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尊重包容,也要未雨绸缪
2019-07-05一考生
◎一考生
近日,“年轻一代的阴柔化审美”引起热议,众媒体在“娘炮之争中各抒己见。我认为,在所谓的阴柔化审美趋势之后,有对多元的尊重个性社会的呼唤,亦有对精神与责任的未雨绸缪。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的顺口溜目前正广为流传字里行间却流露出我们社会对多元审美的不认可和对他人的不尊重。美国社会学家康奈尔在书中写下这样的话:“所谓的男性气质不过是我们大多数对男性形象固有的认识,来自于社会长期发展形成的不成文的标准。”单就外表而论,如果以健康、阳刚、孔武勇敢的标准来评判所有男子,这不免成为了多数人的霸权,社会对个体的霸权。一个真正进步的社会,应当尊重差异,尊重个性,包容多元审美对“娘炮”的讽刺,是针对某个群体或个体的极权。
也许有人会说:“娘炮”的脂粉气掩盖了他的精神的空虚迷茫“娘炮之风”的盛行会污浊社会风气。但就个体而论,人的能力与外表无关。梅兰芳先生出演《霸王别姬》时阴柔妩媚,面对敌寇时铁骨铮铮;大唱“大江东去浪淘尽”的东坡居士也颇爱鬓饰脂花,但这也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旷达乐观的千古人物。那些传诵着“少年娘则国娘的键盘侠们,未免也太轻易地将外表与内在画上等号,却不知自己流于浅表的认识将伤害多少年轻人。
再退一步说,为什么我们会将“娘炮”视为贬义词并用以形容外表柔和、五官不够刚健、衣着精致的男子?这是不是反映了根植于心灵深处的歧视:男子就应粗犷豪爽不修边幅,应只注重内在涵养但不可如女子那般追求外在?如伍尔芙所言,伟大的灵魂都是雌雄同体的。在责任心上,男女不应有别。将男女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客观公正地看待两性,摒弃男权社会的传统思想,“娘炮”这样极具侮辱性的话语也许就不会盛行,“娘炮风”引起的争议就会真正聚焦在值得反思的地方。
归根结底,我们担忧“娘炮风盛行”的时候,我们到底在担心什么?我们担心的是千篇一律的造人工厂,是审美疲劳,更是“流量至上”、鼓捧“艺人”,扩大“娱乐”背后的资本推手。在这个新消费主义兴起,社会转型方兴未艾的新时代,消费本身成了一种信仰。在资本堆砌的消费世界中,我们急于通过外在的精致,让自己凸显,证明自己的价值,追求变得单一且物质化了。造出的阴柔化审美与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不谋而合,资本流向性、着装等外在表面也无可厚非。只是同时,我们更需要精神的滋养,我们更应该成为一个精致的思想主义者,而不是精致的形象主义者。因此,相比于“小鲜肉”们,我们更欣赏“斜杠青年”们,更欣赏淬火成钢的新一代大国工匠,从有温度的青年演员陈晓到内心有星星之火的宋玺,从男产护士张卫兵到追寻潜航员唐嘉陵,我们更愿意成为丰盈而幸福的青年。
尊重包容多种审美趣味,方能实现多元的进步;未雨绸缪,追根溯源,方能吐纳恒常。
简评
尝试深入地思索问题并得出自我的见解,是这篇文章的特色。论证过程令人信服,语言有效老到,阐释清晰。如“单就外表而论,如果以健康、阳刚、孔武勇敢的标准来评判所有男子,这不免成为了多数人的霸权,社会对个体的霸权”一句,运用假设论证将某一观点绝对化,从而推断出结论,自然令人信服。另外,论据明确有力。如“梅兰芳先生出演《霸王别姬》时阴柔妩媚,面对敌寇时铁骨铮铮;大唱‘大江东去浪淘尽’的东坡居士也颇爱鬓饰脂花,但这也不妨碍他成为一个旷达乐观的千古人物”一句,自然得出结论:外表与内在二者并不能够完全等同。
得分: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