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坡“黑衣壮”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2019-07-05龙滢冰韦绍语黄旺诚孙明

智富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保护

龙滢冰 韦绍语 黄旺诚 孙明

【摘 要】“黑衣壮”是壮族独特的支系,被誉为“壮族活化石”,为躲避战乱的他们进入深山并形成以山歌为代表的独特民族文化。在现代文明冲击下,“黑衣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和威胁,文章通过分析“黑衣壮”文化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深入探讨黑衣壮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关键词】“黑衣壮”;文化资源;保护;旅游开发

“黑衣壮”作为壮族中一支独特的支系,因其独特的“黑衣”民俗与绚烂多彩的那坡民歌文化而闻名,被誉为“壮族活化石”。黑衣壮起源于宋朝农民起义,众多壮人为逃避战乱躲进深山,世世代代在封闭的山区中生活繁衍,发展至今,黑衣壮的主要居住地在中越两国的交汇处——广西百色市那坡县,人口共有五万多人,占那坡县总人口的33%。因黑衣壮族群世代聚居在大石山区,交通闭塞,一直不为外人所熟知。直到20世纪30年代,黑衣壮开始进入到公众的视野。2001年,“黑衣壮”独特的民歌合唱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大放异彩,从此揭开神秘的面纱,吸引众多专家学者前往那坡探秘。黑衣壮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其那坡民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今,“黑衣壮”文化在时代的发展潮流中日渐式微,面对时代新舞台,该如何更好的顺应时代的潮流传承和发展好民族文化,这不仅仅是黑衣壮所面临的难题,更是中华民族面对的一个难题。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本文以开发那坡县黑衣壮古村落旅游及保护和传承黑衣壮文化为目的,对“黑衣壮”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提出策略建议。

一、“黑衣壮”文化的保护和利用现状

(一)“黑衣壮”文化的保护传承

为了传承和保护“黑衣壮”浓厚的历史文化,那坡县当地政府采取一系列保护与传承措施。

1、对“黑衣壮”民歌进行翻译整理。2006年,那坡壮族民歌申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名录成功,为了保护和宣传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坡县文化局和体育广电局搜集和整理资料编撰了《那坡壮族民歌》书籍,记载着不同场景下的山歌歌词,如丧葬、嫁娶等场合的山歌歌词。书籍内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当地文字记载的歌词,当地受教育水平较低,当地文字便于让那些老人能够读懂歌词,更利于传播,后半则是用汉字标注的歌词,是对前半部分的翻译,更利于外人读懂了解那坡山歌。

2、组织民歌大赛活跃民间流传。那坡政府面对黑衣壮文化日渐消亡的现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保证黑衣壮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首先,那坡政府邀请非物质文化傳承人进入校园向学生们讲述黑衣壮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其次,为了让学生了解黑衣壮民歌,政府和学校联合起来将黑衣壮民歌融入中小学课堂中,鼓励教师利用当地的民歌资源,积极发展黑衣壮民歌的教育事业,使得学生从小便建立起传承民歌文化的意识。

3、邀请传承人进校园教授民歌文化。壮族擅长唱民歌,“黑衣壮”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民歌文化,当地的文化局组织当地的人们进行民歌比赛,民歌比赛由当地的政府机构组织,积极鼓励人们组建固定的团队进行参赛以及邀请村内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民歌歌手作为比赛评委。民歌文化活动的举办,不仅激发村民的热情,通过组建比赛队伍等使得“黑衣壮”民歌得以在民间流传,达到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作用。除了进行民间歌唱比赛,民众在日常的生活中也会在那坡公园上进行民歌练习、对唱等活动,可见民歌文化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黑衣壮民众们的日常生活。

4、利用媒介推动黑衣壮文化传播。

(1)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官方宣传。2015年,百色市旅发委抓住广州至百色高铁线路正式开通的机遇,充分利用新兴媒体的影响力,邀请cctv《世界多美丽》栏目拍摄组赴百色进行《世界多美丽》的“黑衣壮”专题宣传片拍摄活动,对那坡县“黑衣壮”景区进行专题拍摄,在新媒体平台上扩大“黑衣壮”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黑衣壮”古村落游玩。

(2)组建QQ、微信群聊。当地人们为了加强黑衣壮民歌的发展,自发的组建了QQ、微信这些线上的交流平台。在这些交流平台里,天南地北甚至互不相识的黑衣壮民众在里面用歌声交流、对唱,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得民歌成为民众之间交流的中介,将民歌文化与民众的生活潜移默化的交融,让民众感受到民歌的重要性。

(3)创办微信公众号。当地政府为加强黑衣壮民歌文化的传播,特地创建了“那坡山歌”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中将那坡传统的山歌文化在其中进行视频的传播。

(二)“黑衣壮”风情园——“黑衣壮”文化商业开发的努力尝试

在2002年,那坡县县委、县人民政府就对“黑衣壮”文化资源加强重视及利用规划。他们面向全社会进行招商引资以达到那坡“黑衣壮”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项目在”黑衣壮”聚居地——吞力寨中建立“黑衣壮”风情园,对“黑衣壮”民族文化进行保护性挖掘,并借此平台,向外地人展示“黑衣壮”这一历史悠久、神秘绚丽的原生态民族风情。园中有富有民族特色的杆栏式建筑、民俗服饰展示与体验、山腔民调、婚丧嫁娶等少数民族文化,游客可以在园中参与染布、酿酒、锤布等互动活动。项目建成后,据相关部门统计,“黑衣壮”风情园自2002年以来共接待游客10万人次,景区旅游综合收入达1500万元,风情园内工作的当地群众收入得到相应的提高,生活消费水平也上一个档次,同时风情园的经济收入也带动了那坡县经济的增长。

二、“黑衣壮”文化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广西那坡“黑衣壮”居住在偏远的大山石区,由于战乱受到战乱的影响躲到与世隔绝的西南边陲,加上那坡县交通状况较差,使得在其它传统文化受到时代发展的冲击时他们自身所特有的文化资源和习俗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但在“黑衣壮”文化的开发利用,尤其是建设运营“黑衣壮”风情园过程中,“黑衣壮”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使得“黑衣壮”文化风情园没能在发展中逐渐壮大并如桂林、大新等旅游景点那般出名。

(一)投入资金来源单一

“黑衣壮”现多聚居在中越两国的交接处——广西那坡百色市那坡县,当地地势四面环山,生态环境脆弱,居民以农耕为生,经济发展落后。在当地政府财力有限的条件下,那坡县的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城市。从对那坡文化局的采访得知,目前那坡县“黑衣壮”文化的保护与开发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仅有小部分资金来源于企业投资。在“黑衣壮”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上,单靠政府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黑衣壮”文化资源的开发仍需更多资金的投入。

(二)基础设施落后

“黑衣壮”风情园景区建立在吞力寨,地处大山深处,路途要经过崎岖的山路才能到达景区。景区内部没有酒店与餐饮店铺,基础设施落后,游客要住宿和就餐只能回到县城。在考察中发现,景区内环境脏乱,仅有两三幢具有民族特色的杆栏式建筑,其余的民居皆是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建筑,文化氛围不足,景区不能满足游客对民族风情的追求,造成巨大的落差感,使景区的旅游口碑逐渐变差,游玩的旅客渐渐变少。

(三)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

壮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历史上支系众多,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但广西至今还没有一个以壮族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名县,这与壮族是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格格不入[3]。

“黑衣壮”作为壮族中独特的一个分支,其传统文化内涵丰富,最为独特的是其“黑衣”文化,男女民众皆着黑色衣服,此外还有酒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等诸多文化元素,在“黑衣壮”风情园中,见到的只有两幢简陋的杆栏式建筑,和服饰体验活动,独具“黑衣壮”民族特色的活动极为少见。其次,在对那坡县文化局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访时得知,除了对于“黑衣壮”服饰的改造传承外,那坡县政府及人民对于民歌的文化传承最多,但是对于建筑文化、酒文化等其他民族特色文化知之甚少,而“黑衣壮”文化流传至今有些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

(四)营销传播力度不足

景区对外宣传力度不足。在黑衣壮文化资源的宣传中,当地政府以及相关的企业虽然利用微信、传统媒体进行先关的宣传,这些相关的宣传大部分都是集中在那坡县少数群体里内部,其宣传力度没能广泛的涉及到其他地区的群众。其次,在其微信公众号宣传平台上,宣传的形式单一且内容更新速度慢,无法吸引年轻群体去观看。最后,在访谈中了解到,如今那坡县大部分的青年都在外求职,留在村子里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在黑衣壮文化的宣传上导致缺乏专业管理人员建立“黑衣壮”自媒体进行文化品牌的塑造和宣传,使得无法打造那坡独特的文化品牌。

三、“黑衣壮”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策略建议

在广义上,文化旅游被认为是个体为了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而参与的增长见识、拓展视野、改进所处环境(文化旅游为目的)的人类活动。狭义上,文化旅游则是人类为了满足基本的文化需求而开展的活动,包括民俗旅游、古迹旅游、节庆旅游、朝圣旅游、演艺旅游等。因此,在文化旅游中包括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旅游行为。在发展“黑衣壮”文化旅游时,应结合“黑衣壮”的历史文化、节日庆典、祭祀、婚丧嫁娶、饮食服饰、山歌文化等自身特色,以观赏、体验、休闲及娱乐为主要形式,让游客在愉悦的心情下享受“黑衣壮”文化的深刻内涵并且体验到其中。

(一)深度挖掘黑衣壮文化资源

对于黑衣壮文化内涵的挖掘,应做到对于民族文化融合的地区,对已有的文化元素进行统一归类细化,随后再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和综合开发。“黑衣壮”文化是壮族文化的一部分,其文化旅游资源又可分为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两类。因此,民俗旅游产品开发必须深入挖掘文化的类型、类别,然后进行深入的挖掘各类文化内容。历史文化遗产则要遵循历史,询问资深历史学家的意见,在该基础上开发。坚持“修旧如旧,整新如旧”的原则,打造黑衣壮特色村寨,保证文化的原真性。

其次,在以文化旅游内涵为基底,打造富有文化特色、创意化的多元产品时,要注重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形成完整的景区文化体系,充分发挥出文化的真正价值。与此同时加强“黑衣壮”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根据已有文化的不同特点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结合那坡县的地理位置特征,针对性的开发文化产品。推动“黑衣壮”文化内涵与旅游资源的结合发展,在丰富旅游产品内涵的同时,传播黑衣壮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二)引入社会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那坡县处于偏远的大山石区,其自身经济基础薄弱,旅游产业发展动力不足,近幾年虽有投入大量的资金修建高速公路,以及在临县修建高铁,但对于当地的旅游发展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在黑衣壮文化的开发过程中,那坡县应该依托地处中越边境两国四省地区中心的优势地理位置,依据现有的实际情况,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国家乡村振兴等相关政策,以打造黑衣壮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目标,全力挖掘黑衣壮民族文化等精品旅游资源项目,以此为招商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完善古村寨的服务配套设施,创造让游客开心、舒心、放心的游玩环境,促进那坡黑衣壮文化旅游产业。

(三)深入校园,挖掘培养年轻传承人

在信息全球化的时代,“黑衣壮”文化也被这时代的改变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压力,其传承出现了只有老一辈传承而年轻一代人了解甚少的情况,传承出现中断的可能性。年轻人不仅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感悟深藏在民族文化中传统技艺和故事内涵,并且对于“黑衣壮”民族文化的认同及认知不足,使得“黑衣壮”文化不被年轻人所传承。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提高培养力度才是“黑衣壮”传统民族文化能够稳固传承最有效的办法。

在现实中,要从地方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民族文化传承人断层的难题。而“黑衣壮”文化以往的传承主要以口头即歌声传承为主,建议“黑衣壮”文化的传承应该以课程宣传模式为主,这种方式能够较为集中地训练人才。学校是挖掘学生潜能的主要地方,“黑衣壮”文化的传承可通过以选修课的形式结合当地民间艺术文化内容,将其列入当地中小学的教学内容中,在传授的过程中,可以将成绩优秀的学生列入重点栽培对象,学校和当地政府合作为其提供适当的民间艺术学习条件,让学生进一步成长为一名民间艺术传承人。“黑衣壮”文化选修课让学生从课堂中逐步接触“黑衣壮”文化,对“黑衣壮”文化及内涵进行进一步的学习了解,从而使得“黑衣壮”文化有着更好的传承。

猜你喜欢

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保护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