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的“情绪管控”

2019-07-05蔡志成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9年6期

蔡志成

【摘要】面对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教师的心理健康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心理存在问题,往往会导致一些极端事件的发生。重视教师的“情绪管控”,科学、有效地进行“情绪管控”方面的训练是主要的论述内容。

【关键词】情绪失控 调整认知 科学练习

所谓“情绪管控”,是指通过研究个体和群体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识、协调、引导、互动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个体和群体的情绪智商、培养驾驭情绪的能力,从而确保个体和群体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并由此产生良好的管理效果。心理学常用有意识地调适、缓解、激发情绪,以保持适当的情绪体验与行为反应,避免或缓解不当情绪与行为反应的实践活动。包括认知调适、合理宣泄、积极防御、理智控制、及时求助等方式。

一、放下“执念”

事实上,不良情绪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也不可能通过忍耐、压抑自我消解。此时,我们需要反观自省,调整认知。如果,平静下来自省一番,也许会被自己内心深处的“执念”下一跳。

现在都最后一节课了,我这么累,还来给你们加课,你们还不认真听!

你爸说好管好你的学习,怎么一点变化都没有!这家长就是言而无信!

学校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你居然还在课堂上玩手机!

你是学生!你就必须听老师的!

如此种种,如果细细推敲,我们会发现许多矛盾的根源并不在学生,而在于我们自己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观念”。

二、调整认知,换位思考

同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可能看到完全不同的结果。不久前,在G7会议上,不同国家记者拍出同一时刻的照片,观者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感受,其中一张照片像是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处于以德国总理默克尔为首的西方六国领导人的“围攻”当中。换一张,换个角度看到的却是各国领导人毕恭毕敬地围拢在趾高气扬的特朗普周围。

同样,一件事孩子们和成人理解经常是有偏差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成年人大都懒得想孩子们的想法,所以想不到,等知道了又觉得不可思议,只有静心反省的时候才觉得当时对孩子的说法、做法欠妥。我家孩子平时在学校极少喝水,一度回家嘴唇干裂发白,手上的皮肤还不如我的有弹性,我俩就整天给他强调“去学校必须喝水!”结果是强调无效!我们改变策略,白开水没味道,换蜂蜜水、山楂水、冰糖煮雪梨,新鲜感只能维持两三天,之后怎么拿走就怎们满罐带回,看到这样的孩子,发火是必然的!事情突然有了转机,妈妈无意间买了一个卡通玩偶造型的水杯,被他看中,自此放学的路上都看见他在喝水!一个大问题就这样轻松解决了。当时,我真的不能相信,问题居然出在喝水的容器身上。当我回顾整个事件,我的内心对孩子真的很愧疚,他没有向我们抱怨不喜欢那个杯子,而是一直压在心里,说明他小小年纪已经很懂事且有一定控制欲望的能力,而我们只是一味的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没能及时调整认知,换位思考。

三、放慢语速,准确表达

“情绪管控”的较高境界,就是能够及时察觉到自己的情绪,并学习将其正确,准确的表达出来。这看似简单,却并不容易。说一个我们都经常碰到的案例:一大早走进教室,看到垃圾筒周围都是垃圾,心想这帮孩子又不按时做值日!心里这火已经就着了!压着火叫来值日生一问,结果他们理直气壮地告诉你,搞过卫生了!遇到这种“背着牛头不认臟”的情况,发火几乎已成定局。在潜意识里,一旦被学生拒绝,往往觉得是被“冒犯”了。于是,不满情绪开始滋生,一不小心便星火燎原。盛怒之下往往会语速加快,口不择言,把本身很简单能说清楚的事情复杂化,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判断加上更多的砝码。而事实上,我们这样做的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在思想和你达成共识,反而会产生“就因为你是老师,要不然我早就和你辩论了”这样的内心抵触,当然也会出现当场“冒犯”的情形。如果,我们能及时察觉到自己情绪的变化,也许就能在愤怒的悬崖边停下来,这件事情最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什么?是几个“冒犯”了你的值日生,还是班上部分没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同学?当我们态度温和,放慢语速,语言坚定有力的和“冒犯”你的学生仔细做一番调查后,我相信学生得到讲话的机会他会很坦诚的告诉你整个事情的经过,这样一来,一场争吵便消失于无形。

所以,如果我们能通过系统的学习和经常性的讨论,改变自己对事情的想法和评价,就一定会有不同的情绪体验。而这种对情绪管控的科学练习一旦成为习惯,会让我们应对情绪失控的能力有极大的提高。

当我们尝试在工作和生活中训练自己慢慢放下“执念”,调整认知,换位思考时;当我们有意识在情绪剧烈波动,盛怒之下,及时发现并选择放慢语速,准确表达时,我们已经具备了“情绪管控”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但能让我们生活的更舒心,也能让我们周围的人感受到幸福,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成为“情绪管控”的高手。

参考文献:

[1][美]康利.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中信出版社.

[2][日]安藤俊介.不生气的情绪掌控术.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3]曾仕强.情绪的奥秘.北京联合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