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哺教育”对促进中职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的成效研究现状探析

2019-07-02龚漱玉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职业精神职业技能融合

【摘要】文章就对“优秀毕业生反哺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后基于满意度调查,从职业纪律、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作风四个维度对该模式对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的成效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途径。

【关键词】职业精神  职业技能  反哺  融合

【课题项目】本文系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科研规划项目2015-2016年度课题“课堂中‘反哺教育促进中职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的成效研究”(课题编号:D16002)的阶段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174-01

职业精神是一个人对职业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学生进入职场必备的素质[1]。目前,部分中职毕业生职业精神严重缺失现状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如果要实现中职毕业生由“学生”到“职业人”角色的顺利转变,中职学校改革办学模式势在必行[2]。

一、成效研究分析

(一)对象

以我校食品生物工艺与检测专业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食品微生物检验检测》课程进行了教学实践,进行满意度调查。

(二)内容与方法

从职业纪律、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作风四个要素着手,研究内容主要为两个方面,即以一堂课为例,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和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调查学生对总体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最终,根据李克特五分制量表统计计算学生满意度并分析原因。

调查主要通过两种方法进行,即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分别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和总体教学满意度进行调查。

(三)设计与取样

设计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总体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问卷,在课后对受试班级中的20位学生进行调查。将调查问卷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五个等级进行统计计算,满意度的认定标准为≥70%。

(四)研究结果分析

1.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调查

随机选取了20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各技能点与相应的职业精神融合效果的满意度指数均大于4.30,表明学生对“反哺教育”促进中职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的成效较满意,超出期望。

2.学生对总体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调查

经数据整理计算得出学生对优秀毕业生所展现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满意度指数为4.78,学生从优秀毕业生的教授后自身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融合效果满意度指数为4.70,得出课堂中“反哺教育”促进中职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满意度指数为4.72,在李克特五分制量表中属于较满意(超出期望),满意度为94.4%。

二、阻力因素及解决途径

(一)企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优秀毕业生工作的企业不感兴趣,认为自己以后不一定去这家企业实习,为何要去了解它,导致课前优秀毕业生在网上发布企业文化、工作岗位信息等,没有能引起这些学生的注意,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就无法促进他们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因此,教师应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优秀毕业生所在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带领学生积极深入企业现场参观,并由优秀毕业生进行现场介绍,将书本上的职业精神转变成可感知、可触摸的东西,深入体会企业文化的精髓,逐步增强学生的企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优秀毕业生工作学习经历的认同感

首先,学校、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建立了长期的、持续不断的联系,追踪优秀毕业生的足迹,挖掘他们的先进事迹,树立毕业生的优秀典型。宣传优秀毕业生事跡,不仅其本人受到激励,更是在学生中树立了榜样,形成了强有力的“爱国、成才、奉献”的舆论导向。其次,邀请优秀毕业生在班会、德育课上与学生互动,介绍他们的经历,解答学生的疑问。最后,建立优秀毕业名册,建立信息网,通过建立优秀毕业生就业回访机制,增加优秀毕业生反哺母校频率,扩大优秀毕业生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让学生逐步被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人生感悟等感化,从而增加其对优秀毕业生的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职业精神的认知程度

首先,发挥公共基础课的基础和引领作用。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方面起着基础和引领作用。

其次,加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针对性。应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职业精神培养目标,将职业精神内容渗透到全部专业课程标准中,在教学环节中安排一定时间加强对职业精神的教育。

最后,强化实践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实践教学既是中职学生职业技能水平提高的重要环节,又是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入学教育军训、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及社会实践的真实或仿真环境中,感受和尝试履行相关岗位职业精神要求,提高对职业精神的认同。

(四)职业技能学习的兴趣程度

优秀毕业生和教师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技能学习的兴趣,再进一步培养学生规范的职业道德,直至逐步形成职业精神。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优秀毕业生和教师可采取由简入难,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董煜峰.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2]张玲,王其昌,杨晓雷. “走出去,请进来”, 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3(47).

作者简介:

龚漱玉(1980-),女,上海人,上海科技管理学校教师,硕士。

猜你喜欢

职业精神职业技能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职实践教学的多重关系研究
论体育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素养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