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刑的“教化”
2019-07-05苏露锋
苏露锋
朱元璋起于草寇,了解民間疾苦,嫉恶如仇,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开国之初,他对各地官员责治甚严,贪污的数额在六十两白银以上的,就要枭首示众,并且剥下他的皮,皮里填上草,把这“人皮革袋”置于衙门附近。他的用意很明显——以酷刑“教导”为官者要当好官。
“酷刑”一词在拉丁文中,本意为弯曲身体,最初只用于对付奴隶。但这种威慑效果颇佳的手段,迅速扩展为专制工具:弑君者、女巫、异教徒。都是严苛对待的对象。作为一种严苛的惩罚手段,酷刑在古代各个国家民族都广泛存在,施刑方式也发展到五花八门,以制造肉体痛苦为目的。
众所周知,酷刑,极其残忍、暴虐、狠毒。残酷表面的背后,掩藏着一种深刻的本义——权威。当权者缺乏权威或者权威受到挑战时。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以暴制暴”,以此来树立威信,秦始皇、汉武帝、武则天如此,元、明、清的皇帝更是如此。他们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威和专制统治,尤其在社会矛盾激化、社会动荡时,屡屡抱着“刑杀以立威”的观念,起用酷吏,加强刑罚的严酷性。当我们翻开历史沉重的一页,细细剖析“凌迟、车裂、腰斩、剥皮、炮烙、烹煮、抽肠、剖腹、射杀、沉水、火焚、断脊骨”等酷刑,其字里行间,无不渗透出专权者的凶狠、残暴。
战国时期,秦国国力跃于各国之首,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由于执法严厉,得罪了权势人物。秦孝公死后,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诬告他谋反,结果商鞅被施以车裂之刑。车裂即五马分尸,行刑之时,在五匹马身上分别系上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头则分别系在犯人的四肢以及颈部。再让五匹马分别奔向五个方向,犯人的身体一下子变得四分五裂。一代名臣,竟落得如此下场。
方孝儒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学富五车,才华横溢,燕王朱棣夺得皇位后,要他投降并命他起草诏书。他却写了“燕贼篡位”四字!朱棣要灭其九族,他破口大骂,灭我十族又如何?人本有九族,何来第十族?朱棣横下条心,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也列作一族,连同宗族合为十族,总计873人全部凌迟处死。凌迟俗称千刀万剐,将犯人零刀碎割,使其极尽痛苦而死,这是古代最残酷的刑罚。主要是针对谋反、犯上作乱之人设置的。
被诬通敌的明朝名将袁崇焕也被凌迟处死。凌迟分为很多种,有36刀,360刀和3600刀大致三种。袁崇焕被执行的,就是最可怕的3600刀。不过几乎没有人能扛过3600刀,袁崇焕在被割了3543刀后死亡。
本来简单一刀就能取人性命,为何搞得这么复杂?法国思想家福柯在《规则与惩罚》中写道:酷刑把人的生命分割成“上千次的死亡”,在生命停止之前,制造“最精细剧烈的痛苦”。酷刑尽可能让受刑者感知死亡和恐惧,将痛苦无限放大。
作为惩罚的酷刑,当权者主要考虑的是观众的感受,以受刑者的痛苦来“教化”大众,使他人不敢挑战权威,从而忠于朝廷。朱元璋用酷刑“教导”的不只是普通官员,更有他眼中的威胁者。开国功臣蓝玉被以谋反罪处死之后,也被剥了皮,朱元璋还下令把他的皮传示各省,见者无不胆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