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情、趣、理目标的实践与思考
2019-07-02于坤
于坤
摘要:语文教学的实质,语文教学的魅力,语文教学的辉煌,应该聚焦于“以人为本”的课程教育价值观,而事实是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将此目标落实得相当艰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关键是教师将语文课程教学中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漠视与弱化。由于这一目标在文字表述上的空泛,语文教师很难将课程目标和课堂目标做到有效的衔接,这样教学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情感的荒漠化、边缘化,语文课程教学“人文性”的落实将无从谈起。故此,本文将从“情、趣、理”三个方面谈谈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践行,期望着师生一起在语文课堂引领中做无钱的富翁,做精神的贵族,打造真正属于语文的弥足珍贵的课堂。
关键词:情与趣;趣与理;理与情;成功和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0-128-1
一、语文教师应该让“情”成为大多数课堂最有效的载体
好多语文老师应该没少关注和思考过窦桂梅老师的充满激情的语文课堂,教师几乎在每一节语文课中都是用激情去充实课堂,用激情去渲染课堂,用激情去引领课堂,用激情去点燃生命,用激情去超越课堂,用激情去诠释语文!更难能可贵的是窦老师将这一切做得自然、真切,并使得学生在每一节课中的心路历程水到渠成,天衣无缝。当然这份“情”来自于教师对课文载体的深度理解,来自于教学积淀的博大精深,来自于对教育本质的朴实的遵循,更来自于对教育理想的执著追求!无论怎样,课堂情感渲染与渗透使得课堂的运行有了活力,有了生命!在讲解诸葛亮的《出师表》时,当我讲到诸葛亮为整个“刘氏集团”忠心耿耿、心无旁骛,为回报先主的知遇之恩,一家祖孙三代都奔赴疆场,泪撒疆场,血染疆场,为国捐躯,共赴黄泉(诸葛亮53岁,诸葛瞻36岁,诸葛尚19岁)之时,在悲怆的音乐声中,我教学语言近乎抽噎,好多女孩子禁不住泪水涌动……可以说平淡、浅层的言辞说教在基于理性思考中的这样的情感引领中显得捉襟见肘、苍白无力。
二、语文教师秉承并修炼教育情怀,让孩子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无限趣味
语文老师无不熟知于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精确理解,但在属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往往被教育的滚滚潮流所裹挟,刚刚毕业的优秀大学生往往不到三年便心甘情愿、义无反顾融入到现成的教学状态之中,迷失了自我,放棄了自我,被动地适应着现有的教学理念、教育姿态。有人说过“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造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来是人类共有的,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每个人有控制意义的不同的能力和不同角度,也表明每个人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可见,保持并呵护教师教育风格的多样性,才会让这个教育的世界五彩缤纷、异彩纷呈!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就拥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因为你的精彩而精彩,因为你的学生的精彩而精彩,而走下讲坛的那一刻,你才有理由成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曾清晰地记得毕业之后走向讲台的前一天晚上,我辗转反侧,彻夜难眠,脑海里不断追问着自己,明天的课怎么上?是口若悬河、慷慨陈词,还是娓娓到来循循善诱?是愤世嫉俗、不可一世,还是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还是?直到第二天早晨,我才理清了思路,笑着走进教室,不慌不忙,从容自信。课上只是提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请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学生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各抒己见,别具一格,课堂充满活力与情趣!记得有同学说,我是为我爷爷读书,我不想读书,我爷爷几巴掌把我扇到了学校!这类回答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最后我告诉孩子,读书唯一的理由是让我们在人世间与众不同,让别人对我们刮目相看!是的,我们把握、掌控了这个世界,也就创造、丰富了这个依赖教育的世界。
三、富有情趣的语文课堂绝对不能忽视对学生理性的引导和认知
随便翻阅众多教育理论和教育杂志,我们不难发现“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当前我们对教育现实的普遍认知或共同期待。静夜思之,难过之情油然而生!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几乎能用“光年”来形容!无可否认,这是一份教育憧憬,教育之旅,问题是我们的立足点是什么?我们教育的切入点在哪里?面对铺天盖地的现代版教育神话和的教育成果,“分数”、“升学率”、“上线生”、“达标率”“成功”“名校”成为这个社会大街小巷、众口皆碑的高频词时,我们有没有被教育潮流绑架的恐慌?多年来,我在恐慌中,好多时候言不由衷,好多时候仰天长啸,但我始终坚守着“育人”的终极期待,我深知也许我的每一位学生不是成功的,但是他们是成长的,他们在长大!在课堂《秋天的怀念》上,当说到作者被重病折磨时对母亲恶劣的心境时,他说到:“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读到这里,我故意放高了声调,孩子们若有所悟,我适时说了一句:“这个社会,我们唯一有一场永远不会输的战争,那就是和母亲的战争!”我关注着孩子们的神情,大多数悄悄低下了头。接着我“见缝插针”,布置了一道作业——回家之后,抱着你的母亲,结合今天所学课文带给你的感受,深情的说一句话,温暖你的母亲的心床!然后让你的母亲把这一句话发在我们的班级群里共享……晚上,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妈妈,您养我长大,我陪您到老!”霎时间,这句话得到了整个班级群家长的啧啧赞叹!那时那刻,我似乎真正理解了“教育”与“成长”的内涵。这个社会,当我们为校园欺凌事件百思不得其解之时,当我们为学生伤害老师大跌眼镜之时,是否能拷问一下我们的灵魂,是否能追问一下我们良知,是否在带领孩子们走向成功的路上,是我们丢下了他们成长的灵魂?
总之,真正有价值的语文教学,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自己求学之旅的终极感受,甚至决定着孩子们的人生走向和发展归宿。为此,我们将情与趣、趣与理、情与理适时融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在成长的同时走向成功,这是我们的渴望,更应该成为社会的共识。
[参考文献]
[1]周国平.人与永恒[M].作家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