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花生品种主要品质指标变异及分类
2019-07-02王春晓王鹏郑祖林矫岩林孙学武王才斌郑永美
王春晓 王鹏 郑祖林 矫岩林 孙学武 王才斌 郑永美
摘要: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来自花生主产区36个品种的品质指标变异特点,并根据产量和品质指标表现对品种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①不同品种脂肪含量为50.0%~55.4%,平均52.6%;蛋白质含量22.3%~27.2%,平均24.2%;油酸含量40.8%~56.1%,平均46.5%;亚油酸含量22.0%~36.7%,平均31.8%;油酸与亚油酸含量比值(O/L)1.13~2.55,平均1.50。②蛋白质含量与产量、脂肪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花生品质育种要突出专用,需同时打破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相悖的遗传连锁。③筛选出花育33号等8个高产高油型品种、天府20等6个高产高蛋白型品种。今后花生育种应紧紧围绕产业需求,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
关键词:花生;品种;品质;分类
中图分类号:S565.20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9)05-0029-05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作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花生用途的日趋广泛,对花生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保证产量持续提高的前提下改善品质已成为现代花生栽培的主要任务之一[1]。李仁崑等[2]比较了从外地引进的19个花生品种的品质,发现中粒花生品种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于大粒花生,但大粒花生的油酸/亚油酸比值(O/L)高于中粒花生。陈团伟等[3]对福建省9个主栽花生品种的品质成分分析表明,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2.6%~54.6%和24.7%~30.0%,两者呈显著负相关;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42.2%~49.5%和33.4%~38.0%,O/L比值为1.16~1.42。阳小虎等[4]分析了不同类型品种的品质性状,其脂肪含量为44.4%~55.1%,蛋白质含量为20.5%~31.6%,O/L比值为0.93~2.60。陈雷等[5]对河南省1983—2010年育成花生品种的品质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高油花生育种有所突破,油亚比有所提高,但高蛋白花生育种有待加强。上述研究表明,不同品种花生品质存在较大差异,通过选择种植适宜品种是提高花生品质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是未来花生生产发展趋势,而目前这方面报道甚少。本研究以来自花生主产区36个品种为材料,探讨不同品种品质指标变异特点以及品质性状与产量协同改良的可能性,以期为花生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5年在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试验基地(山东莱西望城镇)进行。供试土壤为棕壤。供试花生品种36个,是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南、广东和日本等近年来的主栽品种或新育成品种,编号及名称分别为:1、汕油523;2、远杂9307;3、天府20号;4、山花10号;5、青农黑;6、花育28号;7、仲恺花1号;8、仲恺花4号;9、仲恺花10号;10、潍花6号;11、天府22号;12、冀花4号;13、冀花8号;14、豫花9719;15、豫花14号;16、山花8号;17、山花9号;18、花育36号;19、花育33号;20、日花1号;21、湘花2008;22、禹花1号;23、潍花2000-1;24、日本千叶半蔓;25、潍花104;26、花育20号;27、青红101;28、冀花5号;29、花育1020;30、白沙1016;31、冀花6号;32、花育22号;33、花育39号;34、山花7号;35、豫花9326;36、鲁花11号。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20m2。
试验田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垄距85cm,垄高10cm,垄面宽50~55cm。垄上种2行,垄上行距30~35cm,穴距20cm,每穴2粒种子。播种前施三元复合肥750kg/hm2。5月3日播种,9月份收获。其它措施按常规高产田技术规程进行管理。收获时按小区实收面积计产。
1.2测定指标及方法
小区花生荚果晒干后,随机称取1kg剥壳,取籽仁进行分析化验。粗脂肪、粗蛋白、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按GB/T5512—1985[6]、GB/T5511—2008[7]、GB/T17377—2008[8]和GB/T17376—2008[9]的方法进行测试。
1.3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Excel、DPS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花生品种品质指标变异分析
2.1.1脂肪、蛋白质含量变异供试花生品种脂肪含量为50.0%~55.4%,平均(52.6±1.14)%,变异系数2.2%。其中天府22号脂肪含量最高,其次为豫花9719、花育1020和仲恺花4号,含量均在54%以上,白沙1016最低。蛋白质含量为22.3%~27.2%,平均(24.2±1.25)%,變异系数5.2%。其中仲恺花10号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为白沙1016和山花10号,含量均在26%以上,天府22号最低(图1)。
2.1.2油酸、亚油酸含量变异供试花生品种油酸含量为40.8%~56.1%,平均(46.5±4.20)%,变异系数9.0%。其中花育20号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潍花104和花育39号,含量均在54%以上,远杂9307最低。亚油酸含量为22.0%~36.7%,平均(31.8±3.56)%,变异系数11.2%。其中花育36号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仲恺花1号和白沙1016,含量均在36%以上,花育20号最低(图1)。
油酸与亚油酸含量比值(油亚比,O/L)为1.13~2.55,平均1.50±0.34,变异系数22.6%。其中花育20号最高,其次为花育39号和潍花104,比值均在2.0以上,仲恺花1号最低。
2.2不同花生品种品质指标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由表1看出,花生蛋白质含量与产量、脂肪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油酸含量与亚油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O/L呈极显著正相关;亚油酸含量与O/L呈极显著负相关。
2.3供试花生品种分类
2.3.1基于产量与脂肪含量分别以供试花生品种产量和脂肪含量平均值为分界线,将品种分为高产高油、高产低油、低产高油和低产低油4种类型。其中花育33号、天府20号、天府22号、日花1号、潍花2000-1、豫花9326、禹花1号和花育39号8个品种属于高产高油型,占供试品种的22.2%。该类型品种的平均产量和脂肪含量分别为5399.4kg/hm2和53.5%,比供试品种总平均值分别高8.8%和0.9个百分点。山花9号等12个品种属于高产低油型,占供试品种的33.3%。高产低油型品种的平均产量和脂肪含量分别为5647.7kg/hm2和51.9%,比供试品种总平均值产量高13.8%,脂肪含量低0.7个百分点,比高产高油型低1.6个百分点。远杂9307等7个品种属于低产高油型,占供试品种的19.4%。该类型品种的平均产量和脂肪含量分别为4359.5kg/hm2和53.9%,比供试品种总平均值产量低12.1%,脂肪含量高1.3个百分点。其余9个品种为低产低油型品种(图2)。
2.3.2基于产量与蛋白质含量以供试花生品种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分界线,将品种分为高产高蛋白、高产低蛋白、低产高蛋白和低产低蛋白4种类型。其中天府20号、冀花4号、冀花8号、湘花2008、青红101和日本千叶半蔓6个品种属于高产高蛋白型,占供试品种的16.7%。该类型品种的平均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419.0kg/hm2和24.8%,比供试品种总平均值分别高9.2%和0.6个百分点。花育22号等14个品种属于高产低蛋白型,占供试品种的38.9%。高产低蛋白型品种的平均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675.2kg/hm2和23.2%,产量比供试品种总平均值高14.3%、蛋白质含量则低1.0个百分点,比高产高蛋白型低1.6个百分点。山花8号等10个品种属于低产高蛋白型,占供试品种的27.8%。该类型品种平均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051.7kg/hm2和25.6%,产量比供试品种总平均值低18.4%、蛋白质含量高1.4个百分点。其余6个品种为低产低蛋白型品种(图3)。
3讨论与结论
3.1供试花生品种品质主要指标变异性分析
我国花生50%以上用于榨油,40%用于食用,其中有30%用于食品加工[10]。油用花生要求脂肪含量高,而食用又需要蛋白质含量高。花生品质性状主要取决于基因型、环境条件及农艺措施。本试验中,不同品种的脂肪含量在50.0%~55.4%之间,最高与最低相差10.8%;蛋白质含量在22.3%~27.2%之间,最高与最低相差22.0%。不同品种间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差异明显高于光照[11,12]、水分[13,14]和温度[15]等环境条件及施肥[16-21]、化控[22-25]和种植方式[26-28]等农艺措施对花生品质的影响。油酸、亚油酸含量以及O/L比值也有类似的表现。表明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大于环境对品质的调控效应。因此,品质的提高应以遗传改良为主途径。
另外,本试验中,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此结果与陈团伟等[3]的结论一致。表明品质育种要朝着专用型方向发展。试验同时发现,蛋白质含量同时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这有可能是目前高蛋白育种进展滞后于高油育种[5]的原因,打破这一连锁,是未来高蛋白育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也是花生品质的重要指标,二者呈极显著负相关。油酸含量高,有利于花生贮藏,亚油酸含量高有利于人体健康[3]。一般认为二者的比值(O/L)以1.5左右为宜[29]。本试验中,O/L比值平均1.5,总体适中,但不同品种差异较大,变幅在1.13~2.55之间。
3.2基于产量和品质指标的花生品种分类
随着花生产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花生正朝着专业化生产方向发展,油用和食用花生要求在单位面积上能生产出更多的油或蛋白质,产量和脂肪(或蛋白质)同时提高会大大提高专业化生产的经济效益,是未来花生生产发展的方向。阳小虎等[4]研究表明,在龙生型和普通型花生种质中有可能同时获得高产高蛋白质的材料,在普通型和珍珠豆型中存在获得高油、高油亚比材料的可能性。表明,产量与品质(或品质指标间)存在着同时提高的潜力。本试验筛选出花育33号等8个高产高油型品种、天府20号等6个高产高蛋白型品种。今后花生育种应紧紧围绕花生产业需求,在兼顾产量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品种的品质潜力,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才斌,万书波.花生生理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李仁崑,郭远,胡家峰,等.北京地区花生引进品种的品质性状分析及评价[J].作物杂志,2013(2):147-151.
[3]陳团伟,康彬彬,苏丽青,等.福建省花生主栽品种的营养品质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1):141-145.
[4]阳小虎,韩文斌.花生几个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研究[J].中国油料,1994,16(1):57-59.
[5]陈雷,吴继华,李可,等.河南省花生品种品质演变趋势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1):49-52.
[6]国家标准局.粮食、油料检验粗脂肪测定法:GB/T5512-1985[S].1985.
[7]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谷物和豆类:氮含量测定和粗蛋白质含量计算凯氏法:GB/T5511-2008[S].2009.
[8]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GB/T17377-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9]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GB/T17376-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