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育方针”为标准说说体育教学

2019-07-02赵军

文理导航 2019年24期
关键词:教育方针体育教学标准

赵军

【摘 要】《全国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主锻炼创造条件并加强指导,将课堂教学任务有效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锻炼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及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标准;体育教学;教育方针

体育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及其家长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90%以上的学生都能自觉在校内外坚持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得到了良好发展,形成了一套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育模式,《全国健身计划纲要》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自主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主锻炼创造条件并加强指导,将课堂教学任务有效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锻炼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及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1.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随着中小学学生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极大提升了全民健康素质,广大中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充满活力,这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由于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学生的体育课和体育活动难以保证。近期的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城市超重和肥胖青少年的比例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亟待改善。体育课上,每个班都有几个困难户,如受身体肥胖、瘦弱、胆小等身体条件和心理條件限制,学生自己会产生心理障碍,对体育课失去信心。作为教师,应注意抓住这些学生的特点,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逐步树立信心,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训练,教会他们一些锻炼方法。

2.毛泽东主席就提出:“养成共和国的健全的人格”,要进行新的教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在这“四育”中,“完善人格,首在体育。”,通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激发他们的体育锻炼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通过持续的良性强化刺激,逐渐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在长期的体育锻炼活动中强健体魄,积极进取,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从而有效达成教育目标。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着整个民族健康素质。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磨炼坚强意志、培养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的形成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的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

3.毛泽东主席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和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了。”,他还提出:“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的精神。”“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高度重视青中学生体育工作,和谐教育可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调控教育场中诸因素的关系,使教育的节奏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节律,进而使教学产生谐振效应,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这一理论要求教育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的身体、智能、心理等诸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特殊优势,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激发敢于拼搏、奋勇争先的竞争意识,培养其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等多方面非智力因素,活动教学主要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为主要形式,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讲授体育课对学生成才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将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要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没有体育课的熏陶培养难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如果没有自主锻炼的态度,又没有自主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学生就不能真正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更不能更好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教育方针体育教学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永远幸福
如何改变当前畸形的高效课堂
党员标准是什么?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美国音乐课程改革的三个流派
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