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2019-07-05于邦鑫
于邦鑫
摘 要:文化自信是指文化主体对身处其中作为客体的文化,通过对象性的文化认知、反思、批判、比较及认同等系列过程,形成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确信和肯定的稳定性心理特征。同时,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当代价值,它是“两个百年”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稳固基石,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有力武器,也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中国梦
文化自信是科学理性的文化心理,是推动文化进步的心理根基。探寻文化自信的内涵和当代价值,既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保证。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是源自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是在中国深厚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而出的先进文化思想,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自信具有丰富的内涵,是文化主体对自身生命力和文化价值的认同和信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文化自信,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自觉的心理认同、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文化心态。具体体现在文化发展和比较中,一个国家、民族和政党能正确看待自身文化,理解并认同自身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并对这种文化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同时对待不同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包容态度。就个体而言,文化自信是个人对所属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积极态度和充分肯定,标志着对所属国家和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向认同和身份认同。它是人类的一种深度发展,是人在文化上增进自我、扩展自我的表现,它是主观心理状态的一种自然表现。在前人研究共识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文化自信的概念可以界定为: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身处其中的作为客体的文化,通过对象性的文化认知、批判、反思、比较及认同等系列过程,形成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确信和肯定的稳定性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文化主体充分肯定了自己文化的生命力,对自己文化价值观的坚定信念和情感支持,在与外来文化的比较和选择中,对自己的文化保持高度的认同和信任。
二、文化自信的当代价值
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后提出来的第四种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文化自信的提出对于我国现阶段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两个百年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稳固基石;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必由之路。
(一)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两个百年”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
到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和接续性奋斗目标。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繁荣,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支撑、为底蕴的。中华民族“两个百年”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建立在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发展和繁荣之上。
中华民族独特而久远的精神世界,使中国人民具有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文化自信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广袤而深厚的土地,中华民族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它孕育了中华民族崇高的灵魂,赋予中华民族勃勃生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偉大复兴,中国梦必须立足于文化自信,继续在这片土地上精心耕耘,用共同的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文化遗产的智慧促进国家的治理,用昂扬的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
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了强大的向心力,赋予了中华民族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从容姿态。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它使我们党以永久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前进。
(二)文化自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稳固基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文化资源中起着核心作用。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制度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问题。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文化自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因此,坚定地相信和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来自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来自于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源于文化自信,只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高度自信,才能更牢固地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对价值观的自信离不开文化的有效滋养。坚定的文化自信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在新时代,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一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二是以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通过精神文明创建,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效道德滋养与文化熏染。
(三)文化自信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必由之路
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它的硬实力,还取决于它的软实力。文化自信的前提就在于增强国家的软实力,这不仅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国拥有国际话语权的大小。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价值相结合,大力传播文化价值的正能量,展示和塑造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多样性和深厚文明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只有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才能在国际社会赢得话语权。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当前,国际话语体系仍然倾向于以西方的价值观来评判各种国际事务和争端,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国际格局,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以中华优秀文化为基础,大力倡导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展现出中国精神、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另一方面,我们要有国际胸怀,努力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成就,通过中外话语体系的构建,让世界来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年-07-02.
[2]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0,(16).
[3] 刘士林.中华文化自信的主体考量与阐释[J].江海学刊,2009,(1).
[4]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4年3月27日),《人民日报》2014年3月28日。
[5]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5月4日),《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