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

2019-07-05田娅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预后效果阿托伐他汀心肌梗死

田娅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分析。方法:参与研究的200例患者均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到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患者所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使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心功能分级。结果:观察组患者LVEF指数高于对照组,而LVESD、LVEDD、血浆BNP、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整体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分级,促进疾病的好转,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 无症状心力衰竭; 预后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3.0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3-0-02

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至终末期易发生的症状,该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无症状心力衰竭是指患者接受实验室检查后,左心室功能出现障碍,但无明显呼吸困难、心肌缺血及胸闷等症状,但患者一旦出现心力衰竭的症状,就会导致疾病病情加重,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也较大。因而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延缓患者疾病的进展。常规的治疗方法是让患者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扩张血管药物等进行治疗,但是获得的治疗效果有限,且不良反应较多,对患者自身的治疗与预后而言,十分不利。本次研究,为了探索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根据患者所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使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对比两组患者的所获得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参与研究的患者均为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疾病,依从性良好,对答如流,无传染疾病、双发癌、肝肾功能衰竭等重大疾病。根据患者所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53~64岁,平均(55.05±2.66)岁,病程2~7年,平均(4.19±1.44)年;观察组患者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51~67岁,平均(55.83±3.11)岁,病程1~8年,平均(4.15±1.55)年。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及科室支持,患者与家属知情本次实验,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患者对症治疗,给予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具体措施如下:让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生产厂家: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3127),1次/d,40 mg/次。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别测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脑钠肽(BN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使用科室的超声心电图对心功能指标进行测定。

1.3 观察指标

1.3.1 心功能指标 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脑钠肽(BNP)、N末端B型利鈉肽前体(NT-proBNP)水平。

1.3.2 心功能分级 对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分级,按照4个等级进行划分,心功能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但是进行一般的体力劳动可引起心绞痛等症状;心功能Ⅱ级:体力活动轻微受限,休息时无明显症状,进行一般体力劳动可导致心悸、心绞痛等症状;心功能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无明显症状,但是进行一般的体力可导致心悸、心绞痛等症状;心功能Ⅳ级:只能卧床休息,无法进行任何体力劳动,休息时也会出现心悸、心绞痛等症状。所有的观察指标进行整理,使用软件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LVEF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而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浆BNP、NT-proBNP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BNP、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BNP、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观察组患者心功能Ⅰ级者多于对照组,心功能Ⅳ级者人数为0,而对照组患者中心功能Ⅳ级者为8例,观察组患者整体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患者冠状动脉持续、急性缺氧缺血所导致的,该疾病的病情进展快,病死率较高,在发病时,患者易同时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休克等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因而必须加强对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的重视[1-4]。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是器质性心脏病发展至晚期出现的一种症状,若不及时的接受治疗,患者易演变成心力衰竭,潜在的风险较高,因而必须让患者接受有效的临床治疗。

临床上常规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予患者对症治疗,给予抗凝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但是上述药物存在不同种类的不良反应,患者在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治疗效果有限[5-6]。阿托伐他汀是一种HMG-CoA还原酶竞争性抵制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将体内的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转化为甲羟戊酸,同时还可抵抗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脂蛋白水平,有效的治疗心血管疾病[7-12]。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LVEF指数高于对照组,LVESD、LVED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BNP、NT-proBNP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BNP、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整体心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其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促进患者疾病的好转,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吕增武.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的效果评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7):78-79.

[2]杨敏,陈哲,缪琴.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效果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7):107-108.

[3]李琪.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8,24(19):143-144.

[4]王心悦.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5):162-163.

[5]叶同艺,叶丽婵,邹丽君,等.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22):74-75.

[6]左军,彭杏容.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4):445-448.

[7]惠丽超.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初步评定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19-120.

[8]黄洁,刘国红,杨海英.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療心梗后无症状心衰的疗效比较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141-142,148.

[9]郑华,孔庆海,刘梦婷.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75.

[10]禤惠连.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7):116-118.

[11] Singh A K ,Singh R.SAVOR-TIMI to SUSTAIN-6:a critical comparison of cardiovascular outcome trials of antidiabetic drugs.[J].Expert Review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2017,10(4):429-442.

[12] Ieda M.Heart Development,Diseases,and Regeneration-New Approaches From Innervation,Fibroblasts,and Reprogramming.[J].Circulation Journal,2016,80(10):2081-2088.

猜你喜欢

预后效果阿托伐他汀心肌梗死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MSCT联合CTPI在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中的应用及预后研究
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与个体化护理对肝胆外科患者的预后效果分析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全程护理干预对白内障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年轻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