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2019-07-02王军燕波涛孟韬王阳孙珊珊
王军 燕波涛 孟韬 王阳 孙珊珊
摘 要: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及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设背景下,通过定性分析廊坊地区高校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优化廊坊地区高校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策略。
关键词: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廊坊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3.013
1 引言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正式提出“大众创业,萬众创新”,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拉动经济“双引擎”概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发展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做好创新创业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促进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跃度。2015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普通高校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业教育在国内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廊坊地区地处京津连接的关键区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非首都功能疏解及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设为廊坊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实质性正向影响,廊坊地区因优越的区位因素承担着承接北京部分疏解产业并升级转型自身产业功能,受北京行政副中心经济带动及辐射影响,以及与京津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联动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效,廊坊地区市场经济面临着历史性的机会和众多挑战,因此本地高校创业教育应如何扎根这片沃土,把握时代机遇,为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助推作用,成为本地高校创业教育应该慎重思考的重大问题。
2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意识较薄弱
廊坊地区内拥有近20所各类高等院校,但绝大部分高校隶属关系都不属于本地区,例如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等学校隶属中央部委院校,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廊坊师范学院等属于省部共建或省属院校,以及一些坐落于东方大学城中其他地区高校的分校等。因此从高校隶属关系来看,这些高校具有明显的特色,有些属于隶属原因保留了部委的特色专业,有些发展成综合性大学,有些分校也仅仅是异地办学的需要,因此很多高校的发展并不十分重视服务区域经济,在人才培养方面着眼于部委及行业需要或参照更高水平高校标准定位全国人才需要设置人才培养方案,而忽略了地方经济需求。创业教育属于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学校教育培养定位尚忽视服务地方经济前提下,本地高校创业教育更难以被重视并被赋予肩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任务。
2.2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与本地产业发展匹配度较低
廊坊地区一、二、三产业配置比例为6.5∶43.8∶49.7,属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发展占比较高的地区,伴随北京部分中高端产业疏解至本地区,地区产业升级及转型将会提速,但地区内高校创业教育目前更多的是瞄准并参照全国创业教育生态构模式设置创业类课程,培养学生创业实践、竞赛的第二课堂,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在学生创业机会挖掘及创业团队建设上较少结合本地产业进行特色创业,并较多以电子商务模式面向区域外甚至全国市场,创业教育与本地产业发展匹配度较低。
2.3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与本地企业合作效率较低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更多对接部委、行业、河北省以及主校区服务对象开展创业教育,指向性较为明确,因此本地高校与企业对接层面,更多受以隶属关系因素影响。本地企业走进本地高校进行产、学、研、创活动束缚和障碍因素较多,地方高校与存在关起门办大学的现象,因此与高校在与本地企业在企业家导师指导、创业投资基金投入、产品设计及创新等领域合作交流项目较少,本地企业在本地高校也难以获得人力资本,创新创业的职称,双方很难形成高效互动率局面。
2.4 地方政府对本地区高校创业教育支持力度较低
廊坊区域内高校隶属关系决定了地方政府与高校关系类型,大部分高校行政级别为正司局级,而本地政府区县基本在正处级,在对话与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行政体制障碍,同时由于财政拨款和人事管辖权不属于地方,地方政府很难实质性对高校的发展规划进行干涉,久而久之地方政府对辖区内高校支持力度缺乏内在动力,在创业教育领域支持度更多流于形式。
3 优化地方高校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策略及建议
3.1 地方高校应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意识
习主席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廊坊地区内高校行政隶属虽然只有较少本级政府有管辖权,但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本地区资源支持,高校在发展过程中消耗了本地大量的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本,因此,本地高校在依托地方发展的同时要树立服务本地经济发展的意识,切实在完成学校隶属单位或行业需求任务时,发挥自身优势与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创业教育本身所产生的知识溢出作用和所代表的创新因素,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和新动能,高校创业教育在促进自身不断发展和迭代过程中更应该与本地区经济、社会、人口及自然资源相融合,因此本地高校必须意识到高校创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必备条件。
3.2 加强创业教育生态体系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廊坊地区产业转型及提升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利好及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移和北京行政副中心建设的客观因素,部分优质中高端产业已经或即将落地,但承接产业能否留住并较好发展,迫切需要本地形成较好的产业规模优势、相对竞争优势,并打造较为完整的产业配套措施及拥有良好的人力资本因素支撑,因此本地高校创业教育应立足并抓住产业转型时机,在打造本校创业教育体系时,在创业类课程体系配置、创业实践、创业竞赛和创业孵化方面有意识引导学生发现因产业转型带来的创业机会,迎合产业升级需求,打造一套以本地产业升级为核心的、完整的和实用的,从市场分析、创业机会识别、创业模拟、创业实训、创业竞赛及创业项目孵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创业教育生态体系。
3.3 加强地方高校与本地企业合作力度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系统内和系统外人、财、物、信息流的有效交换,因此地方高校应真正落实“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廊坊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其辖区内具有例如燕郊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基地,拥有国内众多跨国、国有及民营企业,企业资源集聚而具有优势,因此将区域内企业的知识、人才资本、基金投资等资源合理“请”到高校,进教室、进课堂,走进创客学生的学习、模拟、实践和孵化全过程具备成熟的条件。同时让创客学生走进企业,切身感受企业的设计、生产及管理,培养创客学生创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形成创业教育生态环境与本地企业环境的良性互动,共享、共建、共赢和共同发展。
3.4 加强地方政府对地方高校支持力度
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需要地方政府提高对高校的支持力度,虽然地方政府在人事及财政上对地方高校没有管辖及支持的权利和义务,但高校作为地方智力及资本输出组织与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区域发展的智力及文化名片。地方高校也希望当地政府为其做好政策扶植及政务服务,双方都有合作的意愿和基础,但毕竟高校创业教育体量较小,智力输出效果对社会及经济发展是潜移默化且具有长期性,但又无法具体量化形成地方政府政绩,所以更需要地方政府在高校创业教育与地方资源对接、互动共同发展上在政策、资金、平台及效率方面予以更大支持。高校创业教育也应在国家创业教育大战略背景下,借鉴北京行政副中心与“北三县”“四个统一”的政策示范效果,打造更具建设性的与地方政府交流和合作模式,共同推进本地高校创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R].中国政府网,2015.
[2]吴晓华,王素君,彭建强等.河北经济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