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2019-07-05金晨
金晨
【摘 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企业规模越大,其重要性越显著。各企业内控各个方面问题的堆积最终将导致企业走向衰败。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是单位经营成败的关键。因此本文通过农业企业对其现有内部控制制度的介绍,反映其目前的发展水平;运用目前理论界内部控制研究成果,对其内控制度建设提出完善建议,以推动企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农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议
一、现存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招聘、激励机制设计上缺乏具体的指标
在激励方面未能形成一套严密的考核机制;在职务轮换与休假制度、员工试用、储备、晋升考核管理规定诸方面尚未实行责权利紧密联系、考核指标确定的考核体系,具体执行中部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二)采购控制
侧重于规范采购活动的程序与要求,缺乏具体明确的采购控制效果的分析检查环节,使采购控制体系不够完善,未能从制度上实现采购控制体系在自身在运行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校正的功能,影响了控制体系功效的发挥。
(三)财务控制
缺乏长期的计划控制措施,使公司的预算控制缺乏长期的计划作依据,难以弥补预算控制流于短期化的弱点,导致相关决策的短期行为;缺乏明确的职责分工,如果发生人事变動,不同的部门负责人负责工作时内部岗位职责变化较大,人为的岗位职责经常发生较大变化不利于工作的连续性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可控费用的管理缺乏明确的制度依据,不能突出公司对自身可控范围内增收节支潜力的最大挖掘;资金管理办法按业务需要零星建立,未形成统一完整的资金管理办法,不利于日常执行。
(四)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系统、完善,或缺乏具体的操作办法;内部审计的职能依然还停留在查错、防弊且关注面过大,审计人员难以胜任等,造成针对企业的管理状况提出的分析、评价、建议等价值依然偏低。企业要在严峻的市场挑战中获取成功,只有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制约的内在机制,也必须不断发展完善,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满足公司不断发展的需要,从完善公司内部控制流程的角度看,内部控制也需要与时俱进。
二、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原因分析
由于现代经济活动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对的经营环境剧烈变化,经营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企业高速扩张,内部员工队伍和外部客户急剧增加,面临内外部压力与风险更加复杂与多变。企业要保持行业领跑地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必须不断精细化,并更加灵敏与高效。公司没有制定了严格的赊欠管理办法。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对业务员的考核更为严格,为完成工作任务,经常有业务员自己为经销商垫付赊欠押金,公司管理层默认业务员行为的现象,造成赊欠管理的失效。为此公司总部多次强调赊欠纪律,但在业绩考核的压力下,仅靠强调纪律是苍白无力的。要使赊欠管理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有待在业绩考核中设计专门条款。
三、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人事控制体系
1.人员录用。重庆通威的人事控制主要流程相对完善,但在人员招聘时应注意,拟招聘人员应以为人正直、品行端正、作风严谨为基本标准;拟录用的人员必须要有敬业的精神,对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拟招聘录用人员以前的工作经历,不得有空白阶段,防止有隐匿不报的犯罪记录。
2.激励机制。公司现有的激励机制,基本构成了按照不同的职责和管理方法,实行不同激励办法的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还不够明细和完善。企业可以设立销售奖金。完成销售计划后的提成收入,提成收入的标准由公司总经办结合年度销售量计划、年度利润计划、年度成本预算计划等因素在年初制定。由于生产车间是典型的成本中心,适宜实行计件制。实行工薪与产量挂钩并结合安全生产、出勤情况、生产计划达成率、生产效率、产量、质量管理、工作态度、临时工作等确定工薪金额,有利于调动生产人员的劳动积极性。但由于生产车间人员的薪资与公司任务完成无关,在设计计件工资时为实现超额生产的超额收益最大化和产量边际薪资递减的原则,同时兼顾薪资与劳动力市场报酬基本一致原则,超额产量的计件工资增幅随产量逐步递减。在天气条件恶劣、产量高峰时常会出现生产车间人员不愿加班的现象,需要生产部门在组织生产时具有更强的计划能力。
3.职务轮换与休假。职务轮换能使部门人员有机会接触到整个工作流程,使人员素质更全面。后任在接替前任工作后,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发现前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差错。但每次轮换后的一段时间,由于熟悉工作需要一个过程,往往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因此在实行职务轮换制度时,应该注意:原则上在同一专业领域内对换,不跨专业;在每一次职务轮换过程中,重点办好相互交接,划清各自责任;如在交接过程中发现前任工作中的差错,应立即予以报告。
(二)实行原料采购控制效果检查
原料采购控制效果的检查应通过内部审计进行。内部审计通过对大宗主要原料的价格进行整理比较分析,内部审计部门资料集中,可以在集团内各分子公司间横向比较,结合行情进行对比分析,如果有异常表现,可以作为重点专项审计线索。有部分供应商和企业合作多年,交易量也大,监审部门应该和他们建立沟通渠道,了解对方的管理、销售政策等情况,这种关系的建立可以采取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非正式的关系。
(三)完善财务控制体系
1.进行计划控制。为使公司各项工作全面、有序地开展,弥补公司预测控制的不足,公司在应认真分析以前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得失,预测本年市场行情、原材料走势、经营策略和公司内部管理能力等诸多因素,在公司实行月度预算控制的基础上,实行年度计划控制,以便使长短期经营计划衔接起来。计划的编制应以前一期的实际发生数为基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变动之影响,如公司下一年度的战略计划、物价变动、新出台的国家政策法规等。
2.实行明确的岗位分工。高效的工作团队应以明确的岗位分工为基础,通过文件的形式,明确界定各岗位的职责,防止工作的推诿扯皮,以便进行有效的业绩考核,本文仅以财务部岗位分工为例介绍岗位分工方法。财务部经理职责按照国家与相关部门规定,结合公司特点与业务特点,根据公司财务业务的总体目标,建立部门内部控制制度,合理分配部门工作。
3.规范内部审计控制。目前公司构架下的内部审计,在财务上着重强调查错防弊,同时附加了监察、纪检等功能,担负了过多的职能,本身审计工作又作得不够。又由于审计队伍多数由财务人员担任,实际上无法达到公司赋予的职能要求。出现了简单的数字核对或对要求关注领域无法开展工作、单方面依赖举报的局面。结果是简单以罚代查或无法查出舞弊、不能提出预防经营风险管理建议。因此,企业要规范内部审计控制。
【参考文献】
[1] 刘宗柳,陈汉文.企业内部控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25-35.
[2]李明.如完善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J].现代商业,2016(8):14-18.
[3]王云.内部控制发展史[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7(9):25-39.
[4]陈继云. COSO 报告与内部控制研究[J].上海会计,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