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市播州区春夏季白萝卜黑斑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019-07-03杨天佑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黑斑病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杨天佑

摘要    本文介绍了遵义市播州区春夏季白萝卜黑斑病发生规律,提出了防治白萝卜黑斑病的技术措施,以期为当地有效防治春夏季白萝卜黑斑病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春夏季白萝卜;黑斑病;发生规律;防治技术;贵州遵义;播州区

中图分类号    S43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0-0097-01

近年来,遵义市播州区根据市场蔬菜品种供销情况,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春夏季白萝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白萝卜黑斑病发生危害逐年加重。为了有效防治白萝卜黑斑病,笔者于2018年在遵义市播州区对春夏季白萝卜黑斑病发生规律开展了调查研究,并提出防治黑斑病的技术措施。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地点

试验地位于遵义县苟江镇苟江村,该地排灌方便,海拔812 m,3—6月平均气温17.5~28. 9 ℃。白萝卜种植时按1.1 m带沟开厢,沟深45 cm、宽30 cm,畦面宽80 cm,每畦播2行,窝行距15 cm×50 cm,种植密度7.5万~8.1万窝/hm2,肥水管理一致。

1.2    调查方法

在白萝卜黑斑病发生初期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3块,不施农药,每块都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株,每块田共调查50株,调查全部叶片。

1.3    分极标准

0级,全株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25%;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4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1]。

1.4    调查品种

作物为白萝卜,品种为CQ韩夏。

1.5    调查时间

于白萝卜二叶一心期(3月31日)开始调查,每隔7 d调查1次病情,至大田萝卜收获。

2    调查结果

2.1    危害特点

白萝卜黑斑病从基部老叶开始发病,叶片正面出现小黑点病斑,病斑周围具有黄色晕圈。随着温度升高和湿度的增大,病斑不断增多和逐渐扩大,并向内叶扩展,此时病斑圆形,同心轮纹明显,上面着生小黑点。晚播比早播发病危害重,同科作物连作田块比轮作田块发病重。

2.2    发生规律

根据调查结果,白萝卜黑斑病4月16日始见,病情指数为0.31;6月25日,病情指数为78.96;4月中旬至5月中旬,病情指数增长缓慢,病情指数为0.31~2.36;5月中旬至6 月上旬,病情指数增长较快,为2.36~28.95;6月上旬至下旬,病情指数增长最快,病情指数增长为28.95~78.96。5月中旬前,气温20 ℃以下,湿度较小,不利于黑斑病的扩展,加之白萝卜幼苗至根部膨大期抗病性较强,病害发生缓慢;5月中旬至6月上旬,气温在22 ℃左右,田间湿度加大,利于黑斑病发生危害,而白萝卜正处在根部膨大期,抗病性减弱,以致黑斑病危害加剧;6月上旬至下旬,气温在25 ℃以上,田间湿度比较大,有利于白萝卜黑斑病发生流行,而白萝卜正处在成熟期,抗病性比较低,导致黑斑病大发生[2]。

2.3    发病因素

2.3.1    气候。5月下旬至6月上旬,气温在22 ℃左右,雨日数多,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6月中旬至7月上旬,气温在25 ℃以上,昼夜温差大,雾大露重,田间湿度比较大,有利于白萝卜黑斑病发生流行。

2.3.2    抗病性差。白萝卜幼苗至根部膨大期抗病性较强,病害发生缓慢;气温20 ℃的时期为白萝卜根部积累养分关键时期,植株抗病性较弱。此时,气候条件又有利于白萝卜黑斑病的发生流行。

2.3.3    病原基數大。由于多年连作,田间病原菌积累较多,第2年初次侵染源较广,易发病流行。

2.3.4    管理水平差。一是不及时定苗,肥水管理不科学,植株生长弱,田间湿度大,抗病性降低;二是农民不能准确诊断病害,测报不及时,不能对症施药和延误防治关键适期;三是品种布局不合理,不能阻隔病原菌的扩展[3]。

3    防治技术

3.1    加强预测预报

应从4月10日开始调查田间黑斑病发生情况,及时发现发病中心,根据白萝卜田间长势、品种的田间布局,结合播州区气象资料,及时发布病害情况,适时指导菜农施药。

3.2    加强栽培管理

3.2.1    适时播种。根据播州区早春气候条件,选择低温不抽薹和耐抽薹的白萝卜品种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或选择夏秋白萝卜于5—7月播种,使白萝卜生育期与病害发生流行不同步。

3.2.2    轮作。实行水旱轮作或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以减少病原基数。

3.2.3    加强田间管理。一是定苗。幼苗有2~3片真叶时,拔去弱苗,每窝留1株健壮苗。二是肥水管理。及时采用平衡配方施肥,根据植株田间长势,看苗施肥,田间不能采用大水漫灌、沟灌,最好采用滴灌、浇灌。三是清洁田园。白萝卜收获后清除田间老病叶及病残体,减少病原基数。

3.3    化学防治

合理选择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可施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750倍液、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1 000倍液等药剂均匀喷雾,每隔5~7 d施1次药,连续施药3次[4]。

4    参考文献

[1] 甘彩霞,崔磊,於校青,等.萝卜黑腐病、黑斑病和根肿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J].长江蔬菜,2018(23):47-49.

[2] 甘彩霞,祝花,崔磊,等.萝卜黑斑病苗期室内抗病性鉴定方法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9):4645-4647.

[3] 王秋玲,樊春艳,刘文海,等.青冈县秋萝卜主要病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2):152.

[4] 李晓梅.萝卜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果菜,2009(5):52-53.

作者简介   杨天佑(1971-),男,贵州遵义人,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收稿日期   2019-02-21

猜你喜欢

黑斑病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碧根树黑斑病的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
桂北山区红阳猕猴桃花腐病和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多黏类芽孢杆菌HT16对梨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枯草芽孢杆菌对板栗采后黑斑病的抑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