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专题研究
2019-07-02
齐卫平(1953—),男,浙江慈溪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原主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上海市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执政党建设、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和政党等领域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7项,先后6次获省市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主持人语:
党的十九大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形成新时代党的建设新部署。2019年2月27日,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总体要求,明确建设重点,形成全面任务,细化工作要求,对新时代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注重政治建设由来已久。1920年陈独秀在党的创建时就发表过《谈政治》的文章,很鲜明地表述了马克思主义者对政治的立场和态度。党中央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领导党的政治建设实践持续推进,思想不断丰富。历史发展中很多事实证明,我们党就是通过政治建设彰显了党组织的政治属性,讲政治在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中一以贯之。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旗帜鲜明,首先是从不对政治问题遮遮掩掩,其次是对讲什么样的政治和怎样讲政治有明确的立场。由此形成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对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本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治建设在党的历史实践中一直不间断地开展,形成了许多思想理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它作为重大命题进行新的定位,具有鲜明时代意义和创新价值。党的十九大论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引起关注有两点,其一,可以概括为“上位”,即政治建设第一次明确列到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占据“一位”;其二,可以概括为“变位”,即从以往的思想建设首要位置变为政治建设首要位置。这样的变化体现了我们党对加强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党的政治建设“上位”和“变位”着眼的是其统领作用,党中央用“根本性建设”定位党的政治建设,用“基础性建设”定位党的思想建设,使政治和思想关系在党的建设中形成辩证的逻辑,党的根本性建设与基础性建设按照合理布局的要求统一起来。从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重大论断看,党中央的观点十分清晰,理论研究者也形成共识,这是党中央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历史经验”说明它对党的建设长期实践的传承接续,“新鲜经验”说明它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创新实践的提炼升华。这表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的经验资源,另一方面更要注重新時代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成果转化。
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任务十分繁重。党中央始终把党的建设视为伟大工程,党的政治建设是这项伟大工程中具有根本意义的工程,因为它决定了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而且还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具有统揽作用。政治涉及的方面很宽,包含的内容很广,思想的要求很高,党的政治建设形成具有结构性关联的系统,形成具有系统性协调的结构,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性要求系统性作支撑。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体现了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各方面任务进行的系统设计,一方面突出坚定政治信仰、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净化政治生态四个重点,呈现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主体框架;另一方面形成政治隐患、政治安全、政治根基、政治属性、政治行为、政治作用、政治功能、政治定力、政治智慧、政治规范、政治担当、政治气节、政治风骨、政治高线、政治底线等诸多重要提法,使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丰满的要素。这是该文件的一个重要亮点。从历史实践看,党中央就党的某个方面建设专门制定文件进行指导的,以前只有2001年9月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在党的十九大作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重大部署后,党中央及时制定系统设计的指导文件,可见其迫在眉睫的紧要性。而且,由如此之多关于政治的提法构成的完备要素,更是体现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求的全面性。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使“首位”与其他位置上党的建设形成联动,必须使“统领”落实到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