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景观化现象分析
2019-07-02鲍厚济
摘要:从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能发现,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已经呈现出多样化的方式,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方式就是比较突出的,已经形成景观化现象,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从理论层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景观化现象的分析,就能对其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演 景观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最大程度地保护其本真性,而从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发展来看,景观化现象对其本真性会产生不利影响,从景观理论的角度来看,所展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不是事物真正本质,而是虚伪的景观。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重要阶段,如何来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景观化现象就显得比较重要。
一、透视看待景观社会理论
非物質文化遗产的展演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发展形势,而景观化现象的出现也愈来愈有其鲜明的色彩。从社会理论来看,景观展演表象垄断是比较突出的,现实社会当中所呈现给人们的并非是真实的生活场景,而是虚幻景观的设置。[1]另外,在实际发展当中,真伪的二元对立是比较突出的,所谓的真就是景观下真实存在的社会本质,而伪就是所呈现的各样表象,人们所看到的外表是虚伪的表象,而真实的一面被隐藏起来,从而使得真伪之间形成对立。从景观社会理论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景观化现象,被欺骗以及无力反抗的“多数人”,就是少数人支配下的观众,主要体现在人们是被制造出来的假象所统治,表象生活垄断就变成主动追逐。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景观化现象的具体分析
为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景观化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就需要采用相应的案例加以说明。此次主要以浙江温州秦顺三月三文化节景观化现象进行阐述,其对歌舞的表演形式以及婚礼的仪式等展演,都有着景观化的现象出现。如在对歌以及歌舞表演方面的景观化现象的呈现上,畲族三月三就是青年男女采用对山歌约会的节日,保留了汉族的上巳节遗俗,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对歌这一谈情说爱方式就已经淡化了,主要的内容集中在吃乌米饭上,而泰顺把三月三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果只是吃乌米饭这一项目就比较单调,为能吸引游客,就生发出适合当前社会的节目,其中的歌舞是少数民族特长,就已经在这一节日当中进行了融入。[2]传统民众自发进行集结对歌以及政府方面主导文化节的部分歌舞表演等,也都有着很大变化,并且在民族传统服饰上也进行了改良,使得颜色更为丰富多彩,通过扩音喇叭将歌舞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传统的对歌场面已经没有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三月三文化节的生活婚礼和展演婚礼也有着变化。传统节目是畲族婚俗展演,是依照传统来开展的,表演的意味比较浓重。它是生活中婚礼文化的展演,自身就和民族活动的存在状态有着不同,所展演的民俗和自然发生的民族性质也存在着不同。从泰顺畲族的婚礼箴言来看,主要是对文化节的需要进行设置的。服装以及嫁妆上等都有不同之处。[3]如民族服装上传统的服饰是以黑色为底的,有花边装饰和方形的裙摆等。在三月三文化节的畲族婚俗展演中,服装的扮相和传统相符合,而陪同人穿的却不是畲族服饰,色彩上比较多彩,有芭蕾舞式样的纱裙。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这一吃乌饭到乌饭宴的发展形成也成为一个景观化现象的内容体现。乌米饭就是畲族三月三需要吃的传统食物,提取乌饭树叶子汁液,用汁水泡糯米所制造的饭,各地对吃乌米饭传说不尽相同,畲族和壮族的民族都有吃乌米饭的习俗。[4]泰顺的三月三就把吃乌饭当做文化节的一个重点项目,小规模家家户户吃乌饭,然后推广乌饭宴,参观的时候还有专门吃乌饭宴的区域,道路两旁也有标示乌饭宴的宣传栏等。乌饭宴也为参观者提供了就餐的地方,所以乌饭宴酒家生意是比较红火的。乌饭到乌饭宴的方式发展,迎合了三月三文化节行为,但这并非是传统的乌饭内容。内容上的景观化现象的出现,就说明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核已经发生了变化。
三、结语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发展中可以看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从多方面加强重视,最为核心的就是要保障原本的面目,这样才能呈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慧.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景观化现象——以泰顺“畲族三月三”为例[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04).
[2]张富兰.西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展演[J].音乐时空,2017(23).
[3]张艳.盛世华诞 非遗争艳——“喜迎国庆·美丽非遗”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果展演综述[J].戏剧丛刊,2018(05).
[4]朱刚.“喜迎国庆 美丽非遗”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成果展演[J].戏剧丛刊,2017(05).
(作者简介:鲍厚济,男,本科,泰顺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助理馆员,研究方向:非遗保护)(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