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青山一片叶
2019-07-01王晓玉
王晓玉
人物简介
余德堂,男,1958年12月生。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主要从事绿化造林、世贷还款、森林防火、资源保护等工作,是一个在林业战线上奋斗了近40年的老林业人、老党员。2008年获“淳安县松材线虫防治指挥部执法先进个人”,2011年被淳安县林业局评为“十佳林业标兵”,2014年被中共淳安县委授予“十佳优秀机关公仆”等。
1981年,从丽水林业学校毕业的余德堂开始了他的林业生涯。20世纪80年代,淳安的交通被千岛湖的秀水阻隔,那时候他望不到110公里外的家,只能遥望青山,寄慰乡愁,从此一头扎进崇山峻岭之中。就这样,他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林业事业,尽心守护着片片绿叶。在片区乡镇领导和同事眼中,他工作的认真劲是出了名的。作为老同志,每当单位安排工作时,他总是积极响应,毫无怨言,不折不扣地完成。大家亲切地称他“余工”。
以林为伴勇当造林排头兵
“一辈子吃林业饭,做林业事,最不能疏忽的是老百姓的利益。”这是余德堂常挂嘴边的话。在每年的绿化造林工作中,为落实好基地,他一户一户走访,了解林农想法,一块一块跑山头、查地情,年年超额完成造林任务,被同事赞誉为“造林排头兵”。2013年,富文乡重坑村在吴山自然村新规划发展了油茶造林200亩、毛竹造林30亩。因为当时油茶造林和毛竹造林补助少,且林业的生长周期很长,不能很快出效益,所以林农的积极性不高。村两委干部再三做工作,但都落实不下去。无奈之下,村两委找到余德堂,请他帮助解决。余德堂翻越1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吴山自然村,同群众沟通、商量对策,前后7次上山协调、指导。通过他的努力,该村顺利完成了造林工作。据统计,自2013年余德堂联系富文乡以来,共完成绿化造林6900余亩,每年都能得到基地验收组肯定,并顺利通过验收。
以山为家甘做森林守护者
20世纪80年代末,淳安县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造林基地项目。到1997年,此项有偿投资回收成了当时林业的重要工作。但直至当年年底,上级下达给单位的回收任务依然没有进展。就在大家有畏难情绪之时,余德堂自告奋勇挑起重担。他发扬涉千山万水、走千家万户、说千言万语、想千方百计的林业“四千精神”,拿着账目清单,深入8个乡镇、56个行政村的980多农户家中,耐心细致做林农思想工作。有人不理解,有人挖苦讽刺,有人避而不见,他没有气馁,依然坚持上门做工作,甚至在除夕夜的上午,他还冒雪到左口乡芳桥村金尖自然村收款,赶到家吃年夜饭已是晚上7点40分。在一遍又一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工作下,他终于赢得了林农的理解和支持,当年就收回造林基地贷款105万元,为全县的林业投资回收工作打开了局面。
森林资源管理是林业的重头戏,淳安又是全省森林面积最大的县,其工作量可想而知,再加上当时没有先进的调查工具,使用的是万分之一比例尺的纸质地形图进行相关的地形勾绘,非常耗时耗力。2003年淳安县组织二类资源调查,余德堂作为业务干部,又担起了二类资源调查的重担。由于调查任务异常繁重,他是“白+黑”拼命地干。然而,他的妻子在那段时间却因为阑尾炎上了手术台。同事劝他回家看看,照顾几天再回来,也误不了大事。但他权衡再三,还是决定留在工作岗位上。作为调查组长,假如他一走了之,万一赶不上工作进度,那可是件大事。于是,他安排了亲戚照顾妻子后,自己又马不停蹄地干了起来。同组调查人员在他的精神鼓舞下,更是撸起袖子加油干。当年他所负责的地块被评为淳安县二类资源调查进度最快、调查质量最好的地块。
如今的他虽然已不再年轻,但是站里安排的工作,他总是积极响应。淳安森林面积大,防火工作压力也是异常严峻,特别是在清明、冬至及春节这些重大节日,他都要求放弃休息,坚守在岗位,巡防在山林。他凭着对林区地形地貌、森林资源的了解,只要一有火险发生,就会第一个出现在扑救现场。有一次,千岛湖镇灰灶山发生火情,在扑灭山火的过程中,他为了保护两位扑火同志,不慎将眼睛弄伤,因此住院治疗了1个星期,对此他毫无怨言。
以民为本乐做百姓贴心人
作为青溪林业站的老员工,38个春秋,他一直坚守在基层林业工程师岗位上,如一片叶子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芳华”。2016年,淳安县林业局推选农村第一书记的时候,又想到了已经57岁的他。领导再三强调,左口村现在就需要像余德堂这样有丰富农村经验的老党员去带队伍,希望他能到左口村带出一种团结干事的新风气。“组织上这么信任,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加油干呢?”余德堂说。
就这样,余德堂开始了他的“书记生涯”,虽然知道农村工作难,也早有思想准备,但是走马上任的第一天,他还是有些犯难,摆在眼前的困难要比他预想的多得多。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差,路灯坏了也无人修理,步行道安全隐患大也无人问津;村内留守老人比例大,留守问题严重。在查找到村里的这些问题后,他就在左口村“长住”了,发誓要给村子好好“治治病”。
要从根本解决问题,就要对村委干部进行“大换血”,只有将新鲜的血液注入,村里才能生气勃勃。但村委关系盘根错节,要梳理清楚,并不容易。2017年,正逢村委重新选举,通过公平公正的选举,新一届村委干部产生了,这批选举出来的班子,大多是文化素养好、肯为村里办实事的一批人,余德堂和他们在村民面前立下了军令状,一定要把村里的事情干好。
知易行难,在左口村显后至芳桥道路加宽工程中,牵涉到十几处建筑物要拆迁。左口村方某的一幢房屋应在拆迁范围内,因方某拒绝拆迁,严重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推进。后经余德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并承诺方某优先按照标准兑现补偿款,房子里面的东西由村干部无偿帮助搬移。方某终于同意拆迁,在协议书上签了字,房子顺利拆除。
为解决村里留守老人晚年生活困难的问题,他带领新班子,创建了一个“老年幸福园”,让子女出部分“托老费”,村里出部分资金鼓励支持。同时他还组织村里募集部分爱心款,一同为老人谋福,為子女减负,让家庭青壮年有更多精力从事生产和发家致富。“你们是不知道啊,老余有多好,自从他来到我们村后,修路、安路灯、建老人食堂、指导造林……没少给村里办实事,现在我们村的凝聚力可强了!特别是我们这些老人,感觉现在的生活非常幸福。”左口村村民感慨地说。
如今,余德堂这位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已年轻不再,60岁的他,依然在林业工作一线默默发光发热。“倘若把林业工作比作一棵大树,我就是这棵大树上的一片叶子,春夏有它的一点绿意,秋冬也有它的一抹色彩。有这点足矣!”这来自内心的诗意表达,正是余德堂对工作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