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性传播病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分析
2019-07-01梁少丽
梁少丽
【摘要】 目的 探讨淋球菌(NGH)、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单纯疱疹病毒(HSV-Ⅱ)、人乳头瘤病毒(HPV6/11)病原体检出情况, 给临床预防和治疗性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单纯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DNA定量检测。结果 1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总阳性率为32%(32/100), 其中淋球菌阳性2例, 沙眼衣原体阳性5例, 解脲脲原体阳性11例, 单纯疱疹病毒阳性6例, 人乳头瘤病毒阳性8例。不同年龄患者性传播疾病病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874, P<0.05)。21~30岁和31~40岁患者性传播病原体检测阳性率高。两两比较:21~30岁患者性传播疾病病原体阳性率高于≤20岁、51~60岁、>60岁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段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性传播病原体的检测, 对预防和治疗性病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性传播疾病是指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 简称性病。近年来, 我国性病病原体感染率不断上升, 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1, 2]。为了解本院门诊性病患者的分布情况和感染状况, 2016年10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中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对5种病原体进行了检测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门诊收治的1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 24例, 女76例;年龄16~65岁, 平均年龄(32.87±11.44)岁。门诊检查后立即收集样本, 包括阴道分泌物、尿道分泌物、病变刮出物涂片、疱液或生殖道赘生物, 均由医生采集后立即送检。排除混合感染病例。
1. 2 方法 通过荧光定量PCR仪检测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體、单纯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 根据相关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检测。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总阳性率为32%(32/100), 其中淋球菌阳性2例, 沙眼衣原体阳性 5例, 解脲脲原体阳性11例, 单纯疱疹病毒阳性6例, 人乳头瘤病毒阳性8例。见表1。不同年龄患者性传播疾病病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874, P<0.05)。21~ 30岁和31~40岁患者性传播病原体检测阳性率高。见表2。两两比较:21~30岁患者性传播疾病病原体阳性率高于≤20岁、 51~60岁、>60岁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年龄段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 中国性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单纯疱疹病毒、人乳头瘤病毒是性病的主要病原体[3], 常引起尿路或生殖系统感染, 可导致女性的免疫缺陷、癌症、不孕症、宫外孕、早产、死胎[4], 对男性患者可引起不育、附睾炎、前列腺炎等疾病[5]。
本文表1显示, 100例门诊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总阳性率为32%, 其中检出人乳头瘤病毒阳性8例, 解脲脲原体阳性11例, 单纯疱疹病毒阳性6例, 沙眼衣原体阳性5例, 淋球菌阳性2例, 与国内其他报道结果基本一致[6]。淋球菌在其中属少数, 这可能是因为淋球菌对抗生素相对敏感。
研究报告显示, 在正常性成熟个体中, 女性解脲脲原体寄生率可高达80%, 而男性寄生率仅为25%左右[7]。解脲脲原体一般为表面感染, 大多数不侵入血液, 患者无明显症状, 当免疫力低下或黏膜损伤时, 解脲脲原体大量繁殖发病, 其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可能与侵袭性酶和毒性产物有关。解脲支原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和不孕等。
根据本文表2、表3可见, 21~30岁和31~40岁年龄段患者性病病原体阳性率较高, 分析该年龄段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检测性病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51.6%和34.6%, 两者阳性检出可占总数的86.2%, 与国内有关报道基本一致[8-10], 分析该年龄段为性行为和生殖活动高峰期, 容易导因不洁性行为而感染这类疾病。因此, 这个年龄段是性传播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的关键人群。
综上所述, 加强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性传播病原体的检测, 对预防和治疗性病有着重要意义。在加强性病诊断的同时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积极防治性病, 减少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周钰娟, 李强, 蔡艳林, 等. 湖南省衡阳市未婚女性青少年流动人口生殖道感染及性传播疾病现状调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35):4277-4278.
[2] 周咏梅, 宋兴田, 王燕琳, 等. 山东省某市城区公共场所女性从业人员性传播疾病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2, 6(5):262-263.
[3] 吕世静, 陈文青, 方欲森, 等. 广东省不同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比较. 河北医学, 2005, 15(12):736-738.
[4] 陆丽苗, 熊流新, 梁伟琼, 等. 无症状性传播疾病对女性免疫不孕的影响分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 21(11):1585-1588.
[5] 何莲珠, 梁国明, 廖志冰, 等. 性传播疾病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的影响分析.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0, 14(3):269-271.
[6] 阿曼古丽·牙生, 李翠玲, 刘晓兰 等. 乌鲁木齐地区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溶脲脲原体感染情况调查.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0, 5(6):452-461.
[7] 崔辰莹.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体结果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 2013, 42(1):97-98.
[8] 关海军, 王晓霞, 董玉军. 性传播疾病检测结果与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23):83-84.
[9] 赵志军, 师志云, 赵颖,等. 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性传播疾病病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 8(14): 1705-1706.
[10] 潘春燕, 谢春英, 袁利.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特点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4):421-422.
[收稿日期:201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