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初中数学课堂“学习共同体”建设及实践的研究

2019-07-05徐静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小组长组员

徐静

【摘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通过对班级内部进行小组学习共同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教学理念发生转变,并且使课堂中的教学效果形成一种以教师作为主导,而学生们则在自主和合作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小组学习共同体能够使教师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结合多方面的情况来对小组学习共同体进行构建,对共同体核心以及对活动秩序进行规范,为共同体效应的发挥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学习共同体

一、“学习共同体”概述与构建的意义

随着办学行为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规范,课堂教学工作已经逐渐成为了对于优质教学进行构建以及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关键,课堂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在教改大形势下得到了明显的改变,突破了传统式填鸭式教学模式,课堂在教学之中的形象也开始越发的接近学堂,而且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也开始逐渐的向着教育的本源开始回归。在学生们不断自主学习和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过程中,使学生们自我发展的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而且学生们也能够更好的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构建。研究得知,一个学生如果在没有合作者的情况下学习,必然会影响到自身对于知识的学习效果。而通过对班级学习共同体进行构建,则可以使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班级学习共同体构建的主要元素是学生和教师,构建过程中的载体主要是为了使师生共同对学习任务进行完成,其构建的主要目的在于小组成员们共同和全面的成长。通过人际交流与沟通,对自身所掌握的各种资源、数学知识、解题技巧等进行分享,由此来使学生们共同提高和进步的效果得以实现。

二、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和运用

1.正确的教师角色和自身位置

只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自身摆在正确的位置和角色,才能夠使班级内部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效能更好的发挥出来。对于班级内部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学生们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合作意识,其主要目的是将学生们各自的学习能力更好的发挥出来,使他们能够亲身的去对知识进行探索,进而积累一定的数学知识经验,如果教师对学生们过多干涉,必然会使学生们的学习效和思路受到一定影响。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要将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位置,定位为主导者、学习者、合作者等具有一定引导作用的身份。而且课堂之中也不再如传统教学那般只是有教师对学生们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是由教师与学生们共同对知识进行分享,教师在“学习共同体”的课堂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再是那个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传道授业者,而是需要对学生们的学习进行一定的引导和组织,并且在与学生们不断合作的过程中与他们共同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师生之间在这个形成出来的共同体之中能够进行一些自由、民主的对话,课堂之中也会成为学生与老师们创造力和想象力发挥和培养的场所。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之中,明确说明了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学生们已经积累到的一些学习经验与所处的知识背景作为切入点,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突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位置,而教师只需要从旁扮演好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身份。针对于类似教学模式,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老先生就曾经提出过:教师应该在教学工作之中发挥出主导的作用,其主导作用的发挥有益于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与奋发图强的能力。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选取以及情境创设与提供材料等环节,对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斗志加以激发。从旁对学生们给予一定的鼓励或者针对性的提出一些质疑。教师在教学工作之中引导者的身份是当前课改标准之中明确要求的内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一些合理的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并且引导着他们思维进行碰撞和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随后再使学生们对合作讨论之中得到的结论进行归纳和概括,注意在整个引导过程中达到一种含而不露、开而不达、指而不明以及引而不发的效果。此外,教师需要应用一些现有的可利用教学资源,为班级共同体学习提供一些需要的物质环境,创设一些情感氛围与智力场景,需要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进展情况,对学生们做出一定的鼓励和纠正,由此来更好的扮演一个共同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支持者。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还可以使教师自身获得一定的专业发展机遇,这样也有助于自身教学效果与教学水平地提高。

2.因地制宜对小组学习共同体进行构建

在对数学课堂小组学习共同体构建过程中,需要对活动的即时性与便捷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并且还要结合学习力的均衡性特点。比如:结合学生们实际的学习水平或者成绩的差异,对于所有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在分组的过程中以每组成员数6人为最佳。进行分组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可以如下进行:结合学生们日常考试之中得到的成绩,可以将所有人分成六个档次,随后再依照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组织能力来在其中挑选出小组长,随后由小组长在第一档中用抓阄的方法选出一个组员,之后再于第二个档中选出一个组员,依此下去,各个小组长都会选出包括自己在内的六名组员。本文通过查阅一些有关学习共同体的资料以及参考自己的经验发现,以六人为一个小组所能得到的效果确实最好。按照上述的分组方式能够保证各组的成员在各个方面都较为均衡,对于组内的自主学习较为有利,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们在组内形成与其他组组员进行竞争的意识。此外,学习共同体中的小组长能力水平较为重要,他们的能力会对小组之中组员个体与小组整体的学习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小组长必须对自身的职责有着充分的了解,老师需要结合实际学习情况,对各组组员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知识掌握的水平以及每个人的性格特点加以介绍,并且针对性的对于具体的学习方案加以制定,待每一名组长和组员相互之间都熟悉之后,再对学习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小组长不仅需要对本组的学习负责,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对组员的作业情况进行一定的检查,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的需要对于组内的座位进行一定的调整。

综上所述,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证明班级内部小组学习共同体的构建,能够使初中数学课程学习的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其可以对问题讨论的方向进行一定的把握,可以使学生们在各抒己见的同时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思想,在学生们共同提高的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值得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张蕾萍.基于翻转课堂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J].基础教育研究,2016,(02).

[2]杜静,常海洋.专业学习共同体视阈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遮迷与重塑[J].现代教育管理,2018,(06).

[3]翟丽萍.基于学习共同体下的八年级数学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8,(14).

[4]王晓芳.什么样的“共同体”可以称作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对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的审视与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14,(04).

[5]陈雪梅,赵宪华,陈雪柏.教师发展与教育教学效能提升研究[A].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C],2017.

[6]钟启泉.从课堂失范走向课堂规范——兼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J].全球教育展望,2011,(01).

[7]李孝诚,綦春霞,史晓锋.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网络研修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03).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小组长组员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分餐小组长
小组落幕
小组长的烦恼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