故乡远在西欧温带地区,因为它有着布满茸毛的茎叶及酷似地黄的叶片,因而得名毛地黄,又因为它来自遥远的欧洲,也被称为洋地黄。
之后在园艺小镇见到了风铃草本尊,与毛地黄放在一起还是很好区分的。风铃草通常为蓝色,但也有其它颜色的栽培品种,我们这次就看到了粉色的。风铃草并不像毛地黄那样具有长条的总状花序,花朵在茎上的着生并不呈明显的穗状,直立性也不如毛地黄那样强烈,这一点就很好区分了。并且不同于毛地黄花两侧对称的特性,风铃草的钟状花冠末端裂成5片,是很规则的辐射对称。
浩瀚的植物海洋里植物种类不计其数,相似的总是不可避免。对于植物爱好者而言,能分辨植物的不同,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
责任编辑:徐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