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岭:奏响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乐章

2019-07-02石建

共产党员(辽宁) 2019年11期
关键词:铁岭市铁岭机制

文/石建

铁岭市,地处辽宁北部,东依长白山哈达岭余脉,西临辽河,负山面水,沃野千里,以其雄厚的农业资源、丰富的煤炭资源和强大的电力工业,被誉为“辽宁粮仓”和“能源之城”。

2018年,铁岭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和省委具体要求,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工作实效,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深化。有效完成国家下达的化解产能年度任务,健全取缔“地条钢”长效机制,依法依规关闭年产能30万吨以下煤矿。围绕四大产业加速招商引资,以项目培育企业、发展产业、调整结构、促进转型,昌图30万吨燃料乙醇、丰源环保等重点项目取得明显进展。加大僵尸企业处理力度,努力盘活闲置资源。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升,铁岭保税物流中心首单货物顺利通关。形成7种产业扶贫模式,引入“收入保”和“健康保”组合保险产品,“健康保”产品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零负担”。推进各开发区(园区)落实“管委会+公司”模式,移交社会管理职能,突出经济发展职能,激活发展动力。

——“放管服”改革加速实施。进一步落实简政放权,市本级调整行政职权事项48项,其中取消5项,下放43项。出台《开展“最多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政务服务模式,通过容缺受理、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推动实现“最多跑一次”。实施“六零六不让”工作机制,出台解决群众“办事难”举措53项、企业“办事难”举措61项。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在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探索实行告知承诺制等改革。继续推进“多证合一”,实施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电子营业执照和名称便利化改革,企业开办审批时间大幅缩减。建立“项目管家”服务体系,为重点项目提供项目流程跟踪服务。

——大力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市属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明确了“1+1+N”改革框架体系,组建完成9家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并投入运营,实现了国有资产的有效整合和产业培育,完成了市属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增资扩股。引入政府和社会合作项目(PPP)模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和经营运作市场化。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通过增资扩股、出资新设等方式持股,建立健全股权流转和退出机制,保证员工持股公开透明。

——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县乡财政管理制度,制定推进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出台三年增量财力全返、土地收入全返、“飞地”招商等激励政策,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界定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乡镇财政收入持续增长。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加强项目库建设,强化财政绩效管理,实施政府支出经济分类科目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落实营改增试点、环境保护税、资源税等税制改革,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全面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完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

——加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建设铁岭现代物流基地核心区,编制《铁岭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意见》 《现代物流产业基地总体规划》。探索形成了“一体两翼”(“一体”:邮政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两翼”:邮政金融与邮政寄递)服务农村电商的新模式,有效助推了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科技创新后补助专项资金等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科技和经济结合。充分发挥财政科技经费引导作用,激发企业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探索建立科技创新项目后补助的财政资金扶持机制。加强创投基金直接投资科技创新项目资金的管理,制定《铁岭市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直接投资科技创新项目资金使用管理规定(试行)》,用好用活省创投基金,同时确保资金合理、合规、科学使用。推进科技服务方式改革,对科技计划管理实行全流程网上办公,引入第三方评估论证体系,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的全流程监督检查和责任倒查,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机构在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具体项目管理中的作用,科技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文化体制改革活力增强。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意识形态领域管理体制机制。健全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开展网络空间治理。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推动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积极支持发展文艺精品,铁岭演艺集团多个小品小戏入围央视综艺频道《我爱满堂彩》栏目,戏剧《剪窗花》参加辽宁省第十届艺术节展演,在全国打响“快乐铁岭”品牌。推动建设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体系。

铁岭市莲花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机勃勃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制度改革任务。出台《铁岭市生态红线划定方案及管理办法》,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内生机制。落实生态环境建设责任制度,建立党员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出台《铁岭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大力推广清洁能源汽车,加快淘汰“黄标车”等老旧车辆。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推动发电企业实施供热改造,域内华电铁岭电厂、清河电厂、调兵山煤矸石发电厂完成热电联产改造并对外供热。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实行“史上最严”排污准入机制,在全省率先核发火电、水泥行业首张国家统一编码排污许可证。集中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养殖粪污治理、生活垃圾处理等专项行动。

——民生领域改革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以居住地学龄人口为基准的义务教育管理和公共服务机制,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00%在流入地公办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围绕铁岭产业发展组建职业教育专业连锁集团,面向振兴发展培养人才、转化成果。制发《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完善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出台进一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和城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方案,全面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市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按进价“零差率”销售,全面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减少药品流通领域中间环节,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完善医保制度,城镇医保全面推行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按项目付费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复合付费方式改革,实现省级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新农合、大病保险“一站式”报销服务工作。加快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建立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启动就医跨省直接结算工作。

猜你喜欢

铁岭市铁岭机制
铁岭市烈士陵园
铁岭雷锋纪念馆
铁岭市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银冈书院)
铁岭关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铁岭市职工书画展部分参展作品
力挺赵本山的铁岭市委书记落马了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