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重庆高考作文命题提升体系与实效策略探究

2019-07-02刘光明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0期
关键词:新课标

【摘要】自习总书记上台以来,在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中文热的潮流,中国诗词大会栏目以及咬文嚼字节目红遍大江南北,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作为中华文化载体的语文的地位越来越高,甚至有人提出了高考语文分值增重的建议。新课标下的语文高考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尤其是高考作文更是重中之重,对学生发展和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而提升作文命题体系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课标。笔者试以重庆作文命题为出发点,探究重庆作文命题的基本理论,分析目前重庆高考作文命題的现状以及成因,试图构建重庆高考作文命题提升体系,提出高中实效作文命题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  高考作文命题提升体系  高中作文命题实效策略

【课题项目】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教育研究专项课题项目,“新课标下的高考作文命题研究——以重庆为例”(2013-KS-012)。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72-02

一、学理性探究:新课标下重庆作文命题基本理论探讨

我整理了近十年的重庆高考作文的题目,2018年重庆高考作文是对战机的防护,2017年是根据古诗句自拟文,2016年高考题目是如何提高语文素养,2015年则为感动重庆人的人物,2014年则是以租房为题目,近十年的题目还有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自嘲,酸甜苦辣说高考,在自然中生活等。

近些年重庆作文命题的目光逐渐的投入到重庆当地,投向到了考生熟悉的教育、社会等各个领域。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尊敬平凡人中的精彩人生,使学生能够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成为平凡但并不平庸的人,成为可以获得社会认可的人。作文命题也遵循了时代性、开放性、创新性、可写性、情思性的理论要求。

新课标下,重庆作文命题也更加关注学生。逐渐地向以学生为本的方向进行转变,提倡自我认识以及自我期待,关注学生自身的价值理念是近些年作文命题的基本理论之一。也逐渐的提出了自然与人类发展理论,试图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自然,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总而言之,近些年,在新课标下的重庆作文命题基本上遵循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以及时代性、创新性、思想性的理论进行命题工作。

二、现状成因探究:重庆高考作文命题现状及其成因

(一)重庆高考作文命题现状

重庆现行的作文命题很大程度上束缚了语文的教学,重庆高考作文命题总体上是围绕着语文素养、高考等进行设定,虽然近些年有所改变,但是总体上依旧采用这种单一的模式。这种命题方式使高中语文教学紧紧围绕着高考、教育这一活动进行有目的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师也在作文命题的指挥棒的指导下,进行传统式的作文教学,教学内容十分的单调并且枯燥,使学生以及教师成为了语文作文分数的奴隶。虽然此种模式的作文命题保证了学生拥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操作技能,但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潜能、文化素养、价值观以及时政素养、理性思维等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按照固定的模式进行发展。这种标准化的命题,使一个个富有特色的、富有潜能的个性化学生成为了一个个高考的合格产品,满足了应试的需求,却未考虑现实社会的需要。

新课改马上就要进入一个关键性的改革阶段,虽然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点深入到了每一个语文教师的头脑之中,但是可以通过视角的转化,把目光从理论的说法中转入到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但是在重庆高中作文教学实践中,部分语文老师仍旧无法突破应试教育的枷锁,陷入到了一个理论性的误区。并且作文定位出现失控,由于目前命题模式比较单一,所以将大多数时间放入到了语文其他的教学之中,形成了一个极度尴尬的局面。这是目前重庆作文命题的现状,它急需进行改革和创新。

(二)重庆高考作文命题背后的原因

1.命题教师思想滞后

重庆现在语文高考是全国卷,部分高中语文教师因其自身素质受限,尤其是新课改之后,文化水平稍低,思想转化慢等,导致命题思想跟不上时代要求,与新时代连接不到位。作文命题思想停留在教材表面层次,命题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没有办法向学生与教师传递命题的实际含义,达不到理想的命题效果,教师命题思想的滞后导致了与高考命题的种种冲突问题。

2.缺少完善的反馈评价机制

命题组命题内容指向不明,命题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是很了解,教师之间也缺乏信息的沟通,导致学生作文命题存在某些模糊点。命题组与学生以及教师之间没有建立起很好的链接,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交流探讨。

3.高中作文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还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没有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这不利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先告诉学生作文的中心思想,再进行分析,这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思想,也就导致了作文命题不敢于去突破,不敢于去创新,只能墨守陈规。

三、建构性探究:重庆高考作文命题提升体系探究

(一)命题内容探究

高考作文在内容层面逐渐贴近生活、其中思想性是重心。考查的内容逐渐的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教学的发展。但是,目前未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所以首先要关注构建个体与时代精神,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生活。还要与社会热点相衔接,关注历史、时政、教育、价值观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除此之外,还应该关注哲理文化、生态自然、想象创新等各个方面,关注文化、文学以及哲理性问题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理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关注生态自然,可以从人与自然,人物动物以及自然灾害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可以从图表作文以及抽象作文入手。

其次,要进行命题内容导向体系的建构,要构建一个以人文思辨为基础,以时代主流精神为导向的命题体系,要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适当的融合人文思辨内容。也就是既要引导学生弘扬优秀的优良传统,也要进行思辨训练。也就是一方面要立足于时代发展,立足于实践,另一方面要开阔自身思路,重温经典,激发思辨能力。

最后,也要關注学生的个体尊严,个体独立性要得到社会的尊重以及认可。突出平民意识,这是我们时代发展的标志,要在作文命题中有所体现。

(二)命题形式探究

高考作文的形式主要有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图画作文、材料作文等多种形式,近些年的高考作文出现了命题作文的倾向,也就是呈现出一种单调的情况。一方面是要关注命题演变的趋势,未来的方向应该是更加多元更加复合,从单一的命题转为材料式作文。另一方面则是关注命题形式的审题方法。其次,要注意高考作文写作的规范性,要准确的进行作文立意,使学生从小处入手,逐渐加深立意。

(三)评分标准层面

科学的评分标准有助于提升高考作文的质量,也有利于新课标下语文作文教学的规范。评分标准实际上就是作文教学的方向标。首先要了解评分标准的发展方向,评分标准从单项的评分转变为了综合性的评分,更加关注学生的整体水平的培养和个体能力的提升。其次,要对评分细则进行有效的完善,以便于为教学提供更加细致的指导,更好的引导作文教学的发展。再次,要避免高考作文评分的差异性,一是要统一评分标准,二是要统一思想内容,三是要提升作文评分小组的总体质量,四是要对评分小组进行合理的培训,减少他们的失误率与误差,提升作文评分的质量。

四、构建重庆高中实效作文命题策略

(一)提升命题教师的文化素养

命题教师除了自身的语文基础要坚实,还要多注意涉猎历史、人文、社会学、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加宽自己的知识面。因为作文所涉及的方面应该特别广泛,除了叙事、叙情、议论还可能涉及到历史、人文、社会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在进行命题之时,如果能结合命题的历史背景,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命题工作,那么效果将会大幅提高。

(二)转变老旧的教育思想,树立大语文观念

命题教师应当以一个全新的形象和心态去面对命题,明确学生才是作文的主体,命题教师在日常作文命题制作过程中以引导为主,不要再用那种“我是标准答案”的心态去进行命题,要营造开放式教育的氛围。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育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割的,在作文中,教师应当联系生活,使用多种方式去进行命题,必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结合当下的时政环境,进行命题,由此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课下多阅读,搜集资料,重视积累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由此感悟并掌握语文的规律。

(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命题内容与规范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作文教学结果,学生经常会以以往的作文命题为自己发展的导航,作文命题的价值理念也会影响学生的品行。古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命题的价值观念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对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所以,作文命题要把握好价值尺度,给学生做好良好的引导。

结论:此文,笔者以重庆高考作文命题为对象,分析了其的现状以及成因,进行了学理性研究以及建构研究。高考作文作为高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高考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未来教学的指导以及学生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笔者分析了近十年重庆高考作文的相关数据,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然而由于本人的能力和时间有限,文中部分结论值得进一步的商榷,希望各位不吝赐教,也希望能够以此引起广大同仁的关注,对作文命题进行科学的研究,共同提升作文命题体系的质量和引出实效的命题策略,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应强.中国教育研究的范式和范式转换——兼论教育研究的文化学范式[J].教育研究,2010(10).

作者简介:

刘光明(1972.05-)男,汉族,重庆人,副教授,研究生,重庆文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材研究。

猜你喜欢

新课标
新课标下初中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专辑出版
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对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