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医药防治高原病的研究现状与探索△

2019-07-03尕藏措三智加南加太洛桑东智扎西东主更藏加

中国现代中药 2019年5期
关键词:藏医红景天藏药

尕藏措,三智加,南加太,洛桑东智,扎西东主,更藏加*

1.青海省藏医院,青海 西宁 810007;2.青海大学,青海 西宁 810016

中国是世界上高原面积最大的国家,海拔2500 m以上的高原地区占总陆地面积的2/5。高原病一般发生在海拔3000 m以上的高原,现代医学将其分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近年来,由于旅游业的发展和进藏从业人数的增多,高原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既严重危害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生存质量,也对高原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利影响。藏医学作为欧亚传统医学之一,起源于青藏高原,经过3800多年的临床实践与发展,已基本形成了较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其独特的高原病防治方法具有效果良好、副作用小等优势,在世界各地开始广为人知。高原病是高原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虽然在藏医药古籍中未提及“高原病”的病症术语,但2000多年前的藏医药巨著中就有高原病的病因及诊疗相关记载,如《四部医典》将“多血症”或“查培乃”归属为“培根木布”病的范畴,那时人们就认识到从低海拔走到高海拔时,身体容易出现各种不适,民间称之为“腊毒”[1]。其主要病因是由于外因突然侵入致使维持正常生命有序进行的隆、赤巴、培根(三因)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进而导致精华、血液、肉、脂、骨、髓、精等七大物质失衡引起。另外,三因的机能衰退导致其分解和代谢功能失调,导致部分糟粕同精华一起运行至血循环,使血液逐渐变质而形成。临床上常见为面颊部、口唇、牙龈、指甲变青紫,伴有头晕、头痛、乏力,角膜充血,部分病人还出现肢体麻木、胸闷、气短等。舌苔厚,时而出现淡红而无光泽,脉象突而紧,尿液呈赤红色,泡沫多而易散(藏医病因病机详见图1)。

1 现代医学和中医药对高原病的研究进展

现代医学认为,高原病的根本病因是低氧、低气压的高原环境[2]。由于大气氧分压低,造成机体缺氧而出现一系列代偿适应性改变,主要有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并可引起较严重的全身反应甚至全身系统性疾病,发病率随海拔增高而上升[3]。高原病的确诊目前通过症状评分来实现,根据起病缓急,可分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近年来,高原病分子机制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的注意,青海大学格日力[4]团队通过对藏羚羊等高原生物的基因研究,证明高原生物的基因与抗缺氧有着更密切的关系。目前发现与高原病有关的因素包括低氧诱导因子(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红细胞生成素(EPO)、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内皮素(ET)等[5-6]。高原病在中医学中也无相应的病名,其某些症状可分别对应于中医心悸、胸痹、头痛、眩晕、痰饮等病证。中医将高原病的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前者主要是人体肺肾气虚导致一身之气不足,以致气滞、气逆、气短;后者主要是高原地区清气不足,风大燥胜,地高气寒等因素[7]。刘璠[8]等经研究发现,高原病患者的体质转化特点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先虚后实,这与高原病的成因有很大关系。李豫青等[9]经过临床研究,将高原病分为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心肺气虚、肺脾气虚、肾气不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气虚夹痰(湿)等症。中医防治高原病目前有针刺[7]、耳穴埋针及复方丹参滴丸、新复方党参片、三康胶囊等中药治疗方法[8-11]。中医在治未病方面,应用体质理论指导预防高原病,实则泻之,虚则补之[12]。

2 藏医药对高原病的防治优势

藏医药作为世界公认的传统高原医学体系,具有独特的医药理论和实践经验,在防止高原病方面具有突出的特色和优势。藏医认为其诱因是高原缺氧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气候变化导致人体隆、赤巴、培根以及七大基本物质失衡所形成。比如藏医常说的“腊毒”之意是“高原中毒”或有“水土不服”之意,即人突然从低海拔地区到一定的海拔高度时就会出现气急、心慌、头晕、头胀、恶心、呕吐等症状。藏医认为,形成“腊毒”的基因是由于高原清气不足的外因突然侵入人体致使机体内固有的血和赤巴等物质功能发生紊乱,失去平衡,发生质变。这些病变进而会影响血液不能正常生化而变为坏血,造成淤血、多血症等一系列高原疾病的发生,即人体内三胃火(隆、赤巴、培根)的功能紊乱所致。因此,对于高原病的治疗,藏医要密切结合患者的体质、年龄、胃火强度、所处环境、生活习俗,以及病症特点、病程、病理变化等情况而定。由于其治疗效果的差异也跟个体差异等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治疗方法也呈多样性,但一般治疗方法主要采取饮食疗法、起居或行为疗法、药物疗法、外治疗法等四种方法采取循序渐进治疗。其中,饮食起居的调控是治疗高原病的关键。

图1 藏医学之高原病发病机制

2.1 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是高原病防治中的一项关键举措。藏医通常采用进食性热低脂、高纤维、易消化食物,避免过硬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防止饥饿,保持大便通畅。禁忌过度进食肥肉脂肪、牛奶、蛋黄、动物肝脏、脑髓、烈酒、浓茶等油腻难消化、陈旧变质,以及烧糊燎焦的食品。可饮用红景天、沙棘、锦鸡儿等饮料,另外,研究发现藏族人群经常食用的青稞、蕨麻、糌粑、荨麻、牦牛酸奶等藏民族特色饮食对高原病的防治有着奇特的效果,值得推广。

2.2 行为起居

行为起居方面禁忌高度劳累和剧烈运动,选择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防止吸入灰尘和浓烟熏呛,可提倡适应性运动,并且叮嘱患者:在情绪上要保持乐观,避免波动,戒烟。起居有常,适时增减衣物,选择适应性体能锻炼,如冥想、练瑜伽、散步、磕长头、诵经、修心等高原民族特有的习服均能不同程度的防治该病。

2.3 药物疗法

现阶段,随着人们对化学药物毒副危害的深入认识,以及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疾病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人逐步倾心于天然药物。由于藏药复方治疗疾病具有多层次、多靶点、整体调节、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服用简便等优势,现如今藏药已成为急慢性高原病防治药物的主流。已被中方国家沿用数千年,目前也逐渐成为欧美国家关注的医学焦点。对于高原病,藏医以治本为主,解标为辅。药用红景天、锦鸡儿、余甘子、沙棘、烈毒杜鹃、肉桂、荜茇、石榴等为主药,以诃子、沉香、肉豆蔻、丁香、木香等益气和中之药为辅助药物。另外,藏医典籍《十万拳和秘诀黑卷》中阐述:对于“查隆病”,药用诃子、肉豆蔻、丁香3种按同等比率捣碎后熬汤服用;或用黑沉香、西红花、白蔗糖3种按同等比率,用患者自己的尿液冲服;或用阿魏、肉豆蔻、川木香3种药物按同等比率,用西藏青稞酒冲服[13]。《藏药实践明论》载:“对于查隆病的治疗,药用黑沉香、阿魏、肉豆蔻、广枣、紫硇砂、白豆蔻、天仙子、大肉、初奶、丁香等治疗”[14],另外,藏医古籍《医学注释·无垢明示》《躯干解剖精论明灯》《秘诀方剂》《长寿甘露》《所需凯俱旁注》等[14-19]文献中阐述:“药用麻黄、蒲公英、禾叶风毛菊、红景天、大籽蒿、小檗皮、鸭嘴花、棘豆、豆花、马粪水、熊胆、西红花、海螺、贝壳、豹子毛、孔雀毛等经过特殊加工炮制后合理组合服用”,还有,成方制剂用藏药多血康胶囊、红景天口服液、红景天颗粒、六味锦鸡儿汤散、三果汤散、四味藏木香汤散、十三味红花丸、二十五味余甘子丸、大花红景天汤散、十六味杜鹃散等结合患者的体质差异、胃火强度、疾病特征选择性配伍食用。

2.4 外治措施

藏医外治措施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医防病治病的重要手段。具体方法包括达日卡、梅砸、热敷、藏药浴、涂擦按摩、特日玛等。在多年来的临床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有效的诊疗体系,尤其对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优势。藏医对高原病的诊疗首先要亲作选思维理清证型,更藏加团队研究发现,HAPC等高原病依据藏医三诊信息可分为“隆型”和“血型”[20];对于隆型高原病外治用涂擦按摩法治疗,并在头顶部的“举奏”“措桑”“达贝德果”,以及在第六、七颈椎节和手足心等处宜用旧酥油涂擦按摩法治疗;亦可用药香熏法治疗;而血型高原病藏医放血是最有效的外治措施。因为放血可除恶血、调血气、改善血脉中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理变化,也可以直接使火热致邪随血而泻,通过药物和外来于强将坏血随放出的血液而泻,以此来降低红细胞的浓度和因变质所形成的横本的产物,此疗法血液能滞度。另外,外治泻药:大狼毒、藏大黄、瑞香狼毒、黑穆库尔没药等7种药物按同等比率配伍后催泻。血型高原病能够导致血脂增高、血流减慢,甚至所形成的血管瘤等,治疗时用光明盐炮制加工后与诃子、西红花、木香一起捣碎后用温开水或西藏青稞酒服用;或用肉豆蔻、白豆蔻、草果3种药按同等比例,用含有白糖的高浓度酒服用[12]。

3 藏医药对高原病的现状研究

由于放血疗法是藏医传统治疗多血症的常用外治法,故临床研究中也以放血疗法的研究占多数,通过血液指标的测定,证明了放血疗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目前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21-23]。藏药对于高原病的防治,一直是现代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藏药多血康胶囊、藏药大花红景天、异叶青蓝、沙棘等单味药,及复方天棘胶囊、三普红景天胶囊、高原安等复方制剂,二十五味余甘子丸、十五味沉香散、二十味沉香散等藏药成药都被证明是预防和治疗高原病有效的药物[24-25]。近年来,藏药防治高原病的机制研究也有较大进展,如:王毓杰等[26]发现藏药红景天抗高原缺氧可能与其化学成分促进心肌细胞HIF-1αmRNA的表达有关,王宇等[27]证明藏药蔓菁多糖对高原缺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西藏藏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青海大学高原医学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和个人进行过药理研究及代谢组学研究显示,三果汤散、佐木阿汤、复方新三果汤、多血康、缺氧康对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都比较显著[28-33]。

4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藏医作为传统高原医学,对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第一,由于《四部医典》等藏医古籍中没有“高原病”的专业术语,所以藏医对高原病的治疗大多以临床经验为依据,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第二,藏医药在现代研究中,过分借鉴中医药的思路与方法,注重基础研究而忽略自身的文化特色,尤其藏药研究脱离藏医临床用法,不利于藏医药发展;第三,对于藏医药的优势病种,以高原病为例,缺少古籍文献整理和现代治疗发展的融合,不利于藏医药特色的传承和创新。而鉴于高原人口渐增、高原病患病率逐年上升的趋势,藏医药防治高原病的优势会更加凸显。结合到藏医药现代化的进程加快,确信在藏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该保证其临床标准化和规范化,注重藏医药文化特色的传承,避免研究与临床脱离,积极开展古籍文献整理和发掘,并将其与现代研究相结合,利用代谢组学等现代研究手段,揭示藏医药防治高原病的科学内涵,才能更好地将其优势传承、发展和创新。并且,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高原病,应将藏医药的优势推广,将其经验共享,与中医和现代医学共同造福人类;第四,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在推进旅游文化的同时定要保护植物的原生生境,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以此保护物种生长、繁殖的可持续性,避免生境的破坏而造成稀缺药物资源的消失。

猜你喜欢

藏医红景天藏药
色季拉山濒危藏药植物资源状况与保护
基于藏医经典古籍《四部医典》的文献传承发展研究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藏医脉诊程序标准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红景天 提升免疫力
红景天,红景天
——题《圣山系-金巅》
HPLC法同时测定3种红景天药材中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青海省中藏药种植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藏药的采集加持、炮制
浅谈藏药剂型改革与藏医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