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境地区人口过疏化问题研究
——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

2019-07-05韩淞宇

人口学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村屯边民延边州

韩淞宇

(吉林大学 东北亚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12)

“过疏化”一词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由日本政府在内阁决议文件中正式提出,[1]指由于城市化和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离家离村迁移至城市,致使农村地域人口锐减,出现了“过疏”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口流动规模迅速扩大。在人口迁入区城镇化率提高的同时,人口迁出区表现为人口过疏化。我国人口过疏化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的偏远农村地区和边疆地区。[2]随着人口过疏化现象越来越突出,有关人口迁移方面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但更多的关注重点是人口迁入区。[3]边境地区作为我国一个特殊的区域,涉及国家安全,人口流失问题非常严重。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和关注度还略显不足。为此,本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为研究对象,对边境地区人口过疏化问题进行研究。

延边州所处的“边境”地理位置和具有的“朝鲜族”民族特征,使延边地区边境人口过疏化问题呈现出独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特性,正确认识和把握延边地区边境人口过疏化问题并因地制宜地探索破解问题的途径,对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人口过疏化问题治理的角度,分析人口特征、流向特征、社会经济特征,研究中朝边境人口发展、安全和稳定情况,对边境地区人口回流的选择与政府回流措施的选择采取演化博弈分析,提出促进边境人口回流的策略建议,以推动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区域概况

延边州位于吉林省东部、中俄朝三国交界处,面积4.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0.14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75.72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36.04%。全州下辖6市2县,是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也是东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从历史上看,延边始终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直至1861年,清政府为抵御沙俄入侵、移民实边、振兴关外经济,才正式对长白山地区开禁放垦,使成千上万的朝鲜人越过图们江、鸭绿江迁入到东北地区,以延边地区为中心形成了广阔的朝鲜族聚居区域,人口规模逐步扩大,20世纪初达到近10万人。自建国到20世纪70年代初,延边州总人口的增长与全国一样经历稳定发展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进入较缓慢增长时期。自1992年中韩建交后,特别是从1996年开始,延边地区人口发展呈现出与国内其他地区不同的趋势和特点,朝鲜族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现象。进入21世纪以来,这种持续的、大规模的人口外流使得延边地区常住人口总量大幅减少,人口总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表1 历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延边州人口发展情况(万人,%)

表2 2017年延边州17个边境乡镇人口数(人)

延边州8个县市中有5个县市地处边境,占全州总面积的49.2%,占全州总人口的43.6%。5个边境县市中有17个乡镇(街道)、153个行政村、286个自然屯位于边境一线。截至2017年底,17个涉边乡镇户籍人口18.4万人,实际居住人口6.95万人,实有人口比户籍人口少一半以上。人口流失超过50%或实际居住少于100人的“空心村”近100个。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

1.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一方面来自笔者的实地调查;另一方面查阅了延边州近三年的统计资料。本文选取延边州5个边境县市的18个边境村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人口特征、收入情况、住房情况、产业发展、交通状况、文化教育、医疗设施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情况(见表3)。

表3 18个边境村抽样情况调查表(人,%)

2.数据分析

对表3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18个边境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人口流失严重,老龄化问题突出。18个边境村常住人口仅占户籍人口的46%,人口流失超过一半以上。朝鲜族村屯比汉族村屯流失更为严重,流失人口最多的朝鲜族村屯常住人口仅占19%。18个边境村常住人口比例中,18岁以下人口约占8%;18-60岁人口约占32%;60岁以上人口约占60%。部分村60岁以上人口甚至达到八至九成。

二是人均收入少,贫困人口多。18个边境村近三年人均收入约9 244元,低于延边州同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水平。其中,收入最低的村人均收入仅为3 900元,仅为平均水平的42.2%。18个边境村贫困人口数量1 083人,占常住人口的18.8%。部分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

三是经济结构单一,返乡人员少。18个边境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耕地面积5 981公顷,由于地处偏远,耕地质量相对较差,收入水平不高。受老龄化和劳动力流失的影响,大部分耕地都包给了外地人或外村人耕作。18个边境村基本没有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户,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户仅占总数的2%左右,基本以经营超市或小卖店为主。

延边州外出打工人员与国内其他地区不同,外流人口基本不再回归本土,农村外流人口主要有两个归宿,一个是到国外,主要是到韩国定居;另一个是到城里购房居住。18个边境村返乡创业人数只有21人,仅占流出人口的0.32%。

四是房屋空置率较高,基础设施条件差。虽然延边州对边境村屯农民住房改善力度较大,住房条件相对较好,但房屋空置率依然较高。前面已述,延边州外出打工人员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国内其他地区的农民工外出打工赚钱后,首要目标是回到老家建新的住房,延边州外出务工人员恰恰相反,大多把农村的原有住房放弃不管。笔者在调研走访中不时发现空置的房屋,有的甚至整个屯子都是空房,无人居住。18个边境村的平均房屋空置率接近30%。

边境村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平均距离县城约41.6公里,平均公共交通时间45.6分钟。18个边境村中,仅1个村有村小学,共12个学生。

三、边境地区人口空心化的原因分析

1.经济因素

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特别是在人口及其他经济要素可以流动的前提下,人口问题最终表现结果是经济问题。统计资料显示,2017年北京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 230元,上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8 988元,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2 938元,广州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5 400元,韩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3 468元,而同期延边州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24 76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0 401元。延边州与国内的一线城市相比差了2倍还多,与韩国相比差了3倍多。实际上,由于边境地区多为农村、不发达地区,差距还要放大到接近10倍。巨大的收入差距导致边境地区人口大量外流。

2.体制因素

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体制把人口分成了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一体制至今尚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城市比较发达、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而农村经济发展却比较落后、基础设施不健全。这种情况在延边边境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城市健全的基础设施、便利的生活环境以及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此外,由于受传统小农经济的思维方式及生产方式影响,边境地区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边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长期得不到改善和提高,导致更难留住人。

3.人口生产因素

在全国范围内,延边州是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最好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适龄女性大量外嫁及外出务工导致边境村屯婚育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许多边境村屯数年甚至十几年没有结婚生育的,边境村屯成为名副其实的“光棍村”、“老年村”,人口生产状况堪忧。据统计,1995年至今延边州所有乡镇的常住人口均呈现负增长。

4.安全因素

由于边境村屯严重“空心化”,各种非法越境、宗教渗透、走私贩毒、抢劫杀人等危及边民安全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四、边境地区人口空心化的影响分析

边境地区人口流失,不但给边境地区带来人口负增长,人口年龄分布失调,发展滞后等问题;同时也给边境地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带来许多困惑;特别是给边境地区国防安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外开放等方面带来影响。

1.对边防巩固和国防安全的影响

边境人口流动所带来的最深刻的社会问题便是边境地区农村社会的空心化。其主要表现是:人口空心化,即年轻人和中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外出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老人,这些人成为村庄生活的主体;地理空心化,即大量房屋空置无人居住、许多耕地无人耕种、农业生产方式简单粗放、土地资源利用不足而形成空心村;社会关系空心化,即大量的人口外流拉大了彼此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造成了维系村庄秩序的“熟人社会”关系网络松动和弱化;村庄社会活力空心化,即村庄内生组织缺乏新生力量、公共生活严重退化、社区治理水平下降等。[4]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边境村屯变成了空心村,如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号称东方第一村,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于守边固边的需要,从珲春市范围内选出40户组建防川村,目前已减少到20户。边境沿线的村屯在守边固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个边境村屯都是一个固定的边防哨所。延边州地处山区,边境线长,地形复杂,有限的边防哨所难以做到全天候对边境的有效管控。居住在边境沿线的村民在生产和生活中均可起到一个哨兵的作用,是边防部队的有力补充,在守边固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边境村屯大多是留守老人,老弱病残,民兵组织有名无实,已难以承担守边固防的重任。

2.对边境地区社会稳定的影响

由于人口的外流,尤其是婚育女性的大量外流,导致婚育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调,边境村屯已很难见到婚育年龄的女性。一些大龄男青年因“成家难”而荒废了“立业”,因婚姻“失望”而“失志”,已成为农村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大批边境地区人口出国外出打工,长期滞留在外,有的常年不归,导致家庭解体,造成单亲、无亲孩子增多。由于社会教育缺位,家庭教育缺失,青少年犯罪案件增多,呈现低龄化趋势。人口的大量外流使许多村屯成为空巢老人的聚集地,由于缺乏基本养老制度,社会养老又缺少社会助养服务支持系统,社会养老福利机构也不健全,老年人生产艰辛,生活困难。留守老人的赡养已成为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

3.对边境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大批青壮年人口的转移使边境村屯劳动力严重缺乏,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根本无从谈起,留守边民只能靠种植传统农作物维持生计,导致边境村屯缺少能够给农民带来持续致富的农业产业化项目,缺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村田园综合体,从而给边境村屯脱贫攻坚工作带来极大挑战。有的边民外迁多年仅将户籍关系留在了原籍,不履行村民的义务,却享受着已承包耕地的权利;有的已转为国家工作人员并已外迁,仍在享受着承包耕地的权利;有的虽居住在原籍,但已办理了农转非手续,却仍享受着承包耕地的权利。目前,缺少制度约束和法律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土地流转纠纷增多,上访事件频发。外来承包者只顾眼前利益,种地靠化肥,管理靠农药,造成土壤板结,土地肥力逐年下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不可否认,出国打工可以快速增加农民收入,但同时也造成了边疆地区人才和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土地流转零散化,无法形成“公司+村+农场”的经营模式,无法形成农业规模化、集团化生产,严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同时,边境地区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异域风情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边境村屯发展边境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但是,由于边境村屯人口外流导致发展边境乡村旅游、打造边境美丽乡村缺少人才,不能将丰富的旅游资源变为特色的旅游产品。

4.对边境地区基层组织建设的影响

由于边境沿线村屯人口的大量外流,留守的大多是老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无人可用的窘况。两委班子成员普遍年龄老化,妇联、共青团等社团组织也基本名存实亡。据对18个边境村的调查,村委会主任(村长)平均年龄为50.7岁,书记平均年龄为52.2岁。由于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工作缺乏整体性、前瞻性和主动性,无法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边境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亟待加强。

5.对边境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影响

由于边境村屯人口逐年减少,加之出生率呈现负增长,边境村屯学校生源枯竭。目前,延边州边境地区村屯的中小学已所剩无几。边民子女就学只能采取寄宿或者走读形式,加重了边民的教育支出,导致边境村屯学生的辍学率反弹,对培养造就新型农民,全面提高边民科技文化素质造成负面影响。边境村屯地处偏远,人口较少,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尚未实现全覆盖,边民就医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有的村屯由于人口较少、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又面临着被撤并的状况,行路难、吃水难的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长期以来由于边境村屯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村民的生存环境得不到改善,文化生活贫乏,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难以享受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

五、边境地区人口发展趋势分析

1.边境人口发展趋势

就延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而言,一个隐蔽但更为棘手的问题还是——人口危机,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延边边境人口发展既符合一般性规律,又具有自身特点:即在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前提下,其流动性进一步加强。如果不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吸引人口回流和迁入,那么人口必将加速向韩国或我国大型城市或地区中心城市集聚,从而导致边境地区人口规模进一步萎缩。

从表4可以看出:边境户籍人口从1998年开始上升到1999年的206 068人,此后一直保持20万左右的稳定人口数量。到2011年开始呈平稳下降的趋势,到2017年减少到184 160人。而常住人口自1999年开始呈下降趋势,其中,2000-2008年下降最为明显,共减少44 781人,年均减少约5 600人。2008-2017年人口减少速度有所放缓,共减少32 239人。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重从77.77%下降到37.76%。

以上数据表明:20年来,在人口外流的情况下户籍人口几乎没有变化,说明这20年中整体出生率实际大于死亡率。而实际人口下降了一半以上,说明人口的减少主要是由于人口外流(不变更户口),且流出的主要是青壮年。2008年后常住人口减少速度放缓,2012年开始与户籍人口减少速度基本一致,说明可供流出且有意愿流出的青壮年已基本消失,2012-2017年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已经由人口外流(不变更户口)变为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或变为人口外流(变更户口)。从实际情况来看,第一种的可能性更大,即由于青壮年外流,老龄化问题不断加重,人口的死亡率已经开始明显大于出生率。

表4 1998-2017年延边州边境乡镇人口数(人、%)

表5 2018-2037年边境常住人口数预测(人)

2.边境常住人口预测

根据曲线回归分析,结合1998-2017年的常住人口变化情况,预测2018-2037年常住人口变化如下:

根据理论测算,2027年延边州边境人口将下降到42 762人,减少34.8%。2037年下降到27 005人,减少58.8%。然而,2018年边境地区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65%。按照我国人均寿命75岁计算(延边州平均期望寿命为79.44岁,但考虑边境人口寿命较平均偏低,因此取75岁较为合理),15年后,65%的人口将面临死亡威胁。即实际上到2033年人口将加速下降到22 970人。此后,由于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人口将持续加速而非稳定下降。直至计划生育开始后的70后步入老年,即2040年后人口的加速下降状态能够有所缓和。但实际上,考虑人的群居需求、新生代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文化程度和务农之间的反比关系等实际情况,2033年将为重要的人口转折点。如无边境开发、人口政策重大变化、土地流转带来的迁徙等积极因素,人口将在达到一个临界值后急速下降,在3-5年内完成从2万人到趋于0人的变化过程。

六、对策和建议

边境地区人口稳定是国家安全稳定的基础,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边境人口,边疆稳定和国家安全就无从谈起。边境居民肩负着为国守土的神圣职责,为边防稳固和边疆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高度重视和切实缓解边境地区人口过疏化问题,对推进延边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全面小康至关重要。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边境地区加快发展

积极探索边境地区人口增长新机制。探索实施“人口移民工程”。移民实边政策不仅要从区域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上寻求解决方案,还要充分发挥朝鲜族地处边疆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搞活边疆地区的经济,提高流出地的吸引力。探索实施“人口进口工程”。要努力扩大国际联姻制度范围,呼吁国家接通与朝鲜的国际婚姻通道,解决边境乃至延边地区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和婚姻挤压问题,让边境居民真正感受到发展的实效,得到实际的利益,从而增强对国家的认同,安居乐业,维护边境稳定。

在现行各种补助、支持政策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一线边民各种补助标准,吸引更多的人员到边境一线居住生活。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

要加大对边境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对边境地区铁路、高速公路等建设项目要优先安排;切实加强界河图们江堤岸修护工程,防止江水冲刷水道渐移致使国土流失;积极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从根本上保障边境一线饮水安全;切实改善边境一线通信设施条件,提升抗干扰能力,消除通讯盲区;加快对农田水利设施、广播电视等民生工程进行升级改造,为边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奠定基础;改善边境地区人居环境,加快推进边境地区农村环境整治工程,积极开展住房及院落风貌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增强边境地区对外来人员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边民就业增收

积极培育边境特色产业,发挥边境地区资源优势,增加绿色优势农产品生产规模,建设区域特色产业的集聚区,发展边境旅游产业。要处理好边境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增加边民收入的关系,尽快解决因生态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造成的制约边境乡村发展的政策瓶颈,为各类生态保护区周边的边民制定一些特殊政策。发挥林地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在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基础上支持边境山区村民开展林下经济和多种经营。

4.加大帮扶支持力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加大对边境地区资金投入力度,提高边境地区均衡性转移支付比例,促进边境一线乡村公共服务事业健康发展。将兴边富民工程、脱贫攻坚工程、社会保障工程的重点放在边境乡镇和中心村。加大社会保障帮扶力度,扩大覆盖率。加大医疗教育体系建设,鼓励引导内地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到边境地区工作。加强边境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业务骨干引进和培训工作。对一线边民放宽低保条件,率先实行养老保险政策,提升边境地区民生保障水平。丰富边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快推进边境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扶持帮助边境村屯实施综合文化中心建设。提高边境地区广播电视覆盖范围和接收能力,加强边境地区民族文化阵地建设。

5.强化社会综合管控,维护边境地区稳定

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加强边境乡村党员干部和广大边民爱国主义、国家安全、民族团结教育,引导边民树立守土有责、戍边光荣的意识。选派优秀干部到边境一线村屯担任第一书记,保障村级组织经费运转,充分发挥党组织守边固边、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在稳边固边、促进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边境地区社会管控。对边境一线行政村实行“一村一警”,突出重点地段、重点人员管控,积极探索在边境一线村屯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提升农村社区治理水平,加强教育引导,厚植边境一线群众基础,实现“一村一哨所、一人一哨兵”,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守边固边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村屯边民延边州
西藏边境地区边民居留稳定性调查与分析*
新农村建设中村屯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滇西南边民通婚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以普洱市为例
奋进的交响 辉煌的乐章
共青团延边州委开展“2018+2019”圆梦“微心愿”活动
共青团吉林省延边州委积极组织抗洪抢险
吉林省整村屯美化创建标准(试行)
广西田林:完成21个村屯绿化 多植经济树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村屯绿化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