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主要病害的识别和综合防治方法
2019-07-04陈泽南梁少华楚箫邹甜龚思蔡雁平
陈泽南 梁少华 楚箫 邹甜 龚思 蔡雁平
摘 要: 土壤带菌、种子带菌均可传播病害,造成西瓜大面积受害。连作、重施氮肥、大水漫灌、种植过密等不当栽培措施,均会增大病害发生的概率。本文针对危害西瓜生产的几种重要病害,分析了发病症状、发病和传播条件,并就此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
关键词: 西瓜病害; 症状; 发病规律; 防治技术
近年来随着设施西瓜栽培的规模不断扩大,设施栽培已占我国西瓜栽培方式的主导地位,西瓜栽培精细化、现代化发展加快。但是设施大棚内具有温差大、光照弱、通风差等特点,容易引起病害发生,病害严重时能造成西瓜连片死亡。病害主要是指病理性病害,具有侵染性,按病原不同分为真菌性、细菌性、病毒性病害。近年来西瓜发生的较严重病害有西瓜枯萎病、细菌性果斑病、黄瓜绿斑驳花叶病等。笔者针对危害西瓜的几种主要病害,从发病病症、流行规律及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西瓜生产提供参考。
1 枯萎病
西瓜枯萎病是常见的土传真菌病害,真菌毒素积累导致连作障碍,严重制约西瓜生产发展。
1.1 发病症状
西瓜枯萎病也被称为蔓割病、走藤死,开花坐果期是发病高峰,此时的温度高、湿度又大。苗期发病时,茎基部变褐色且皱缩,子叶、幼叶萎缩下坠,之后整株倒下,1 d后死亡。西瓜伸蔓期至结瓜期发病最为严重,发病前期,主要症状为叶片自下而上全部萎蔫,白天正午气温高时更为显著,早晨夜晚温度偏低时恢复,经数日反复后叶片萎蔫蔓延整个西瓜植株,最终干枯而死。患病后期藤蔓基部皮层纵裂,通常有淡红色胶状汁液流出,受害的茎部变深褐色。湿度增加时,瓜蔓呈水渍态腐烂,患病部位有粉色或红色霉层出现。
1.2 发生条件及发病规律
枯萎病的致病病原是西瓜尖孢镰刀菌,主要通过土壤传播,也可附着在种子上传播。其在土壤中过冬,可存活10 a(年)之久,但在水中生活期限较短。发病适宜温度为24~34 ℃,湿度大时易发生病害,且病情较重,在偏酸性土壤中发病较重。此外,地势较低、排水不畅通、施用未腐熟的肥料均会加重或诱发枯萎病的发生。在适宜的环境下,病菌经过休眠后萌发的芽管可从根的伤口表面、根尖的根冠区侵染植株,也可以由茎底端的裂痕处侵染。侵入后向上侵害茎部组织,通过菌丝体扩大、孢子繁殖阻塞导管的方式扰乱植物的代谢活动,不能输送水和无机盐,最终导致植株枯死。也有学者认为病菌分泌毒素破坏细胞质膜是引起发病的主因[1]。
1.3 综合防治方法
(1)水旱轮作:西瓜枯萎病菌在水中存活期相对较短,不适应水中环境,因此,水旱轮作的种植模式是预防西瓜枯萎病的最佳途径,一般旱地种4 a,水田种2 a。(2)合理嫁接:西瓜抗病性弱,故用南瓜或葫芦作砧木嫁接,也是目前防止枯萎病蔓延的有效方法。(3)种子消毒:可用农冠12号绿色木霉菌或50%福美双包衣处理,使用剂量为种子质量的0.4%~0.5%。(4)药剂防治:土壤消毒剂石灰氮能有效防治西瓜枯萎病[2]。拔除病株,在病株周围采取灌根处理,用10%中生菌素500倍,或50%复方硫菌灵粉剂500倍,或70%敌克松 1 000倍,每穴浇灌500 mL。还可与喷雾的方法结合。
2 细菌性果斑病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BFB)是一种毁灭性的种传细菌性病害,危害西瓜产业发展,是我国的检疫性病害。
2.1 发病症状
幼苗期,细菌最先侵染西瓜子叶,子叶受害时出现水渍状斑点,有的向子叶基部延伸为暗棕色病斑,引起子葉扭曲,有的出现在叶缘,最后发展为黑褐色坏死病斑。在真叶感病时,出现暗褐色小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且会受到叶脉的限制,使病斑形成不规则的狭长形状。果实在成熟期病症表现最为显著,果皮表面出现数个水渍状绿褐色的小斑点,且随果实生长而不断扩大,成为不规则的橄榄色大斑点。病斑上常会分泌褐色的脓状物,散发腐臭味。
2.2 发生条件及发病规律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菌是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种子带菌是该病的主要传播方式。病原菌可附着种子表面、侵入种子内部或土壤表面的病残体上越冬,成为来年的初侵染源。通过农事操作和借助昆虫、风力、雨水传播,病叶和病果上的病菌成为再侵染源。高温和高湿是该病害易发病的环境条件,特别是夏季炎热或暴风雨时,有利于病原菌在叶片和果实上的繁殖。
2.3 综合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注意从无病区引种,使用经种质检测无菌的种子进行原种和商业种子生产。(2)在播种前对带菌种子进行处理。唐炎英等[3]研究表明70 ℃干热处理对西瓜种子发芽特性无影响,70 ℃72 h处理能有效抑制细菌性果斑病菌的生长。此外,铜制剂、盐酸、甲醛、双氧水、春雷霉素等浸种处理的防效较好。(3)加强田间管理,控制适宜的温度、湿度,经常保持叶片及生长点干燥。(4)采取生物防治。李乐书[4]研究发现芽孢杆菌TS86发酵液对果斑病有良好防效。高天一[5]研究发现黑曲霉Y-1发酵液防治西瓜苗期BFB的效果较好,经有机酸分析证实草酸为发酵液的主要成分。
3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CGMMV)是侵害葫芦科作物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毒具有高危害性、强流行性和难以防治等特点,一旦发生病害往往造成作物绝产。
3.1 发病症状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在不同寄主上表现症状不同,侵害西瓜时叶片褪色,呈黄色轻微叶斑驳,叶面多凸起。植株矮化,病果表面出现浓绿色斑纹,内部腐烂成瓤状空洞,果肉变暗红色。
3.2 发生条件及发病规律
该病毒属于烟草花叶病毒属,其株系都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寄主范围较广,除了侵染葫芦科作物,也能侵染一些杂草。病毒通过种子、嫁接、授粉、灌溉、土壤、介体等多种方式实现传播,其中带毒种子远距离传播是主要形式。西瓜嫁接采用的葫芦砧木易携带该病毒,常引起该病广泛发生。
3.3 综合防治方法
(1)加强种子检疫,禁止从疫区引进品种或砧木种子,防止病毒扩散和蔓延。(2)做好土壤消毒管理,发病田地按0.2 kg·m-2标准撒施熟石灰,彻底清理植株残体,集中处理。(3)规范农事操作,整枝、绑蔓、采收等操作时注意减少植株间碰撞摩擦;嫁接等操作时手和工具必须严格消毒,防止人为接触传染。(4)进行种子处理,72 ℃干热处理72 h、10%磷酸三钠浸种20 min对该病抑制效果较好。(5)使用药剂防治,可用30%盐酸吗啉胍·铜500倍液喷洒,或喷施芸薹素内酯、水杨酸、壳寡糖等化学诱抗剂[6]。
4 结 论
西瓜是喜温耐旱的葫芦科作物,相对南瓜、葫芦而言,西瓜的抗病性弱。因此,可以加快抗病育种研究,筛选抗病基因,利用基因克隆技术转化抗病基因,定向培育抗病新品种,最好能选育出多抗性品种。西瓜生产中栽培管理不当往往造成病害的发生。应注意加强田间管理,改善通风条件,注意排水,合理安排轮作,科学平衡施肥,适当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等。若是大棚栽培西瓜,应特别注意温度、湿度调控,预防西瓜病害的发生。高湿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因素,因此放风除湿是控制病害的有效措施,尤其在西瓜生长中期等需水量较大的时期。
西瓜病害防治应遵循高效、安全、经济等原则,除了化学防治,还要考虑对环境友好、安全的生物防治。有的病害能以种子带菌的途径传播,可采取浸种、拌种、包衣等方式来防治。遇到西瓜发病,药剂喷雾处理较多,应使用适宜浓度的药剂。另外温室西瓜还可用药剂烟熏法防治。
参考文献
[1] 赵宣.西瓜枯萎病的研究进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2):26-27.
[2] 张志明,曾立红,王汉荣.4种药剂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效果[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2):2063-2064.
[3] 唐炎英,成娟,童龙,等.干热处理对西瓜种子活力及抑制细菌性果斑病的影响[J].中国瓜菜,2014,27(S1):49-51.
[4] 李乐书. 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生物种衣剂的研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5.
[5] 高天一.西瓜嫁接苗細菌性果斑病发生影响因素及其生物防治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7.
[6] 李俊香,古勤生.四种化学诱抗剂防治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的试验初报[J].中国蔬菜,2015(7):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