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低结构材料 助力创造性表达
2019-07-02孙婉贞
孙婉贞
【摘要】幼儿园音乐区是幼儿自由感受、体验和表达的独特空间,无拘无束的音乐创造性表达不仅提升其音乐能力,又有助于健全人格。为了促进幼儿音乐创造性表达的发展,笔者认为可通过投放适当的低结构材料,加上教师的有效引导予以实现。文章结合笔者教育实践,对如何运用低结构材料促进幼儿音乐创造性表达展开探讨。
【关键词】低结构材料 幼儿 音乐区 创造性表达
【基金项目】本文是福建省幼儿教育学科教学带头人培养基地研究课题《音乐区中运用低结构材料促进幼儿创造性表达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17yjxkd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9-0211-02
创造力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也将是未来一代的重要竞争因素。身为教师的我们应高度重视在孩子启蒙教育阶段对其创造能力予以启发和培养。音乐方面的创造性表达作为幼儿创造力的表现方式之一,有时是对熟悉歌曲的改编,有时是运用道具自编各种动作,有时是对乐器的自由探索与随乐表现。这些自由自在的音乐创造行为表达了幼儿自我,让其获得极大的乐趣和满足,既提升其音乐能力,又有助于健全人格。
音乐区正是支持幼儿自由感受、体验、表达艺术感受的独特空间,材料投放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说来,根据材料的结构化程度可以分为高结构材料、低结构材料和无结构材料。华爱华教授认为,幼儿在使用高结构游戏材料时更多的是模仿,而在使用低结构材料时较多的是创造[1]。实践表明,低结构材料因其结构简单、可变性大、功能多元、操作性强等特点,能成为助力幼儿创造性表达的有效材料,我们应该充分开发低结构材料的价值,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一、低结构材料与自由氛围相结合,激发创造性表达的内在动机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伯格发现,个体的兴趣和动机是使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驱动力。活动区原本就是幼儿自由活动的空间,宽松自由的氛围是幼儿创造性表达的心理基础。但是,有的教师习惯于掌控幼儿的游戏,总会在幼儿游戏过程中随意介入和指导,导致许多幼儿一见到老师,就畏缩得不敢表达了。投放低结构材料的初衷,是希望材料的多种可能性唤起幼儿的各种经验,使其产生新的想法和做法,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然而,成人过多的干涉只能遏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之逐步弱化。因此,教师应适当退位,提供给幼儿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消除幼儿受评判的紧张情绪,使他们可以尽情地自由创造[2]。这样,创造的灵光才会闪现,创造的行为才会持续。
同时,教师应以儿童的视角看待创造性表达,尊重幼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运用材料表达想法和思考。也许幼儿的想法十分稚嫩、动作十分笨拙,但只要是他们独特的表达,就是有价值的。教师应以欣赏者的姿态,报以微笑的眼神、肯定的话语、温暖的支持,幼儿的创造性表达才能继续油然而生。
二、低结构材料与幼儿发展水平相结合,引发不同年龄幼儿的创造性表达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不同年龄的幼儿对低结构材料的选择会有不同的偏好,我们应充分把握幼儿的发展特点,不同侧重地投放低结构材料。
小班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特点,那些颜色鲜艳、特征明显、暗示性强的材料,很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欲望。比如:鲜艳的彩带、漂亮的花夹子、清脆的摇铃等,都是小班幼儿喜欢反复摆弄的玩具。这些材料本身虽然是高结构,但是我们鼓励和引导幼儿低结构的运用材料,以引发各种不同的表达。比如,幼儿会经常拿着纱巾或彩带随乐挥舞,感受材料柔软特性的同时,尝试着不同动作、不同节奏的舞动;有时会将花饰拿在手上、戴在头上、别在衣服上,用不同方式装扮自己,开心地跳舞……丰富的形象性材料给幼儿感官刺激,让幼儿产生直觉想象,在与材料互动过程中引发初步的创造性表达。虽然小班幼儿往往停留在单一材料的使用上,但在反复尝试之后,幼儿感知了材料的各种表达可能,体验着材料与音乐的关系,从而,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萌发。
对于中大班的幼儿,低结构材料投放在多样性基础上,要更加侧重材料的组合投放,让多种材料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引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拓展运用材料的多种可能,丰富创造性表达。比如:中四班音乐区中投放了低矮的绿色屏风、纱巾、小花小草等材料,孩子们反复摆弄之后,他们从材料的相互关系中产生联想,孩子们有的扮蝴蝶,有的扮小花,自发地进行歌表演《蝴蝶找花》。“蝴蝶”一边唱着歌,一会儿从“花”旁飞过,一会儿和“花儿”打招呼,一会儿采花粉,“花儿”则跟着节奏摇晃着脑袋,不时地和“蝴蝶”做各种互动,创造性表达层出不穷,不亦乐乎!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创造性思维不断拓展,投放的低结构材料之间可以有更加多样的联系,从而提升创造性表达的复杂性。
三、低结构材料与音乐情境相结合,支持富有美感的创造性表达
材料与音乐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音乐引发想象,低结构材料作为想象表达的媒介,在音乐与表达中建立了链接。当教师收集幼儿喜欢的音乐时,就应设想哪些类型的材料可能和这些音乐产生链接,可以帮助幼儿感受和表达音乐的美,体验音乐的精神内涵。比如,在舒缓的音乐情境下,幼儿会更喜欢运用纱巾、飘带等,舞动出柔和流畅的线条;在活泼的音乐情境下,幼儿更有可能把自己扮成可爱的小动物、选择好听的打击乐器;在雄壮的音乐情境下,幼儿可能会戴上军帽,拿着指挥棒,随乐做出有力的动作等等。因此,教师在进行活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时,既要考虑材料的外形美,还要考虑材料的音效美[3]。并且关注各材料之间的音效组合是否和谐,从而支持幼儿符合音乐美感的创造性表达。
四、低结构材料与游戏过程相结合,推动创造性表达深入进行
低结构材料的投放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追随幼儿自主游戏进程而不断补充与调整,让低结构材料满足幼儿游戏日益推进的需要,并有可能成为下一步游戏的基石。比如:大二班的几个女孩子特别喜欢在音乐区表演《巴拉拉小魔仙》这首歌,老师有意识投放了纱巾、头饰等材料,孩子们便运用这些材料装扮成小魔仙的样子。一番表演之后,她们想增加道具和服饰,于是找来各色即时贴,装饰用纱巾做成的服装,又发动同伴找来彩条、小棍子、自制项链等,有的将彩条束起当成假发戴在头上,有的将彩条和小棍当作魔法棒。增添了各種装扮和道具之后,她们的动作更加丰富,一边唱着歌,一边交替进行着转圈、挥棒、甩裙摆、摇头、摆手等动作,让身上的装饰随着音乐和舞步有节奏地晃动着。接下来的活动中,她们还尝试着变化队形、选出领头人,展现了丰富的创造力,随着游戏过程的不断推进,一个充满创造性表达的作品随之产生,吸引来了许多小观众和他们崇拜的小眼神,表演的孩子们获得了极大的自信。
综上所述,教师在音乐区中投放低结构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幼儿创造性表达的需求,创设自由宽松的氛围,结合幼儿发展特点和兴趣,随着游戏进程的推进,不断优化低结构材料的投放策略,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感受音乐的美好,探索低结构材料的运用方式,从而实现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为今后成长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张兰.试析音乐律动区中激发幼儿创造性的策略[J].早期教育·教科研,2016, (01):30-33.
[3]叶屏屏.幼儿园音乐区域活动材料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