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瑾 在经历中我从不扫兴
2019-07-03魏安城
魏安城
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在成都广播电视台见到了姗姗来迟的薛瑾,扎着一个短短小辫的她左手一杯咖啡,右手一部手机,帽衫随意搭配了一件牛仔外套缓缓朝我走来。活跃在电视荧幕、时刻奔走在一线,每天经历着种种事故现场,还能微笑面对一切,她不仅在电视台经历了不一样的成长,更是在自己的经验履历中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在百花争艳的荧幕中,她是如何做到如此的,你,难道就不好奇吗?
一切随缘
第一次见到薛瑾的时候,我就被她满脸灿烂的笑容深深感染了。女主持人的工作行程很累很辛苦,但是她却能笑着应对这一切的压力,这一切都被她归结于对于职业的忠诚。
对薛瑾来说成为主持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都是机缘巧合。
薛瑾在四川师范大学学习幼师专业时,四川电视台《乖娃娃》的少儿节目组到她的学校选主持人,校方推荐了薛瑾去那档节目实习。之前学习幼教专业的她,主持人并不是她学习的范畴,以前也没有接触过,毕业之后本应成为一名老师的薛瑾,但因为这档少儿节目使她接触到了主持人这一行,她发现自己对此还很感兴趣。于是,毕业之后的薛瑾向成都电视台投了一份简历,并有幸进入成都电视台成都三套都市生活频道。
美丽的女性会在工作事业中给周遭的人留下更好的印象,不过单有美貌只能让人记住一时,所以薛瑾更看重在乎女性的智慧。主持人外形普遍较好,因而电视台的荧屏之上总是姹紫嫣红,美女如云。无疑薛瑾也是好看的,但因刚刚入行,如果只是凭借外貌想要在电视台中做出一番成绩是不行的,她知道应该格为努力并成为其中最努力的那个。刚开始时她从最基础的配音工作开始做起,也会跟着出去做实地的采访,学习技巧。因为不熟悉也没有相关专业学习的经历,播音主持以及对电视台的环境也感到陌生,薛瑾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一切从头开始,边做边学。
当时有一档专题节目《7:30播报》是男女双播,其中的女主持人要休产假了,节目组便找到了薛瑾,问她愿不愿意去尝试一下,这便是她第一次坐上了主播台的位置。周围的同学们还在焦头烂额的寻找工作,薛瑾却已经开始了自己的主持生涯,她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幸运,即使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切过程也像笼罩在云雾中一般似是而非,如梦似幻,但是机会一向是留给时刻准备的人。薛瑾回忆到:“一开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紧张,直到在化妆间传来‘主持人准备好了吗?我回头看到镜子中妆容精致的自己,心里突然就激动了,那时才觉得原来,啊,我真的成为主持人了,在那之前我对自己并没有那么强的职业定位认知感。”
尽管成为了《7:30播报》的主持人,对薛瑾来说,也只是刚刚入行而已。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主持人,首先得成为一名称职的记者,所以一直以来,在薛瑾担任主持人工作的同时,依然也做着前期记者的工作。
在薛瑾做民生新闻时正是民生新闻大战火热的时候,全国民生新闻竞争非常激烈。薛瑾所在的团队需要重新调整节目构架,建立观众群。薛瑾说:“当时做了一档名叫《开门有礼》的节目,在直播当中我们会随机去敲开群众的家门,如果观众正在看我们节目,就会送台电视给他。每天我们就带着空调、油、大米和一些小礼品走街串巷,我们一组的同事还给我起了个“送菜油大使”这个外号。”可想而知当时的辛苦,可却从未听到薛瑾抱怨过一句,她觉得自己所有的经历,不论成功或失败、轻松或辛苦,都成为了最珍贵的回忆。
这个百变女主持
有那么几年,电视台的的竞争相当激烈,当时薛瑾的主要工作是记者,不管是做什么栏目都是冲在一线,她没有时间考虑太多的东西,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放手去做。
每个记者跑的线都不同,在一档和公安局合作的栏目《平安成都》中,薛瑾是跑交警这条线的。台里成立了《红绿灯》之后,薛瑾就主动去找了领导周东主任,希望能继续跟这条线。
进入《红绿灯》之后,薛瑾仍需要每天外出工作,去拍一些交通事故,或是交管局的新闻发布。每天都与非死即伤、支离破碎的事故现场离距离接触,问她在现场会感到害怕吗?她回答我:“现场对我冲击很大,但是在现场时我从来都没有觉得害怕过,因为我的心思全都是在工作上,我只会想该怎么拍,怎么去采访受害者,脑子里全是采访构架,后来也就慢慢习惯了。每个《红绿灯》的记者都经历过,难受也没办法,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红绿灯》刚成立的那半年只有薛瑾一个主持人,早上9点左右去台里抢车,抢设备,先出去跑新闻;下午回到台里再自己编写、配音;晚上6点左右就开始准备录节目。那半年她每天日复一日都在做着同样的工作,并且有工作任务量的要求,慢慢地在心里感到很压抑。那段时间太累了,薛瑾跟领导商量,可不可以不要给她定工作量,她会尽力跑新闻。但是领导说没办法,他养不起专职主持人。
由于工作量巨大,有时白天薛瑾无法完成工作,经常性的大半夜她一个人开着车、带着机器,奔走在大街小巷,取回一线消息。
大家只能看到她在荧幕中光鲜亮丽的时刻,却没有人知道闪光灯背后连轴转的辛苦,只有对节目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在摄影机前才能够挥洒自如,表现出最好的一面。那段时间经历给予了她很多,让她对自己之后的职业构架有了很大帮助,让她更懂得作为一名新闻主播该如何表达,这些经历也支撑她,未来该如何驾驭不同类型的节目。这段被“逼出来”的经历是薛瑾最大的收获,让她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她的标签
成长的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尤其对于薛瑾来说,并不是学播音主持和新闻专业的她,直到现在做播报类节目时也还是有一些不适应,她说:“很多专业的知识我都不了解,和本来学主持人的就不能比。我更喜欢做谈话类的节目,让我创作的的空間和欲望。一开始我觉得这就是一份工作,我考虑的只是我要在这做下去,后来接触时间长了,就变成了一种习惯。到现在为止尝试了很多种类的节目之后,已经工作了十六年,我思考的是:我还能做什么?我现在做的就是希望能够更突出属于自己的标签。”她有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事业观以及由内而生的自信,谁都不能随意给别人贴上标签,但是自己可以给自己一个标签,这个标签也许就是薛瑾对自己的期待。
如果当初没有涉及新闻,今天的她也许就是一个幼儿园老师,朝九晚五和小孩子们相处,这样的环境也许更单纯,但新闻行业让她拓展了视野,很多事件都能亲自见证并参与其中,她为自己所接触的一切新鲜事物感到兴奋。
虽然学习的过程很累很辛苦,漫漫主持路也很长,但薛瑾从未后悔过自己当初的选择,她总是能随着时间与状况的不同做出调整。生活的轨道源之于个人的选择和追求,遵从自己内心的喜爱和想法,永远都不缺乏从头开始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