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史料资源,把握历史教学的有效依据
2019-07-05尹翠萍
尹翠萍
摘 要: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史料资源是我们要使用到的教学资源。用好史料资料,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充分挖掘史料资料,有效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素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轨迹 历史意识 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118-01
史料是历史的轨迹,它能帮助学生走进历史,了解历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利用史料资源,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素养。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笔者在教学中巧妙地利用史料资源,促进历史教学的有序教学。
1 深化历史理解,图史资料结合
历史意识的关键部分就是历史认识,所以在教学中,笔者以史料为载体,让学生去了解历史的事件,并能讲清重要事件的缘由,帮助他们更深刻地去理解历史。
笔者在《鸦片战争的烽烟》教学中,以“虎门销烟”中的片段来体验历史的真谛。本节课的内容就是让学生能够回顾历史,理清鸦片战争之间的因果关系,了解中国人民的抵抗历史,虎
门销烟是战争的导火线,因此,教师可结合图史的资料来帮助学生自主探究,了解虎门销烟的真正原因。在教学的时,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示文中的插图,(东印度公司鸦片仓库和一些吸食鸦片的人);其次就是“鸦片输入中国的激增表”和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的奏折片段。让学生根據多媒体展示的数据图文史料,让学生思考虎门销烟的背景。学生可以凭借多媒体资料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去探究。学生根据多媒体的资料的信息,可以想到一些人为了吸食鸦片,倾家荡产,甚至一些人吸食鸦片骨瘦如柴,这已经严重影响着当时人民的健康。有的学生根据鸦片输入的激增表,会想到白银外流的激增,这些白银外流的激增都是去买鸦片,另外个别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文本提供的资料:“如果你无视它,它将使中原几十年后无法保卫敌人,并且没有可以填补的银子。”等这些文字,可以看出鸦片的出现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而且经济的极度滑坡,让当时的社会处于瘫痪状态,学生根据图文史料,更准确地对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这时教师,不要大费周折,只要做适时的小结,这样的情况在当下,已经是民不聊生了。这些原因,让道光皇帝下定决心禁烟。可以看出,结合图史资料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彻底了解历史事件。一方面图片带给学生视觉的冲击,使学生对材料有个初步的了解;另一方面,细腻的图史资料耦合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历史。事实上,加深对历史的了解,不是仅仅局限于图史资料,而是放眼我们整个中国的爱国主义基地,甚至纪念馆都是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料。教师在讲解历史不要单纯地以本教本,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扼杀了,教师要有针对性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寻常中去挖掘教学的资源。
2 历史评判感悟,精选“矛盾”史料
历史意识素养的另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历史评判。它是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从事实和价值的角度做出相应的判断。清华大学历史学家杨奎松说的好:“对历史和历史中的人,最需要的,首先是理解,然后才是评价。”也就是说,当学生面对一些数据,甚至是一些“矛盾”信息,如果学生能从当时的环境去考虑,或许学生能给予一些正确的、客观的评价。笔者在教学时,曾以李鸿章为探讨的内容,首先给予相关的材料,让学生找出他人对李鸿章的评价并给予相应的理由。其次,就是在他们评价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历史资料的感悟,并能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让学生能够说出自己的亮点(如果我就是当下的臣民,我们应该怎么评价李鸿章)。多媒体展示史料1: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我做了一辈子的事,训练士兵,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史料2:李鸿章因洋务运动,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是因为洋务运动被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们也是因为洋务运动崇拜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运动……自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学生阅读着史料,知道了读书人贬低他,因为他们鄙视洋务运动;世俗人崇拜他,是因为他们能从李鸿章身上获利;梁启超先生称赞他、责备他、惋惜他,是因为梁启超把李鸿章放到晚清的背景里去理解了。然后,学生自己去感悟史料对李鸿章的评判。
总之,所选“矛盾”的史料会将为学生提供多元的视角。由于许多种因素的影响,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是很复杂的。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更能打破固有的定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判断标准,避免出现判断的标签化。
3 提升历史认可,活用史料资源
历史意识素养的一个维度就是历史的认可。从历史的视角来看,这是国家的文化、政治等认可。例如,在让学生在学习中国古代历史之后,让学生对中国文明有一种认同感,让学生了解中国统一的发展主流。为了能够理解这些内容,学生与教师对历史资源的探索是分不开的。一些纪录片《河西走廊》、《大国崛起》、《丝路》等等,都是很优秀的、活的教材,包括一些时事新闻,也蕴含着丰富的资源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运用素材,提升学生的对历史的认同。
笔者在教学《探寻丝绸之路》时,笔者是这样的设计的:
师:(教师多媒体展示自学提示)学生阅读文本的丝绸之路开辟与哪位著名历史人物有关?
师:与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我国哪个著名城市?
师:播放微视频,让学生欣赏《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片段。
这段微视频仅仅两分钟,但是学生马上捕捉到“张骞”,“张骞出使西域”和“西安”等线索,学生马上认同了丝绸之路。
4 结语
历史意识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挖掘史料资料,深化历史理解,做好准确的历史评判,提升历史认识,从而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鸦片战争档案史料(第一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67.
[2] 陈万雄、张倩仪.中华文明传真(第十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361.
[3] 奎松.忍不住的关怀[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