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方法探索

2019-07-04

关键词:职业高职学校

张 群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近年来, 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扩大高职教育招生数量的同时,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质量也越来越关注,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由“三改一补”而来, 高等职业教育许多问题仍需要研究和探索, 教育质量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质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所在,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本文在分析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如何提升高职教育质量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

一、职业教育的定义

通过教育,让受教育者获得职业或劳动生产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就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岗前培训、再就业培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技校、技术学院等都属于职业教育。如图1所示。

图1. 职业教育教育能力结构图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办学水平整体提高升,已经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全国共组建教育集团1400余个,涉及100多个行业部门。201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1.17万所,如图2所示。

图2. 2018年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职业教育是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给国家带来的市场效益也在逐年增加,如图3所示。

图3. 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升级生产线容易,但是让工人升级不容易,从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能操作智能设备的不多,在一些智能化车间,经常出现一人操作,多人学习的场景。对企业来说,这些毕业生需要二次培训,有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技术人才缺口将达到2200万。

二、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企业参与不足

目前,企业参与水平不高是职业学校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 。学校负责招生、授课、实习、实训、安置等办学的全过程,企业参与度极低。临近毕业时学生才到企业实习一下,或者实训时企业人员来学校简单指导,学生的实习很大程度上只是走过场,最终导致学生所学与企业需求严重脱节,职业院校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后还要进行二次培训,极大浪费了时间与金钱。

(二) 职业学校的学生荣誉感不足

有一技之长才能就业、创业。劳动是光荣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但现实是上职业学校的学生极大的缺少荣誉感,认为上职业学校前途渺茫。这种荣誉感的缺失极大地阻碍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社会上蓝领工人在社会地位、工资待遇、受尊重程度上等还有待提高。

(三) 服务地方经济的专业课程设置有待优化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的就业和工作岗位需求,加速调整和转型国家产业结构。通过调研发现,许多学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不相匹配;不能随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动态调整专业,不能及时改造传统专业,不能适应产业变革和新经济发展,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供给。由此直接影响就是毕业生在中小微企业就业率偏低,不能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三、提高职业教育质量解决策略

就目前我国职业学校发展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职业学校建设中普遍存在跟风性、盲目性,对学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进行有效解决,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针对学校在发展中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改变现存状况,应从多方面入手,总体思路如图4所示。

图4. 总体思路

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应该从多方面着手,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水平,达到国家的培养要求,具体如图5所示。

图5.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图解

(一)打好基础,超前规划

重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教学对职业院校是非常必要的。职业院校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基本理论水平低,因此,在教学内容上,突出能力的培养是高校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础。“三基”教学以系统、概括的形式,把大量的知识、技能通过筛选、提炼,形成“知识结构”。学生通过三基教学,能够掌握基本的基础理论知识,为能力的提升发展提供基础。培养学生的基础认知能力。

职业教育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育,也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因而必须要有超前规划,要把教育发展融入地方发展规划当中。应当组织由政府、专家、学校、企业共同参与制定切实可行的地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规划应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资金落实、师资配备等。

(二)创造学生能力增长空间,强化创新教育

能力是学生大量的脑力和体力活动的培养,是学生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通过增加活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创造能力增长空间,提升学生的能力。如果学生没有主动参与活动,一味消极接收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思维活动很难得到发展,导致能力得不到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尽量精简课堂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增加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空间,充分开动脑筋,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

高职办学要同时满足学生、社会以及用人单位三方面的需求,执行更为适用的教育方能提高技能人才的内在质量,达到高职办学的要求,而创新是办好高职的活力所在。强化创新教育,学生教师均要参与。学校通过建立立项研究、组织项目申报、开展创新活动等多种形式,在教师、学生中同步强化创新教育,培养教师、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大家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的目的,最终实现学生的良好就业。

(三)学校与企业应高度合作,注重企业利益

应当树立职业教育是国家和企业共同事业的理念,学校与企业应该注重合作,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学校办学企业全程参与。企业要参与学校招生,按照自己的需求招收符合条件的学生,与学校共同制定在岗培训计划及工学结合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按照分工承担相应的教学活动,参与对学生的考核。为此,要整合和优化职业学校与企业内部的优势资源,在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下,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减少企业二次培训的费用,为将来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培养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学生,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四)学科合作,培养多方面能力

每个学科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形式,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例如,数学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专业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某一方面应用的解决能力,重视培养解决生产问题和操作能力,实践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等。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不是单个学科能够实现的,通常需要多学科的相互联系配合。在高职院校中,这种学科之间的联系配合主要表现为各学科之间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合作。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要全面地面向生产实际,让学生在各类课程的生产、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五)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职业学校教师大多学历较高,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操作技能普遍较低,实践经验严重缺乏,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较为严重。为此,学校可与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教师可以通过脱产顶岗深入到企业锻炼,了解企业真正的需求,急需什么样的技术人才,才能理解书本知识和现实技能之间的差距,通过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来丰富教学经验,弥补学用脱节的短板。

(六)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我国,大多数就读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因为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原因,学生就读职业学校意愿不高,高职学生普遍荣誉感不足,缺少自信心。通过研究英美等国的成功经验,发现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文化氛围的宣传,我国在职业教育文化宣传方面存在不足,职业教育水平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必须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职业教育,营造出一种劳动光荣的文化氛围,广泛传播职业教育的优势,在公众面前增强社会影响力,提升高职学生形象,让具有高水平职业技能的人才能够成为被社会尊敬的对象,这就需要政府站在更高的角度在舆论上给予正确的引导,经济上不断提高其工资水平,在精神层面给予特殊支持。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平的健康、开朗、自信的新一代蓝领工人。

四、总结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教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部分职业教育办学脱离实际,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学生缺少真枪实练,对产业发展、市场人才需求研究不高,应该强化职业教育为地方、企业、行业服务的理念,高职教育要为企业培养态度严谨、技术精准的技能人才。要改变目前现状,最重要的是从供给端下工夫,扩展技术工人培训渠道,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满足社会对应用人才的需求。

猜你喜欢

职业高职学校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学校推介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