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电梯在安装、使用和维修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2019-07-05回彩娟
回彩娟 杨 洋
(1.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 北京 100160)
(2.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北京 100029)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非公共场所安装且仅供单一家庭使用的电梯除外)[1]。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电梯数量快速增长、使用也愈加频繁,已经成为经济建设与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必要设备。
1 电梯事故概况
2014年至2018年,全国电梯总量分别为359.85万 台,425.96万 台,493.69万 台,562.7万 台 和627.83万台。从设备总量来看,呈现出增长趋势,平均增幅为14.9%,这是高速发展的经济所带来的必然结果,然而在电梯总量大幅增长和老旧电梯逐年增加的“双重压力”下,全国电梯安全状况仍保持着总体平稳的态势,五年间全国共发生电梯事故288起,死亡198人,受伤155人(见表1)[2-6]。
从表1可以看出,2014年至2018五年间,事故数量、死亡人数与万台设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但受一些非完全受控的不稳定状态影响,事故起数在2017年出现了反弹。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万台死亡率分别从2014年的95起、48人和0.13下降至2018年的31起、22人和0.04,降幅分别为67.37%、54.17%和56.25%。
表1 2014-2018年电梯事故情况统计表
电梯事故通常可按照事故类别、所属行业、环节等要素进行划分。其中,按事故类别划分五年间所有电梯事故均为一般事故;按照所属行业划分,发生在制造业71起,占29.83%;发生在建设工地和建筑业68起,占28.57%;发生在社会及公共服务业61起,占25.63%;发生在冶金石化业15起,占6.3%;发生在交通运输与物流业7起,占2.94%;其他行业和领域16起,占6.72%(见图1);按照按环节划分,发生在使用环节123起,占51.68%;维修环节62起,占26.05%;安装环节43起,占18.07%,其他10起,占4.20%(见图2)。
从图1可以看出,电梯事故发生行业比较平均,无明显“行业优势”;从图2可以看出,发生在使用、安装和维修环节的电梯事故占事故总量的95.8%,权重明显。因此为探究电梯安全的影响因素,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本文将结合典型案例,从使用、安装和维修三个方面对电梯安全风险进行分析。
图1 电梯事故所属行业分布图
图2 电梯事故环节分布图
2 安装、使用、维修环节中电梯安全的影响因素
2.1 安装环节
●2.1.1 典型案例
2017年8月16日晚,某单位二期工程发生一起人员死亡事故,死亡地点在该在建工程1号无机房电梯。电梯停在4层,死者被夹在电梯的梯门与层门之间,楼层的四层与五层之间。电梯安装前告知日期为2017年6月12日,目前电梯已调试完毕,原拟定8月底进行综合验收。该人员非电梯安装施工人员,开工告知中未备案此人,未取得任何操作证。
●2.1.2 原因分析
这是一起在电梯未验收、安全保护功能不完整的情况下,无证安装人员违章操作而引发的人员伤亡事故。电梯事故发生时,电梯处于安装收尾阶段,电梯外呼显示面板尚未安装,电梯可根据轿内按指令运行达到目的层。根据现场勘察与分析,电梯停在3-4层,处于非平层位置,造成电梯轿厢里堆放的货物未能及时搬离,死者到4楼用三角钥匙打开电梯4层层门,并将三角钥匙随手放在了轿顶门机板的下面,在爬上轿顶的时候,在4层层门开着的情况下,电梯轿厢向上就近平层运行,死者来不及反应被卡住,最后电梯轿厢达到了4层平层位置,造成死者挤压死亡。
●2.1.3 小结
电梯在安装过程中,在现场施工管理、施工人员和设备等方面存在大量的风险。其中,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有多个项目施工同时进行,相互影响、现场危险源较多(比如电线,坠落物等等)、赶工期现象严重、违规使用现象泛滥等;人员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有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不到位、专业知识水平不足(安全保护措施配备不齐全)等;设备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有安全保护功能不完整,危险性高、安装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本身就存在风险等。
2.2 使用环节
●2.2.1 典型案例
2015年7月26日,湖北省荆州市安良百货公司内一部向上运行的自动扶梯发生人员伤害事故,造成1名乘客死亡。事发时,该乘客带着孩子乘坐自动扶梯从6楼上升至7楼电梯驱动站时,脚踏上紧靠前缘板的电梯盖板,盖板踏翻,其掉进梯级与防护板之间,被卷入运动的梯级中死亡。
●2.2.2 原因分析
这是一起电梯在使用过程中,自动扶梯故障而引发的事故。该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自动扶梯上机房(驱动站)前沿板与中板未有效搭接上,中板靠近前沿板处在受力时发生翻转,乘客坠入裸露梯级与维修防护板之间的位置,被运动的梯级卷入致死;二是商场工作人员发现故障后应急处置措施不当。发生事故5min前,该商场工作人员发现中板有松动现象,报告后未得到有效指令,未采取停梯等有效应急处置措施。
●2.2.3 小结
电梯在使用过程中,在使用单位管理、乘客和设备等方面存在大量的风险。其中,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有未能有效执行应急预案,使用单位未按照规范和作业文件要求进行管理、维保和检查、救援演练等;人员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乘梯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困梯时乘客的盲目自救行为、未对儿童负起安全监护责任等;设备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有设备老化、磨损或突发性干扰等。
2.3 维修
●2.3.1 典型案例
2017年7月10日,广东某电梯有限公司员工在珠海某广场有限公司从事自动扶梯维修作业时发生事故受伤,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2.3.2 原因分析
这是一起典型的发生在电梯维修过程中的人员伤亡事故,其主要原因是该电梯公司员工在维修自动扶梯时,违反基本的安全作业规程,在进入自动扶梯桁架内作业时,未断开主电源,未使用配套的检修控制装置对自动扶梯进行点动控制,而是仅仅通过组合使用启动钥匙与紧急停止按钮,来替代检修控制装置。
●2.3.3 小结
电梯维修过程中,在维修单位管理、维修人员和设备等方面存在大量的风险。其中,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有维保单位低价恶性竞争、未严格管理维保作业流程等、未对维保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等;人员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是维保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不按照安全规程进行操作等;设备方面存在的风险主要有设备的隐形失效、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等。
3 建议
为有效防控电梯安全风险,减少电梯事故的发生,提高电梯安全水平,下面本文将从管理、人员以及设备三个方面,从多元共治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3.1 管理方面
1)监管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8] 8号)[7]要求,推进电梯安全监管改革。综合运用市场化机制、信息化手段,大力推广电梯责任保险,推动电梯“保险+服务”、“电梯养老保险”等保险新模式应用,推进“物联网+维保”、按需维保等[8]改革,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2)企业要完善管理制度。明确企业特种设备管理职责,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制定电梯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
3)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推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引导电梯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单位遵守法律法规、行规行约,承担起保证电梯安全的社会管理责任,提升整个行业的自律和诚信,带动整个行业提高电梯安全管理水平。
4)社会公众应当全民参与,在法律规定的权限内行使监督权,举报各类隐患,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3.2 人员方面
1)监管部门要加强基础建设。提升作业人员能力与素质,加强作业人员考核的实操能力考核同时,通过监督检查、行政处罚等手段,督查使用单位加强作业人员培训,消除无证操作的风险。
2)企业要加强安全警示教育,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广泛宣传电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对电梯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保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工作。
3)行业协会要发挥好“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配合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加强法律法规宣贯,提高人员素质。
4)社会公众要积极学习特种设备安全知识,遵守电梯安全规范,掌握一定的应急保护能力。
3.3 设备方面
1)监管部门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强电梯安全风险分析,针对事故隐患多发的设备部件,参照部件型式试验的方法,对电梯层门、制动器和自动扶梯附加制动器等电梯重要部件开展监督抽查。
2)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开展电梯隐患自查工作。
4 总结
随着电梯总量和老旧电梯的逐年增加,电梯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为使电梯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必须强化电梯风险防控,加大监管力度,推进监管改革,提高人员安全意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有效提升电梯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