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依兰县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
2019-07-03葛春元
摘 要:依兰县地域特色突出、整体感强,空间尺度适合全域旅游发展。但依兰县仍存在着景区特色不突出、区位优势不明显、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强等问题。本课题从休闲农业、IP拉动、品牌效应、龙头带动、政府职能、顶层设计、队伍建设七个方面提出依兰县发展全域旅游的对策,用“旅游+”的理念融合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对依兰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全域旅游;依兰县;发展对策
李金早在其《全域旅游大有可为》的讲话中对全域旅游是这样界定的: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视察时明确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16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世界旅游发展大会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进全域旅游。2017年“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12个热词之一。同时,全域旅游作为旅游发展战略写入国务院批复实施的《“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8年3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的新路子作出部署。全域旅游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逐步上升为国家的一个战略点。
依兰地处三江平原西部,西距哈尔滨市251公里,东距佳木斯76公里。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三山聚首之地,松花江、牡丹江、倭肯和、巴兰河四水交汇之处,版图状如枫叶,形似蝴蝶,地貌结构为“五山一水四分田”,总面积4616平方公里。地域特色突出、整体感强,空间尺度适合全域旅游发展。2018年,旅游业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总收入实现5亿元。
依兰县曾有“东北重镇,遐迩通衢”、“声闻塞北三千里,名贯江南十六州”之称,是黑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1989年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但依兰县仍存在着景区特色不突出、区位优势不明显、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亟待新的思路去破解。通过全域旅游可以用“旅游+”的理念融合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为依兰县区域协调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打开突破口,对依兰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依兰县旅游业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1)乡村旅游开发进度缓慢,旅游产品仍然停留在农家餐饮之类的低級阶段。
(2)现有景区景点有效的市场化整合联动不足,还没有确定优质IP。
(3)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挖掘深度不够,没有形成市场品牌。
(4)旅游业的产业龙头还没有形成,市场竞争力不强。
(5)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投入不足。
(6)作为顶层设计的《依兰县全域旅游规划》和诸多专项旅游规划还没有完成。
(7)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匮乏,旅游产业还没有成为“全民共识”。
本课题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加快建设旅游强省”的政策导向为统领,以游客为中心,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依兰县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为路径。从依兰县域全域旅游发展的实际出发,探寻适应依兰县县情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最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七项对策建议:
一、依托当地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一县一品”、“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发展路子
1.开发对青山林场野生兴安杜鹃花观赏区,创建省级旅游示范基地。杜鹃花又名映山红,李时珍《本草纲目》、徐霞客《徐霞客游记》等刻本对杜鹃花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古代诗人李白、白居易、王维、左河水等都曾写诗赞美过杜鹃花。杜鹃花景区位于依兰县对青山林场施业区14林班11小班,占地总面积12.7公顷。暮春4月下旬至5月杜鹃花竞相怒放、漫山遍野。山坡上有樟子松,景区内的山杏、山丁子、山梨等观赏价值极高。
2.以演武基老迟头生态园为关键点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快速发展。2018年,老迟头生态园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地,成为集种植、养殖、采摘、娱乐、餐饮、培训、垂钓等为一体的农业观光旅游综合体项目。绿色蔬菜产区现有8公顷、日光温室大棚13栋,普通大棚23栋。创建黎明“菜园革命”示范村,精心培育兴南、满天星等村庄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
依兰县是黑龙江省农业大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将农业与旅游观光结合,打造“休闲农业”主题游,能让游客品尝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业、制造业、旅游业等产业之间的交叉及渗透,促进多产业融合。依兰县共有9个乡镇、132个行政村,做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希望通过全域旅游形成“处处是风景、村村是景点、人人是导游”的格局。
二、推进“坐井观天”深度开发,尽快建成以“五国城文化”、“满族文化”、“红色文化”为基础的旅游圈,实施IP拉动战略
1950年发现的倭肯哈达洞穴和1997年发掘的桥南遗址,充分证明了早在6000年前依兰就有肃慎先人在此栖息。唐朝统辖时期,依兰开始了设置的历史。史料记载渤海国时期依兰为德里镇,是黑龙江最早的镇,亦是黑龙江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二月二十五日,宋京城汴梁被金兵攻陷,北宋灭亡。汴京城破后不久,徽、钦二帝被俘,并迁往金国,最后掳至五国头城(金国胡里改路),今依兰县五国头城,过着“坐井观天”的囚禁生活。宋徽宗赵佶写道:“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反映了他徙居塞外时的悲惨、凄凉情景。“坐井观天园”就是以此段历史为背景修建,是2003年被省政府列为全省重点推进的旅游项目。该园创意新颖,既注重历史完整性,又体现现代旅游需要和前卫时尚风格,是黑龙江省一处不可多得的人文景点,是国家级旅游资源。土城子遗址位于依兰县城正南方45公里处的牡丹江畔,是金代屯戌重兵的城镇之一,该遗址为依兰县唯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依兰原名“三姓”,是满语“依兰哈喇”的汉译,“依兰”即“三”,“哈喇”为姓。依兰县是满族始祖的故里和清皇室的发祥肇基之地。元朝在建州女真地区设置五万户。翰朵怜万户猛哥帖木儿,清廷尊之为肇祖原皇帝。翰朵怜万户故城遗址就在今日的依兰马大屯。遗址大部分已遭破坏,但还保留了部分遗迹。自雍正(1731)九年起,清政府在依兰设置了三姓副都统衙门。三姓副都统衙门是军政一体的行政管理机构,为吉林将军统辖下的五个副都统衙门之一,反映了清政府对东北边疆广大地区的有效管理。清政府任命赫哲三姓为世袭佐领,同时又赋予三姓佐领直接进京面君等特权。靖边营遗址(巴彦通抗俄要塞遗址)位于依兰县东北部松花江南岸的巴彦哈达群山环抱之中,距县城15公里,是清代光绪年间(1875-1908),三姓副都统衙门率领各族人民抗击沙俄入侵的江防要塞,成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打击外来侵略的见证。
1932年1月,依兰镇守使李杜将军奋起抗日,揭开了依兰抗日斗争的序幕。1934年,土龙山农民暴动,击毙日本第三十六联队长饭冢朝吾大佐,不仅震动全国,而且震惊了世界和日本本土。目前,自卫军抗战纪念馆正式开馆。四块石——抗联密营遗址,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曾经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秘密营地和中共北满临时省委驻地,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夏云阶等著名抗日将领都曾在此战斗过。李兆麟将军那首著名的“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露营之歌》就诞生于此。四块石有“西四块石”与“东四块石”之分。“西四块石”是当年北满临时机关、东北抗联第三军的营地。而“东四块石”是六军的被服厂、医院、基地和营地。由于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四块石除“月亮门”外,还有称之为“仙人洞”、“烟火洞”、“老虎口”、“一线天”等别致的自然景物。
文化是旅游活动的灵魂,是旅游活动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
三、以慈云寺、清真寺、财神庙著名景点为核心,使宗教文化旅游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依兰有数不清的代表古代文明发达的庙宇,在东北地区享有盛名,曾有“八大庙”之说。依兰县文化大革命前有三个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是黑龙江省有宗教最多的县。
创建于清乾隆二年(1737)的清真寺,至今已有近300年,是最古老且保持最完好的寺院,并存放有乾隆皇帝御赐的龙凤棺罩,成为镇寺之宝。当时三姓信徒金玉旺徒步前往麦加朝圣,他的这次朝圣是古城三姓乃至东北地区第一人,清真寺由此名声大震。
创建于清朝嘉庆元年(1796)的财神庙,距今已有230多年历史。由山陕会馆和直东会馆集资而建。解放后,于土改时被拆毁。从2003年进行复建,2005年竣工。财神庙居三江汇聚之要冲,龙龟玉背之上,纳三江之财源,采天地之灵气,是中国北方最大,最古老的庙宇。
佛教寺院慈云寺是民国十七年(1928年)三姓镇守使李杜将军所建,是1947年依兰县土地改革以后唯一保存下来比较完整、具有古建筑特色的一座庙宇,是东北第一、也是唯一的一家尼僧学习班——黑龙江省佛学院依兰尼众班所在地。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是慈云寺庙会,此日游客摩肩接踵、院内香火鼎盛。依兰的庙会可谓闻名华夏、蜚声海外。
由于种种原因,三姓的巍巍古刹大都已没入蒿莱。仅存的这三座庙宇是依兰宗教文化厚重而深远的历史见证,也成为了依兰县独有的特色,是其他地区难以简单复制的旅游要素。
四、以“巴蘭河漂流”为优势,倾力打造龙头带动性吸引物
素有“中国北方第一漂”之美誉的巴兰河漂流位于小兴安岭南麓,丹清河景区腹地,是由山间泉水汇聚而成的。目前漂流区内已经开通15公里的巴兰河漂流和12公里的巴兰河源头漂流。巴兰河漂流的配套设施完善,是黑龙江省最安全和最具特色的漂流项目。沿岸被誉为“补天遗柱”的烟筒山是北方罕见的山景地貌,丹清河景区的原始森林和冰川峡谷也让人心驰神往。
巴兰河漂流横贯迎兰朝鲜族乡全境,1999年开发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130万人次。迎兰乡朝鲜族聚居区不仅以伽倻琴、长鼓舞、扇子舞的民族歌舞著称,还有打糕、冷面、泡菜、狗肉宴等传统美食。依托朝鲜族特色饮食风俗,以中原村、劈山岭村和丹青河林场为中心,整合现有民居,建设民俗展馆、特色饮食、特色民居等,展示朝鲜族风情和乡土风情。目前可接待住宿2000张床位,带动就业1000余人。每年一度的依兰漂流文化节是黑龙江省著名的节庆活动。2006年6月左右,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已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全面打造巴兰河漂流品牌,目的是使巴兰河漂流成为引领依兰旅游业发展的龙头项目。
在巴兰河中放筏漂流,能为消费者提供愉快、痛快、畅爽、升华和忘我的旅游体验。可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忘却城市的喧嚣与浮躁,享受别样的自在与逍遥。
五、发挥政府公共职能,支持休闲旅游等公共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加快推进
1.利用丹清河林场被批准为国家特色小镇的契机,进行丹清河景区升级改造。丹青河景区大门及服务中心建设扎实推进,推进红色抗联博物馆、冰川峡谷等项目建设,推进丹青水库公路前期工作。实施投资7.5亿元的丹青河水库项目,并依托该项目进行大型水上娱乐项目开发规划和巴兰河漂流项目重新选址,打造生态游核心区。
2.实施总投资6.5亿元的五国城文旅小镇项目。依托去年倭肯河口打捞出水的环抱龙柱和破拆牡丹江大桥获得的石碑在五国城景区内修建碑林一处。抓紧启动三姓副都统衙门、三姓美食一条街、五国头城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建设,打造依兰历史文化旅游核心区。实施投资2.6亿元的山水林田湖整治依兰项目区工程建设,打造沃肯哈达洞穴景点,丰富古城洞藏酒文化园旅游业态,对东山怪坡景区全面提档升级。完成道路、码头、景区景点停车场、服务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两江一河”游览观光项目。积极“跑省进市”,向省市申请7座景区水冲式厕所补贴,景区基础设施水平有效提升。
3.加快建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旅游信息、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游客信息站等服务网络;推出完整系列的成品,如注册“情花谷”商标、打造依兰特有的伴手礼、包装开发“依兰玉”、洞藏酒等高附加值旅游产品,以吸引更高要求和消费力的游客,延长其逗留时间。
哈佳高铁已建成通车,全长344.27公里,途径2市3县19座车站,哈尔滨至佳木斯火车运行时间缩短至2小时以内,对于依兰旅游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区域的旅游环境,不仅取决于景区的品质,更是与综合环境息息相关,打破旧格局,找准发展定位,从全域整体优化旅游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要素。
六、科学编制依兰城市发展规划,不断完善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
按照“坚持‘一个目标(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县)不动摇,紧抓两个核心区(城西历史文化旅游核心区和巴兰河流域自然生态核心区)不松手,实施‘四动战略(IP拉动、项目带动、宣传鼓动、各业联动)不走样”的思路,秉持“全景化打造、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完成《五国城文旅小镇规划》《丹清河国家森林公园整体规划》编制。启动编制依兰县空间规划,完成达连河等乡镇总体规划5个,正在编制《全县全域旅游整体规划》。
借助国家推动县域旅游创新发展,要特别结合新一轮县域规划编制和修订的机遇,把旅游发展的各项要求有机融入规划中,使其得到系统的贯彻实施。把依兰县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使其成为县域旅游创新发展的亮点。在旅游总规敲定的基础上,继续做好乡村旅游规划编制。进行不同区片的规划,按县域旅游全域思路指导企业开发旅游项目。以现有乡村旅游基地为主导,推介团山子远大村、道台桥永丰村,争取项目入驻,深入打造生态、养生旅游业。
黑龙江省省委书记张庆伟强调,要坚持规划引领、提升规划标准,强化分级指导,构建起上下衔接、控详相符、对应配套的全域旅游规划体系。
七、强化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居民参与度,保障居民利益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所做《政府工作报告》里有一句:“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抓住这个机遇,广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采取订单式培养、职工继续教育等方式,拓展旅游人才培养渠道。省高校可以利用优势教育资源,开设符合依兰县要求的涉旅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为我县全域旅游大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支撑。强化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常态化建设,提高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树立“发展全域旅游,造福依兰人民”的理念。面向依兰县居民开展旅游知识宣传教育,強化居民旅游参与意识、形象意识和责任意识,让老百姓从旅游中得到实惠。全域旅游的发展更需要精心设计合理的社会参与利益分享机制,以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只有居民切实体会到全域旅游发展为其带来的实质性利益和幸福感受时,才会进一步支持和推动当地全域旅游的发展。居民的热情好客和对本地生活的自豪感会直接影响依兰县的旅游形象和顾客满意度。
把优质服务从旅游行业拓展到全社会,提高全体从业人员和社会各个“窗口”的服务水平,提升居民和游客在旅游生活的各个空间、旅游消费各个环节的服务质量,让消费者为服务“买单”,通过服务让旅游产业增值,共建共享美好的旅游生活,这是“以人为本”在全域旅游中的生动体现。
八、结语
全域旅游是相对景点旅游提出的,是在景点旅游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景点旅游发展模式的突破,是旅游业发展新形势下的新战略。依兰是优势旅游资源比较富集的县域,虽然全域旅游发展仍然处于起步的阶段,但它有着十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持续扩大“中华东疆古首府大清满祖肇兴地”影响力,全力推进依兰县全域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金早(2016)《全域旅游大有可为》.大众网,2016-2-4.
[2]李红.全域旅游视阈下县域旅游发展探究——以安徽省霍山县为例[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1).
[3]宋晓丽,周金泉,陈丽琴.全域旅游视域下旅游小镇发展策略探析[J].经济问题,2017(6).
[4]印亮.发展全域旅游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J].旅游纵览(下),2016(9).
[5]凌飞鸿.关于全域旅游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7(8).
作者简介:葛春元(1967- ),女,黑龙江省依兰县人,高级讲师,从事经济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