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德育工作的临潼品牌
2019-07-02张亦弛
张亦弛
中小學生处于人生青少年阶段,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正在逐步形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中小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能够帮助其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打好思想品德的基础,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道德品质,西安市临潼区教育局以教育部《中小学道德工作指南》为纲领,确立了本区德育工作主线和德育工作长效机制,以符合学生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经典诵读进课堂”“‘关爱成长微话题”等特色活动为切入点,推动本区德育工作稳步开展,形成德育工作的临潼品牌。
让传统经典入脑入心
2018年9月,临潼区教育局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活动,在20个试点学校的不同年级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国学诵读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素养,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临潼区东关瑞麟幼儿园十几个孩子正在整齐、流利地背诵着《三字经》,从孩子们生动的表情和洪亮的声音里,传出的是对国学经典的喜爱,也体现了幼儿园“经典诵读”活动取得的扎实成果。
据副园长周丽君介绍,该园于2018年9月开始进行“经典诵读进课堂”活动。她从小、中、大三个年级各挑选一个班级作为试点班,让孩子们进行以《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为主要内容的诵读活动,每天利用碎片时间让孩子诵读经典。除此之外,学校还号召家长每天晚上陪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利用这种方式,将课堂内的阅读进行延续,加深孩子对经典的熟悉和了解。“除了诵读经典,我们还将国画、书法、唐诗宋词等进行了整合,遵循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进行了游戏化融入。”负责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岳红娜老师谈道。
“之前很多孩子在读了10多分钟之后就东张西望、交头接耳,在经过这几个月的诵读活动之后,现在孩子们坐下来读个20分钟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还会组织孩子进行诵读表演,并在表演中加上一些舞蹈动作,让孩子全身心地参与其中,加深他们对诵读的兴趣。”谈到孩子们的变化,周园长微笑着说。
幼儿园层面的“经典诵读”活动侧重于引导孩子对经典感兴趣,而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则更加注重传统经典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优化,对学生日常行为和习惯的影响。
“通过近半年的经典诵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临潼区实验小学三(1)班班主任王金莹对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给了大大的“赞”,“学生身上的文明气息越来越浓厚,能够主动用亲和、自然的语言向老师问好,开始变得越来越谦让,越来越有礼貌。”
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诵读传统经典对学生的行为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而在诵读的开展形式上,临潼区实验小学采用了很多方法,除了利用早自习、课前的碎片化时间进行诵读,学校老师还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诵读设计。
据一(2)班班主任傅巧梅介绍,她所带的班级以诵读《弟子规》为主。开始的时候,她想让孩子熟读熟背,但是发现一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文字基础比较薄弱,对《弟子规》的内容提不起兴趣。于是,她就利用早自习前10分钟,设计了一个“我是小老师”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报名当小老师,自己讲解《弟子规》的某一章节的内容。“孩子们的表现欲都很强,这10分钟的气氛非常好,有的孩子跺着脚、打着节奏读,有的孩子拍着桌子读,有的甚至跳着舞读,孩子们积极性很高。”傅老师高兴地说道。
此外,通过开展以《弟子规》为主题的班会,发动年轻家长观察和搜集孩子生活中的闪亮点,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好,就让家长用《弟子规》中的某一些话来评价孩子,再让孩子总结成自己的语言,在班会上与其他孩子进行分享。如今,孩子们在生活和课堂中也会不自觉地引用《弟子规》的内容,用《弟子规》的内容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将所读、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了。
临潼区铁炉初级中学位于临潼区铁炉乡,是一所地地道道的乡村学校,但在诵读经典、弘扬传统文化的形式上却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学校负责德育工作的党超老师告诉记者,为了做好、做活诵读经典活动,学校专门成立了经典诵读社团,由初一的两个班主任老师、一个语文老师和一个音乐老师负责,社团人数近60人,在每周二下午进行活动,每学期进行阶段性的成果展示,展示内容包括经典诵读话剧、经典吟唱等。“去年,我们社团去韩城研学旅行,在举办的汉服节上,学生们穿上汉服,在景区的小广场上进行集体《论语》诵读,虽然孩子们不是专业的演员,但是那天孩子们表现得非常好,没有因为在公开场合而羞于表达,都很大方,孩子们的表现真的很令人骄傲!”党老师脸上的欣喜溢于言表。
据负责诵读社团的音乐老师卢艳茹介绍,本学期诵读社团主要在排练《论语》——《为政第二》的吟唱。“整个吟诵节目大概持续5到10分钟,具体吟诵形式是配合独白,一个人扮演孔子,其他学生扮演孔子的弟子,根据《论语》情节,弟子和孔子进行一问一答。我们的经典诵读形式还是比较新颖的,由简单的诵读升级为吟诵。”由于近期密集的排练,在介绍诵读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卢老师的声音一直是沙哑的,但是即便彩排很累,卢老师也依旧坚持着,没有一声抱怨。
除了对中国传统经典进行有计划地诵读和有步骤地学习,临潼区教育局还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将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融入学生日常的诵读活动中。教育局在今年2月18日正式启动“爱我秦岭,抒我心声”诵读活动,组织全区中小学参与其中,通过朗读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优美诗歌、文章等,培养学生绿色文明意识,引导广大青少年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和保护。
关爱学生每一步成长
2018年11月,临潼区“关爱成长”微话题一刻钟宣讲活动在全区的41所学校正式起航,参与学生达2万余人。
“目前青少年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上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我们安排全区的教育专家、优秀讲师和优秀老师进入校园,给学生进行‘关爱成长微话题宣讲。帮助我们的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临潼教育局教育科副科长郑瑾向记者介绍道。
在“关爱成长”微话题活动的开展上,临潼区实验小学进行了本土化的落地和改造,让宣讲更有针对性。
实验小学会在每个学期的不同时段设计不同的微宣讲题目。五(5)班班主任李丹负责本学期第二期的微宣讲,她的题目是《林清玄——不怕人生的转弯》,以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主题演讲视频为切入点,让学生们感受林清玄是如何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的。“看完视频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一个人即使外表不美,也要做一个心灵美的人。一个人天生有不好的地方,但是要用后天的努力去弥补先天的不足。”“我觉得人生是一条公路,每条公路都会有一些小转弯,那些公路就是我们前行的道路,天无绝人之路,我们不要害怕困难,要坚持不懈……”看到孩子们写的宣讲练笔,李老师既感动又欣慰。
记者了解到,实验小学还在部分班级开设了“静心课”,在课前5分钟,学生会将书顶在头上,听着音乐,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在心里反思自己昨天的行为,并思考如何改正。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浮躁的心逐渐静下来,提升学生的专注度。
用微宣讲的形式记录、关爱孩子们的成长,让孩子们充分表达自己最真实的心声,既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也让老师收获了在课堂内收获不到的惊喜和感动。同时,利用课前时间进行“静心”、反思,让学生能够审视自己、反省自己,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
让“拾金不昧”蔚然成风
在思考如何让德育工作落得更细更实,开展得更有效的时候,一个“小意外”让临潼区徐阳初中德育部委员王盼涛找到了突破口。
“五年前,我们学校门口有个小超市可以寄存学生的自行车。有一天,车棚老板给学生发完车牌后,发现自己的手机在这个空当丢了。于是老板找到我,说可能是我们学校的学生把手机拿走了,希望学生能尽快归还。”王盼涛意识到,这个事件是学校进行德育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在周一的升国旗仪式中,王老师在全校师生面前,没有对这个“偷”手机的学生进行批评,而是鼓励学生“捡”到手机后尽快送到教导处。王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全校学生说:“咱们同学谁捡到了手机,不用害怕别人说你拿了或者怎么样,你交給老师,老板已经明确说了,谁捡到要感谢谁,我说学生不需要感谢,他一定会主动交过来的。”结果,两节课后,这位学生真的主动交过来了。后来,王老师在另一次升国旗仪式的时候肯定了这位学生拾金不昧的行为。通过变批评为鼓励的巧妙转化,不但让手机失而复得,也让孩子明白了拾金不昧的可贵,对孩子日后的成长给予了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这个事件之后,有人在学校丢了钱、钥匙、身份证等,都会有学生主动捡拾并上交给教务处。
通过“经典诵读进课堂”“‘关爱成长微话题”等特色活动的开展,临潼区德育工作在全区遍地开花,学生的精神风貌、道德素养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徐杨初中的10个孩子自发救助危难老人,就是我们长期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积淀,在学校里老师潜移默化的教育,对孩子产生了积极的正面影响,这就是我们长期德育工作的一个成果。”在谈到连续几年开展德育之后,临潼区教育局教育科副科长郑瑾说道。“德育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不是我们今天做了,明天就能见成效,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善于抓住恰当时机和合适的素材,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我们每个中小学校都在形成自己的德育品牌,作为教育局,我们要做的是回归基础,夯实常规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打造出德育工作的临潼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