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40周年议题国际舆情分析*

2019-07-05赵永华王睿路

中国出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议题舆情改革开放

□文│赵永华 王睿路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如何总结与评价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验与成就、中国如何规划未来、如何在实现自身发展同时引领“新全球化”等议题成为国际舆论的关注重点。本文选取2018年外国媒体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英文报道,对“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议题的国际舆情展开分析,并为促进相关议题的对外传播、培育国际舆情提出建议。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舆情监测是反映舆情态势的主要手段,常用的国际舆情监测按方式和对象可分为四类:①对国际媒体相关议题报道进行分析;②联合全球民意调查公司或在线调研公司开展议题调查;③基于全球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关联网络挖掘和数据采集;④依托全球大型信息数据供应平台的全行业、跨专业、多媒介数据来源完成数据采集和归类,从而考察特定舆情态势。[1]目前,依据热点事件从媒体上搜集相关内容,进而展开舆情分析,是我国学者主要采取的舆情分析方法。在各类舆情分析中,对外国媒体涉华舆情的分析可反映国际舆论对中国的评价,从而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为智库和政策研究机构提供信息与思路支持。[2]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属于“有迹可循”的热点,中外媒体依据经验对重要时间节点、重大事件策划并做了全程报道。本文基于道琼斯Factiva数据库,[3]以“China + reform and opening-up”为关键词,筛选出2018年1月1日~12月25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召开后一周)中外媒体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英文报道、特稿和评论共计19022篇。排除中国媒体后,得到147家外国媒体的7834篇样本,从而得出2018年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国际舆情的全年走势。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国际舆情在12月达到顶峰(图1),其中又以12月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为国际舆论关注焦点,推动舆情在当日达到顶峰(图2)。

图1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舆情走势

图2 2018年12月“中国改革开放”国际舆情走势

鉴于此,本文将国际舆情采样区间进一步聚焦于2018年12月17~21日,共获得32个国家和地区101家媒体的575篇相关英文报道(表1)作为样本,来源涵盖通讯社、报纸、杂志、网站等多种媒体类别,其中既包括路透社、美联社、《纽约时报》《泰晤士报》、BBC、CNN等全球主流英文媒体,也包括道琼斯通讯社、《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外交事务》等财经或智库类媒体;既包含英美国家媒体,也包含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巴基斯坦等中国周边国家媒体,还包含非洲和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阿拉伯国家的英文媒体,通过尽量多样化的文本来源准确呈现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国际舆情的全貌。

本文使用语义网络分析软件WORDij对采集到的575篇英文新闻报道文本中词语和词对的频率进行统计,生成词频、词对频率表,提取语义网络数据基本要素形成语义网络框架并进行可视化,生成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国际舆情语义网络图(图3)。语义网络图中各节点间连线越粗、箭头和线条指向越多,加权度越大、概念间关系越强。

表1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国际舆情样本概况

图3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国际舆情语义网络图

二、全年国际舆情概览

通过对2018年外媒有关中国改革开放报道的分析发现,国际舆情在前三季度呈现出平稳态势,在第四季度随热点事件开始增长,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召开之际达到峰值。全年舆情在关注多元议题的总体情况下,经济和政治类内容在主题分布中占据突出地位。

1.舆情走势:热点事件推动舆情发展

如图1所示,2018年国内外媒体对改革开放始终保有一定的关注度,且中国媒体和外国媒体有关改革开放的舆情走势基本一致:前三季度比较稳定,进入第四季度后开始增长,于12月达到峰值。

舆情总体呈现波浪式发展,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发生的各种热点事件推动各舆情高峰出现: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强调“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10月1日国庆“致敬改革开放”、11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并发表重要讲话、11月13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开幕、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举行等事件分别对应了相应月份的舆情增长。

2.主题分布:经济和政治议题引领下的多元呈现

对样本主题的分析显示,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的国际舆情态势是经济和政治议题引领下的多元议题呈现。Factiva为7834篇外媒报道样本自动生成了排名前100的主题词,本文通过合并同类项的方式构建了7类主题。主题词词频统计显示,贸易、经济、企业、证券、金融、投资、研发、市场、外汇等经济类主题词(36%)遥遥领先,国内政治、区域政策、财政、立法、监管等政治类主题词(24%)居其次,贫困、可持续发展、教育、基础设施等社会类主题词(22%)紧随其后,新闻发布、专访、专栏、头版等媒体类主题词(9%)和外交事务、军事行动、国际关系等外交与军事类主题词(7%)等量齐观。此外,生态类、能源类主题词也占有一席之地(2%)。

主题分布的多样性,特别是经济、政治类关键词的活跃,表明2018年外媒多把“改革开放”这一主题与政治、经济等宏大背景相联系,反映了外媒对改革开放意义与影响的评价。受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所选7834篇外媒报道样本中“贸易战”(trade war)反复出现,说明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中国如何规划未来走向、如何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引领“新全球化”受到了外界的密切关注。

三、从子议题看国际舆情分析

结合语义网络以及词频、词对频率统计数据发现,从具体对象、概念累加出发,围绕“改革开放”(reform and opening-up),外国媒体对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报道主要形成了4个议题,即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习近平主席大会讲话释放的信号以及改革开放对世界的借鉴意义。

为进一步呈现外国媒体对大会报道的框架和内容,本文构建了各议题的语义网子网络,并结合新闻报道文本进行分析。在语义网子网络中,点的大小对应词汇在语义网络中的接近中心性,其值越大,词汇在语义网络中的位置越核心。

1.改革成就议题:关注“中国奇迹”

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的奇迹。外媒对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化表示赞叹,高度评价其在全球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该议题的核心词汇包括人民(people)、经济(economy)、贸易(trade)、发展(development)、增长(growth)、繁荣(prosperity)、收入(income)、就业(employment)和贫困(poverty)等,探讨“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什么”。

众多外媒选取不同角度观察和报道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与变革。外媒首先关注到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例如法新社、美联社等报道“中国的经济腾飞可以通过一系列数字来展示:在过去40年中,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接近10%,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产值、货物贸易量和外汇储备量均处于世界首位。”美国CNN通过对比中国改革开放40年前后GDP、人均财富等数据,说明了中国从贫困国家向超级经济强国的转型历程。

除了经济指标,外媒还通过社会、教育以及科技发展来衡量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法国 《巴黎日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巴基斯坦观察家报》等媒体重点解读了中国的脱贫成就,“中国在减贫和经济发展两个领域实现了无与伦比的奇迹。”按照联合国现行标准,中国7亿多贫困人口在过去40年中成功脱贫,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70%。另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在智能高新产业等21世纪重要行业也走在世界前列。

也有外媒透过民众个体的情况来观察、衡量改革开放这场“伟大的革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持久影响。英国《金融时报》通过对比40年来中国家庭规模、人口数量以及居民饮食、人均身高等指标的变化,盘点了中国的发展成就,从而得出“中国老百姓身上体现了改革开放最深远的影响”的结论。世界观察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源于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造福并保障广大民众共享发展成果,中国对世界的建设性作用日益突出。

2.改革道路议题:探寻“中国智慧”

在盘点中国发展奇迹的同时,国际舆论重点关注了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探寻其中的“中国智慧”。该议题的核心词汇包括改革(reforms)、特色(characteristics)、共产党(communist party)、领导(leadership)、人民(people)、政策(policy)、实施(implement)和现代化(modernization)等,探讨“中国的改革开放怎样实施、为何成功”。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世界报业辛迪加评论,中国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遵循着“务实的实验主义”的总体原则,按照自己的节奏有条不紊地前进。乌干达《新愿景报》评论,“依靠勤劳、技术、创新及合作,中国在改革开放的40年里实现了长足发展。”

中国共产党对改革开放的领导作用获得了外媒的认可。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报道,中国在过去5年中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改革,以促进经济增长向可持续的模式转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利于管理这一庞大的转型进程”。奥地利《趋势》杂志评论,改革开放政策在短时间内转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融入世界体系,在全球经济和世界治理中崭露头角。

制度改革与技术创新也是中国发展的动力来源之一。英国《金融时报》总结,“两件大事”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进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一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实行国企改革,为日后的高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推动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融合,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此外,制度与技术“双引擎”为中国的经济繁荣提供了动力:改革开放提升了中国的法治化水平,财税体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厘清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与此同时,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同步推进,为生成新经济增长点创造了条件。《日本经济新闻》分析,在目前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中国正在推进结构改革,实现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在提升国有企业效能的同时,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中国40年前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现在正开足马力稳速前进”。

3.未来走向议题:聚焦“中国选择”

在2018年12月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引起国际舆论高度关注。在实行40年之后,中国改革开放处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回应了国际社会的关切。该议题的核心词汇包括周年(anniversary)、庆祝(celebration)、习近平(Xi Jinping)、讲话(speech)、承诺(commitment)、坚持(persist)、开放(opening-up)、全球化(globalization)、霸权(hegemony)和战争(war)等,探讨“中国未来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向世界发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郑重宣言,国际舆论也从中读到了中国坚持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决心。路透社援引习近平主席讲话称,中国已经到了一个非进不可的阶段,“这么大一个国家,就应该有雄心壮志。”该社分析称,讲话明确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走向,表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举措将进一步得到落实,向外界展示了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的积极姿态。美联社评论,“中国再次承诺将继续推进经济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系”。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没有人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纽约时报》称该讲话是“中共新的历史叙事”,“旨在使共产党更强大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做出了“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永远不称霸”的承诺,得到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BBC援引习近平主席讲话称“中国的发展不会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美国合众国际社评论,该讲话表示,尽管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不会把本国的经济政策强加于他国,而是呼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全球治理议题:借鉴“中国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进步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展现了一条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同时也为人类发展和全球治理提供了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该议题的核心词汇包括世界(world)、道路(path)、机遇(opportunities)、共同体(community)、分享(share)与合作(cooperation)等,探讨“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世界有什么意义”。

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受到外界关注,中国与世界发展同频共振,彰显负责任大国的风范与担当。从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到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从完成筹建亚投行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从宣布进一步扩大开放到举办首届进博会……中国的贡献行胜于言。德国《世界报》评论,中国正在迅速扩大软实力,许多国家将中国视作优于西方的榜样,除中东国家外,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也将目光转向中国提出的新方案。法国经济周刊《新工厂》分析称,中国在数字企业发展、金融管理、能源转换和科技创新等领域制定的长远发展规划合理有效,值得欧洲国家借鉴。新加坡《海峡时报》指出,新加坡政府积极鼓励开展中国问题相关研究,从而借力中国崛起实现自身发展。

习近平主席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中国愿与世界分享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共享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创新合作方式,如通过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经济联动增长,有利于全球经济走向更加平衡、更加包容的发展模式。阿根廷《经济学家报》评论,“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从下游向上游的持续升级,中国人民和其他国家民众都享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加纳新闻网评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经验对非洲国家有重要参考价值;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持续向世界展现坚持开放的诚意和决心,这一积极信号有利于提振全球市场信心。

四、总结与建议

基于前文的国际舆情分析可以看出,外国媒体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报道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首先,议题多元,视野开阔。“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2018年全年始终维持一定的舆情热度。整体来看,外媒不仅聚焦于改革开放40周年的系列纪念活动,而且以其为出发点,将报道的内容延伸到了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以及外交等多元议题上,其中又以中国的经济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提升、减贫扶贫成效以及坚持改革开放的宣言等为重点关注对象。具体到相关报道中则主要体现两种视角,一是“以小见大”,通过个人角度和具体数据来说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发展成就;二是把改革开放放到中美贸易争端、经济全球化及逆全球化、全球治理新框架等更为宏大的时空背景下考察其意义。上述这种解读模式维度多元、视角广阔,一方面说明外媒在涉华报道中开始摆脱此前单一的“刻板印象”或“泛政治化”模式,开始关注并承认中国的发展成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变革与进步是全方位的,取得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多元、权威、公开的相关数据“不证自明”,因而成为外媒相关报道的重要信息来源。

其次,国际舆论对于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总体评价趋于正面,但在部分议题上也存在质疑和批评的负面之言。外媒报道在总体上高度评价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认为改革开放有效增强了中国的实力,中国的下一步举措将决定其未来。同时,国际舆论也肯定了中国改革开放在社会发展模式、世界格局和国际秩序等方面的积极意义,认为“中国方案”行之有效,终结了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这一全新思路对世界其他希望在加快发展的同时保持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国家提供了有益借鉴。

虽然西方对华的“傲慢”有所减少,但“偏见”仍然顽固。这体现为在部分议题上出现了片面解读或“借题发挥”的情况。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同时不愿对自身发展模式和现行国际秩序进行反思;另一方面则是西方对中国具体国情缺乏了解与把握,未在连续的历史进程和动态的时代背景下考察改革开放的现实意义及中国和平发展的决心,因而出现了偏差。

综上所述,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体系中举足轻重的大国。[4]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特色政治理论和制度的实践,其成就和价值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和认可,但在相关国际舆情中仍然存在狭隘偏见,因此有必要提升包括改革开放在内的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对外传播,根据国内外时势灵活调整策略,做好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一方面,需要增强对外传播的主体意识,主动设置多元议程。在当前世界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国所面临的国际舆论也日趋复杂。在此前的多场主场多边外交、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等对外政治传播实践中,中国的对外传播主体意识逐步显现,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应把握机遇,打通国内国外两个舆论场,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特色实践与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等具体的多元化议程结合,在具体的语境中阐释“中国方案”并赋予其世界意义。此外,应建立健全信息公开与新闻发布制度,及时公开权威数据和调研报告,争取“话语权在我”;同时与外国主流媒体保持联系,与发展中国家媒体开展合作传播。

另一方面,需要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多位一体的立体传播语境下,争取并培育国际舆情支持。“舆情支持”是指在“中国方案”议题上有利于构建、维系和加强中国与国际公众之间联系的建设性舆情。目前,“中国方案”国际舆论总体上较为正面,为培育正向舆情支持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需对相关舆情保持战略自信和战略定力,反应适度。[5]具体而言,应该突破传统的单一舆情思维,对于外媒对“中国道路”的批评与质疑,要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提供权威信息,有针对性地积极回应,传播理性观点;对于外媒关心的热点问题,应创造条件,在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信息的前提下实现舆情的正向引导,并依靠有效的传播策略来实现:前者要有利于信息“入耳”,后者要有利于观点“入心”,从而将国际舆论转换为有效的舆情支持。

注释:

[1]金苗.南海国际舆情态势呈现与舆情支持路径思考——以2011~2017年ProQuest平台数据为研究起点 [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 (19)

[2]周庆安,杜艳菲.海外主流媒体涉华舆情研究方法及功能探究 [J].对外传播,2014 (8)

[3]道琼斯Factiva新闻数据库收录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28种语言的新闻内容,资源类型包括全球性报纸、期刊、杂志和新闻通讯。

[4]陈雅赛,云新雷.国际涉华舆情对华“政治认同”的态度特征 [J].公共外交季刊,2018 (2)

[5]陈向阳.当前境外涉华舆情新变化与应对思路 [J].对外传播,2016 (1)

猜你喜欢

议题舆情改革开放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