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实还是写虚
2019-07-05朱英华
朱英华
下课,偶然听得几个学生在议论:“作文到底是虚构的还是现实的?”“我们老师说,很多事情我们都没有经历过,那怎么写?所以作文都是编出来的,能怎么编就怎么编。”“不对不对,我们老师说,作文是三分虚七分实。没有实际体验是写不出来的”“可我们老师说,作文是七分实三分虚”……
看他们讨论得火热,却又不得解,我突然有了兴趣,想要加入他们。我首先举了个例子。就在前天,我家的三年级的小外甥还在犯愁第八单元的习作,习作的范围很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也正因为如此,小外甥更不知道该写什么?看着他为难的样子,我赶紧启发,你打羽毛球那么厉害,不如就写“打羽毛球”的经历?他说不,这个写过了。我接着说,前两周你不是参加了学校的体育节,羽毛球得了冠军,那就把你如何打败对手,用什么招数,你的动作,对方的动作,你的心理想法,对方可能会想什么,等等,都如实地写下来,那肯定就是一篇好文章。听我这么一说,小家伙赶紧动起笔,果不其然,一篇作文出来了。“球过来,从速度可以判断,它并不猛。于是,我凭空一跃,来了个杀球,对方吓得来不及反应,球就已经掉在了线内。我得分了!”……如实地进行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精彩的文章就出来了。所以,当你犯愁不知道该怎么写作文时,试试写实,将事情发展的经过如实地写出来,说不定,就是很好的文章。
又比如,每年暑假,学校都要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教育厅组织的“读一本好书”读书征文活动,很多同学读了很多书,但是却不知道怎么写,我家的三年级的儿子便是其中一个。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会尝试着先跟他聊聊这本书。比如读书时,哪方面让你感受最深?感受最深的部分对照自己,又有什么想法?这么一问就打开了他的话匣子,最后他还告诉我,其实他一开始抗拒我给他准备的书,后来是越看越好看。于是,我告诉他,这也可以写下来,把你最真实的想法都写下来,那就是一篇最好的读后感。最后,因为写得实在,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的这篇读后感荣获了广东省一等奖。在这篇文章中,他曾这样写道:暑假刚开始,妈妈便扔给我两本书,一本《玛蒂尔达》,一本《5月35日》。纯字书,又不是科学类的!这不是我喜欢的书,我抗议!可妈妈说,这是广东省“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推荐的好书,这是任务,选其一必须完成!我虽然很不情愿,最后还是挑选了《玛蒂尔达》。没想到的是,很快我就被它吸引住了。后来读到那个贪财的爸爸和爱赌的妈妈这个情节时,他还有点儿替玛蒂尔达生气,因为玛蒂尔达的爸妈不读书,还不让自己的女儿读书,认为她这是在浪费时间,这样的父母真是让人难受!不过,一想到自己,他又有点不好意思了。他最喜欢读的是科学类的书,觉得这种书里有许多不知道的奥秘,我却觉得也要读一些文学类的书。为此他很烦恼,觉得妈妈总在给自己额外加作业。现在读了《玛蒂尔达》,再来对比自己,他反而觉得自己真像妈妈常常唠叨的那样,“身在福中不知福”呀!
读后感,“读”是基础,“感”是重点,读完之后,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实事求是地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会,这便是最好的读后感。写作文也是如此,能写出自己真实想法,便是最好的文章。学生的年龄尚小,知识、阅历、思想认识尚浅,写作的技巧也尚少,如果要求按路数、用技巧去虚构和加工,这显然是为难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教学大纲对小学生的作文有明确规定,要求有具体内容,要将所见所闻所感,能用准确的语言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不写空话;要有真情实感,不说假话,这正如叶老先生所言,“写作就是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所以,作为一个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就更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生活、细致观察生活,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用心地去感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独特感受,为丰富的想象搭建高大宽广的平台。同时我们还应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写实的训练,掌握写实的本领,如通过动作、语言、心理、表情等表现人物特点,实实在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作文“写实还是寫虚”的探讨,从两个真实的事例引发,问题最终得以解决。作文如此,生活亦如此,从事实出发,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