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国情监测在城市发展变化中的应用

2019-07-03张小庞

智能城市 2019年10期
关键词:建成区国情新区

张小庞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国情监测院,广西 南宁 530000)

1 城市地理国情监测方法

1.1 城市监测基本情况

现代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文章在研究过程中利用2014年的地理国情数据以及2017年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2018年的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并且从上述年份中提取建成区边界以及建设用地结构,对城市空间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据此来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趋势进行预判,从而为科学合理的利用以及优化土地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可以科学合理的有效配置城市现有的土地资源,并且为集约化开发和利用土地提供参考依据。

1.2 地表覆盖信息数据生产

在工程项目中收集三个年份2.5 m以上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影像以及1∶10 000、1∶50 000的基础地理信息、土地变更调查以及规划资料等,并且结合2017年进行的地理国情普查结果,对数据信息进行优化整合,同时,还可以套合影像信息数据采集,从而得到其他年份的覆盖信息数据。

1.3 提取建成区边界

实践中,根据城市新区行政界线对边界进行合理设定,先进行宏观设定,然后再进行精细化处理,提取2014、2017以及2018年3个年份的建成区边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具体步骤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第一,将行政界线叠加2018年的正射影像空间,并且利用遥感影像技术对其进行解译以及判读,从而提取2018年的初始边界。第二,在较大比例尺下显示影像,对宏观初始边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以及正射影像和地表覆盖数据信息等予以空间叠加,同时,基于参考资料特性、影像光谱与纹理、精细边界提取原则等,精细化修整初始边界,从而完成2018年建成区域内的边界精细化提取任务。第三,根据上述技术方法,对2014和2017年城市建成区域范围内进行边界提取。

1.4 提取建设用地内部结构

基于对城建用地分类概念以及地理国情普查用地划分要求和标准等,建立两种对应的关系。实践中,将2018年的正射影像、建成区空间数据以及地表覆盖数据等进行叠加,对2018年城市建成区域的各种居住、公共服务、商业服务、工业、物流仓储、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用设施建设用地和其他相关的公共用地等进行精确的提取。采用上述技术手段,依次进行2014和2017年的结构提取。

2 数据分析

2.1 建成区域范围内的规模以及空间格局变化

就现阶段城市建设规模以及空间格局变化分析结果,为新区布局以及城市的未来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参考。同时,利用建成区扩展面积、速度以及强度和城市的紧凑度等指标,对城市建成区的空间变化以及规模变化等进行统计,如表1。

表1 城市建成区的扩展面积及其变化

2.2 建设用地结构变化

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实际变化情况以及新增加的建设用地占用率和建设用地面积占比、规划符合性等方面分析,集中反映城市新区建设用地的结构变化。

第一,建设用地面积。通过监测可知,2014年城市新区在规划建设之初,城市建成区域范围的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只有401 hm2;发展到2018年,新区城区的实际建设用地面积增加量超过原来的5倍,总面积为2 508 hm2。在短暂的4年时间内面积增加了2 107 hm2,每年平均增加面积526 hm2。其中,增速较快的是工业用地以及其他公用设施用地和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居民住房建设用地。具体而言,工业用地4年的时间里增加量超过762 hm2,其他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也增加了446 hm2,同时,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居民住房建设用地分别增加了340 hm2以及202 hm2。

第二,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的占用。在2014~2017年间,城市新增加的建设用地超过了1 613 hm2,其中最多占用的地类为人工堆掘地和草地,占用土地面积最少者为水域以及房屋建筑用地,其面积0.27 hm2与27.6 hm2。同时,其他占用耕地面积为31 hm2、园地38 hm2、林地占地面积52 hm2,道路以及构筑的占地面积分别为125 hm2与140 hm2。在2017~2018年间,城市新增加的建设用地面积为493 hm2。在所有的建设用地中,草地以及人工堆掘地占比较大,其面积为371 hm2与48 hm2;未占用耕地以及园地和附近的水域。

2.3 总结

从城市监测情况来看,建成区域内的整体面积有所增加,而且建成区扩展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比如从原来的边缘扩展向中心内部填充形式转变,同时,扩展的速度也非常的快,只是其内部紧凑度相对较低,有待进一步提升。建成区域范围内的各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趋于稳步发展状态,而且配套的各项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地趋于健全和完善,但是,没有开发的土地依然占多数。从该城市建设以及发展来看,基于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城市发展符合最初的发展定位要求,未来发展势头良好。

3 结语

总而言之,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在当前国内城市变化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应用效果非常的显著,有利于为城市决策和合理规划的发展路径提供参考依据。基于上述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还应当立足实际,兼顾资源环境条件及其承载能力,科学合理配置和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尤其在城市新区建设过程则应当以环境现状及其承载力作为评估依据,在深入开发与建设过程中应当考虑现有的资源条件,同时,这也是地理国情监测的根本目的。通过对地表覆盖结构进行优化配置,有效防范地形条件、地质灾害以及现有的水资源大气环境和生态保护等对城市开发建设的影响,以确保城市新区能够有序发展。同时,还应当积极推进集约化用地机制,全面提升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践中应当严格执行城市建设用地基本要求和标准,全面推进城市节约用地模式。在土地立体化开发应用过程中,应当大力发展综合体,积极推进多层标准化建筑结构,强化集约用地导向。在此过程中还应当不断加快城镇化建设,提高闲置土地的有效开发利用效率。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结果,对城市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并且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执行力。根据城市定位制定有效的发展规划方案以及运行管理机制,从而引导以及约束城市建成区的扩展。值得一提的是,实践中应当不断加大执行力度,以无规划不开发为城市建设基本原则,以规划即法的理念为指导,严格按照预设方案进行城市建设;在此过程中若有较大变动,应当及时进行调整。

猜你喜欢

建成区国情新区
多源数据协同下的城市建成区边界提取进展
侨眷焦治稼:“古渡诗人”的家国情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POI和植被修正的夜间灯光城市指数提取建成区的研究
2013—2018年金普新区建成区空间形态扩张规律
悠悠游子心 深深家国情——一个普通海外留学生的成长
家国情 诗词魂
漫画
长沙市望城区建成区公园绿地现状结构分析与评价
雄安新区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