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10年合作市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2019-07-03蒲致娟
蒲致娟
摘要 选用合作市1961—2010年的日照时数记录,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月、季、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月、6月、9月、10月日照时数呈递减趋势,其中9月日照时数递减最明显,其次是10月,其他月份呈递增趋势;四季日照时数总体呈递减趋势,且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各季日照时数均为波动变化;年日照时数总体呈波动变化。分析结果对更好地指导太阳能资源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日照;变化特征;甘肃合作;1961—2010年
中图分类号 P42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06-0170-02
日照是指太陽在一地实际照射的时数。在以给定时间,日照时数定义为太阳直接辐照度达到或超过120 W/m2的那段时间总和,以小时(h)为单位,也称实照时数[1]。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越来越密集,城市大气中的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气温、日照时数等气象要素发生了明显变化[2-3]。近来,不少学者对太阳辐射、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的气候变化进行了研究。
日照时数变化是引发气候变化的重要气象因子之一,也是表征一个地方光照条件优劣和热量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4-7]。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十分迫切,而太阳能已经被国际公认为是未来最有竞争性的能源之一。合作市海拔高、太阳辐射强、空气污染少,对合作市近50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对更好地指导太阳能资源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合作市1961—2010年的日照时数资料,计算出各月,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月至次年2月)各季和年日照时数的时间序列。采用线性趋势倾向估计方法分析月、季、年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得出其变化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月日照时数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2月、6月、9月、10月日照时数较少,9月日照时数最少;其他月份变化较为平稳,11月、12月日照时数较其他月份偏高,12月达最高值,为216.6 h。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55.9 h。
2.2 季日照时数变化
2.2.1 春季日照时数变化。春季平均日照时数为206.9 h,从图1春季日照时数变化曲线可以看出,1962年、1963年、1965—1983年、1985—1987年、1989—1990年、1992—1997年、1999—2002年、2004—2010年日照时数比季平均值偏多,其余年份均比季平均值偏少。1965年出现极大值,为273.4 h;1963年出现极小值,为194.7 h。平均日照时数偏多年份多于偏少年份,日照时数总体呈递增趋势,说明春季日照时数变化大,分布不均匀。
2.2.2 夏季日照时数变化。夏季平均日照时数为202.4 h,从图2夏季日照时数变化曲线可以看出,1962—1969年、1971—1975年、1977—1983年、1992年、1994年、1995年、1997年、1999—2002年、2009—2010年日照时数较季平均值偏多,1984—1991年的日照时数较季平均值偏少。最大值出现在1969年,为273.2 h;最小值出现在2003年,为163.1 h,两者相差110.1 h。夏季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
2.2.3 秋季日照时数变化。秋季季平均日照时数为186.3 h,从图3秋季日照时数变化曲线可以看出,1963年、1965—1974年、1976—1981年、1983、1988、1990—1995年、1997年、1998年、2001年、2002年、2004年、2010年日照时数均比季平均值偏多,其余年份比季平均值偏少。最大值出现在1965年,为238.1 h;最小值出现在1985年,为145.9 h,两者相差92.2 h。秋季日照时数总体呈递减趋势,呈明显的波动变化,分布极为不均。
2.2.4 冬季日照时数变化。冬季平均日照时数为203.9 h,从图4冬季日照时数变化曲线可以看出,1963年、1967年日照时数比季平均值偏多,其余年份日照时数均低于季平均值。最大值出现在1967年,为232.5 h;最小值出现在1989年,为121.2 h,两者相差111.3 h。冬季日照时数总体呈递减趋势,且偏少明显。
综上所述得出,四季日照时数总体呈递减趋势,且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冬季递减非常明显,春季最小。各季日照时数均为波动变化。
2.3 年日照时数变化分析
合作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8.4 h,从图5可以看出,1963年、1965年、1968—1969年、1973年、1977—1980年、1983年、1987年、1990年、1994年、1996—2002年、2004年、2006年、2010年日照时数较年平均值偏多,其余年份日照时数较年平均值偏少。最大值出现在1998年,为2 643.7 h;最小值出现在1989年,为2 100.0 h,两者相差543.7 h。年日照时数总体呈波动变化。
3 结论
分析结果表明,2月、6月、9月、10月合作市日照时数呈递减趋势,其中9月日照时数递减最明显,其次是10月;其他月份呈递增趋势。四季日照时数总体呈递减趋势,且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冬季递减非常明显,春季最小;各季日照时数均为波动变化。年日照时数总体呈波动变化。
4 参考文献
[1]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
[2] 薛德强.济南的城市发展对气候的影响[J].气象,1996,22(2):3-6.
[3] 李明香,才荣辉,金魏.营口市近50年日照时数变化的特征分析[J].辽宁气象,1999,3(1):10-15.
[4] 贾金明,吴建河,徐巧真,等.河南日照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科技,2007,35(5):655-660.
[5] 石慧兰,王新堂,邵志勇,等.鲁西北52年日照变化特征及原因[J].气象,2007,33(2):93-97.
[6] 李涛,李振兰,王军海,等.1971—2015年莱州市日照变化特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6(5):270-271.
[7] 李君海,吴耀庭.近36年陵水县日照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675-9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