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群理论视域下我国冬奥会奖牌分布及重点项目选择分析

2019-07-05穆文浩李大新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重点项目

穆文浩 李大新

摘 要:在项群理论视域下,从不同维度将我国历届冬奥会夺牌项目进行分类,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探究历届冬奥会我国奖牌分布及重点项目选择,结果显示:我国冬奥会奖牌分布在A、B、C、D、E、F六类项群中,A类项群实力最稳定,为奥运会优势项群;B类项群实力高于C类项群;D类项群略好于E类项群,E类项群实力呈显著上升趋势;F类项群为偶然夺牌项群。项目选择上应继续保持A、B、C类项群传统项目的稳定发展,以D、E、F类项群中新兴项目为重要突破口,挖掘女子单项在冬奥会项目中的优势,在变动发展的项目设置中把握我国冬季奥运项目的制胜途径。

关键词:项群理论;冬奥会奖牌;重点项目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9)04-0035-06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到2022年,我国要实现北京冬奥会109个项目全面参赛。但在项目参赛的同时,应该有重点,有选择的进行科学备战。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历史底子薄弱,欠账较多。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准项目定位及把握项目发展重点,是我国冬奥会项目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前人在对北京冬奥会的备战研究中焦点主要集中于具体项目,但冬季奥运会的项目仍在动态变化,并且不同项目存在相似致胜规律,故从项群理论的视域下,在冬奥会大格局中,寻求我国冬季奥运项目的后发突破,以期在北京冬奥会实现我国冬季奥运项目的巨大飞跃。

按照不同标准类型建立的项群体系,都有自身的使用范围和不同的理论实践价值。不同的冬季项目有各自的多种属性,所以不同分类方法有各自的局限性与侧重点,很难做到所有冬季项目的穷尽,也就不能准确判断各项群项目的真实情况[2]。由此,田麦久先生提出了“多标准、多维度的项群组合”理念[3],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因为有无数的项群分类标准,从理论上来讲项群体系分类也是有无穷多的。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项群体系,进行相应的研究。本研究利用各类项群的划分依据,构建了多维度的冬奥会项目项群归属,并以此来分析我国冬奥会奖牌分布及重点项目选择。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1992—2018年冬奥会我国奖牌的多维度项群分布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冬奥会”“项群理论”“主场效应”等为关键词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进行查阅,利用 Web of Science、EBSCO、Springer 等数据库,对冬奥会项目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梳理。

1.2.2 数理统计法 统计1992年以来我国冬奥会的奖牌情况,并将其归入多维度项群中,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探究奖牌分布情况,为北京奥运周期重点备战项目的选择提供依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历届冬奥会我国奖牌的多维度项群分布

2.1.1 我国获奖牌项目多维度项群归属

从竞技能力主導因素、场地类型、成绩评定方法、竞技特征、动作结构特征、主要供能系统6个维度对我国历届冬奥会获奖牌项目进行项群归类(见表1)。

已经夺得奖牌的项目,按照竞技能力主导因素的项群分类主要集中在体能主导类速度、耐力性项群,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技战能主导类轮换攻防性项群。且在体能主导类项群中奖牌集中在速度滑冰与短道速滑两项。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项群和技心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还未获得奖牌。

按照场地类型的分类奖牌主要为冰上项目,雪上项目则较为单一;按照成绩评定方法奖牌主要分布在测量、评分类项群;按照竞技特征分类间接竞技为主要获奖牌项群;动作结构特征中周期性单一动作结构与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为主要获奖牌项群;按照主要供能系统分类,我国获奖牌项目以无氧供能为主,有氧供能次之。

2.1.2 灰色关联分析我国奖牌多维度项群分布

将1992—2018年冬奥会我国所获奖牌归入到A、B、C、D、E、F六类项群中,并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各类项群对总奖牌数的影响程度(见表2)。

A、B、C、D、E、F六类项群奖牌数与我国在历届冬奥会总奖牌数的关联程度都较大,发映出每类项群的成绩对我国总体实力都有较大影响,结合表1、表2综合反映出我国的获奖牌项目单一,总体实力不强。

A类项群与总奖牌关联度最大,并且每届奖牌数稳定。说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是我国在冬奥会上发挥最稳定的项群,为我国奥运优势项群。B、C类项群同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不同点在于B项群为混合代谢的中距离项目,C项群为以有氧代谢为主的长距离项目,通过关联分析与图1可以看出,我国在冬奥会上B类项群要明显好于C类项群。

D、E类项群同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主要区别在于场地类型的不同,D类项群为冰上项目,E类项群为雪上项目。通过关联度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在难美性项群中冰上项目略好于雪上项目,通过图2直观显示,雪上难美性项群奖牌数呈现上升趋势,冰上项目呈现下降趋势,反映出难美性冰上项目竞争愈发激烈,我国对难美性雪上项目重视程度增加。F类项群属于冬奥会的偶然获牌项群,对总奖牌的影响程度较小,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拓宽我国冬奥会夺牌渠道。

2.2 项群理论视域下我国冬奥会重点项目选择

2022年冬奥会将在我国举办,因此在项目备战的选择上要多方面考虑,发挥主场的优越性,拓宽项目竞争力。本研究从多维度的项群分类入手,进行重点备战项目的选择。

2.2.1 主场效应对各类项群比赛表现产生影响

主场效应又称为主场优势,为运动队在主场比赛时取胜的几率要高于在客场比赛时的取胜几率。主场优势的定义为:在运动竞赛或体育比赛中,由于主场所造成的有利于主队发挥水平各种因素的综合[4]。

A、B、C类项群为体能主导类项群,比赛项目主要有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越野滑雪等。其中A类项群属于速度性间接竞技的周期性结构项群。本类项群要求运动员有很高的神经灵活性,自身体能强弱是决定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技术动作上面需要队员在行进过程中有合理的节奏;心智上要求队员有节奏与速度感,还要有注意力的高度集中。B、C类项群属于耐力性间接竞技的周期性结构项群,要求有较高的动作技术及强大的体能;心智上要求运动员具备顽强拼搏的品质和高度发展的心理耐力。A、B、C类项群成绩评定方式为测量类,运动员之间干扰少,比赛判定方式较公正。速度滑冰、短道速滑是在室内场地进行比赛,室内比赛环境和观众的加油呐喊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感觉和注意力。越野滑雪是在开放环境中比赛,受外在影响小。总的来说A、B、C类项群对主场因素的敏感度低,能基本保持稳定性。

D、E类项群为技能主导类难美性项群,包括花样滑冰、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等。本类项群为间接次第竞技固定組合多元动作结构项群,对运动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战术要求较低,身体形态具有重要作用,在比赛中运动员几乎不受对手的干扰。花样滑冰项目要求运动员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有很强的自省能力,能够沉迷于自身动作的美感和韵律里,同时又需要大脑的适当唤醒来呈现动作,对观众的行为较为敏感。单板滑雪与自由式滑雪是开放式场地比赛,对动作技能精细程度与肢体美感也有较高要求,但受观众影响相对较小,场地熟悉程度对运动员影响较大。D、E类项群为评分类项群,队员的成绩是由裁判根据其现场发挥来进行打分,因此裁判员的主观因素会对比赛成绩产生影响,故D、E项群容易产生主场效应。

F类项群为技能主导类轮换攻防性项群,主要为冰壶项目,此类项目存在特殊性,其同时含有技能主导类准确性项群的特质。需要运动员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强大的心理状态,把握自身小肌肉群的技术动作,并能时刻地保持思维敏捷,迅速制定或改变战略。在身体素质方面要有优秀的视觉和本体感受。在比赛中队员相互几乎无影响。但受室内环境和观众影响大,所以F类项群容易受到主场因素干扰。

G、H类项群为技战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与技心能主导类表现准确性项群,我国还未获得奖牌,主要包括冰球和冬季两项。G类项群目前只包括冰球项目,对抗激烈,要求队员身体素质全面,技战术运用把控合理,比赛中稳定控制自身情绪。G类项群多为集体项目,队员情绪会互相感染,观众的加油呐喊也会对运动员运动员产生刺激,同时裁判的行为也是决定比赛成绩的客观因素,故G类项群容易产生主场效应。H类项群目前只包括冬季两项,但分项较多,项目内容为滑雪和射击,对运动员的体能和心理状态都有很高的要求,要求运动员在剧烈的运动后,还能够精确控制身体动作。虽是室外运动,但对场地的熟悉程度受主场效应较大,故H类项群也易产生主场效应。

A、B、C类项群对主场优势的敏感性低,D、E、F、G、H类项群受主场优势影响大。在冬奥会的备战过程中我国的教练员与运动员要充分考虑主场因素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项群的特征进行训练。

2.2.2 体能主导类项群此消彼长新机遇

表3表明,欧美国家对速度性与耐力性项群的传统项目把控开始削弱。削弱的态势为我国在A、B、C类项群的发展提供了上升的可能性。我国已经具备了和欧美强国抗衡的经验和能力。尤其是A类项群的表现日益增强,速度性项群的个人无氧供能项目是我国在冬奥会上的重要突破。

2.2.3 新兴项目为发展契机

D、E、F类项群中项目主要为新兴项目[5]。其中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单板滑雪都于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正式列为比赛项目,目前已成为我国在冬奥会新兴项目中重点获奖牌项目[6]。新兴项目水平的不断进步为我国冬奥会项目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欧美国家体能以及耐力上的优势更符合冬奥会传统项目的特点,由于新兴项目比赛成绩的评定方式为评分类,体能和耐力要求更低,满足亚洲人身体优势上的小巧、灵活、稳定的能力,弥补了在体能大项中存在的缺陷。同时由于新兴项目进入奥运会的时间还非常短,各个国家包括冬奥会强国都处在初步的发展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奖牌格局,故各个国家有巨大的选择空间。从历届冬奥会不同国家优势项目来看,第一集团的冬奥会国家项目的选择仍然集中A、B、C类项群的传统大项。所以我国要把握冬季奥运项目发展的转折时机,将D、E、F类项群作为主要突破口。

2.2.4 女子项目重视程度需继续加强

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长野冬奥会前表示,21 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同时标志着女子体育的新纪元,我们大家都会为此做出努力,凡要进入冬奥会的项目,首先必须包括女子项目才能被考虑[6]。

现代奥运会以来,无论是在夏季奥运会还是冬季奥运会,我国男运动员在参加比赛的人数上远远少于女运动员,并且我国长期保持着女运动员总体数量多于男运动员的现象。在奖牌分布方面,我国在冬奥会上女运动员共获得39枚奖牌,男运动员获得16枚奖牌,在金牌与奖牌数上女运动员明显好于男运动员。重点发展女子项目,符合现代冬奥会的发展趋势。

3 结 论

(1)我国冬奥会奖牌分布在A、B、C、D、E、F六类项群中,每类项群的实力对我国总体实力都有较大影响,综合反映为我国的获奖牌项目单一,总体实力不强。A类项群每届奖牌数稳定,为我国冬奥会优势项群;B类项群实力高于C类项群,反映出我国混合代谢的中距离项目好于有氧代谢的长距离项目;D类项群略好于E类项群,E类项群实力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反映出我国对难美性雪上项目重视程度的增加;F类项群为偶然夺牌项群,仍需进一步的发展。

(2)A、B、C类项群对主场效应的敏感度较低,D、E、F、G、H类项群对主场因素的敏感程度都较高,在冬奥会的备战过程中我国的教练员与运动员要充分考虑主场因素的影响,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项群的特征进行训练。

(3)项目选择上继续保持A、B、C类项群传统项目,尤其是速度性项群个人无氧供能项目的稳步发展,将D、E、F类项群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单板滑雪等新兴项目发展作为重要突破口,挖掘女子单项在冬奥会项目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伊诺,张伟,叶茂盛,等.冬季奥运项目发展演变与我国奥运项目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5):1-8.

[2] 陳亮,田麦久.多维度项群视野下的中国夏季奥运项目成绩结构与发展演变[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3):3-11;58.

[3] 田麦久.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3, 26(2):145-148.

[4] 张海军,郭小涛,龚卫军.体育比赛主场优势及其对运动成绩的影响[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4):17-18.

[5] 王旋,陈文红,许磊,等.花样滑冰与花样轮滑跨界培养的可行性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9,37(1):34-39.

[6] 周文婷.平昌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女运动员赛场表现及动作难度、难度战术发展趋势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4):11-16;22.

[7] 张连涛,朱成.冬季体育项目发展的世界格局与启示——以冬奥会为例[J].冰雪运动,2010,32(5):33-37.

[8] 李玲蔚.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演变过程与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34-39;43.

[9] 谢亚龙.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 1.

[10] Tim Mosey.Using Common Methods For Uncommon Sports—The Unusual Winter Sport of Skeleton[J].Journal of Australian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2016,24(3):91-107.

[11] NICOLA BULLOCK.Methods for Tracking Athletes s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in Skeleton[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09,27(9) : 937-940.

猜你喜欢

重点项目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IPO重点公司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