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治疗中加用视觉训练的疗效分析
2019-07-01祁丽
祁丽
【摘要】 目的 研究在弱视治疗中加用视觉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 58例(58眼)弱视患儿, 按照先后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9例(29眼)。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视刺激训练,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视觉训练。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力水平。结果 对照组患儿显效 9例, 进步12例, 无效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2.41%;观察组患儿显效17例, 进步10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视力分别为(0.61±0.11)、(0.59±0.19);治疗12个月后,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视力分别为(0.80±0.03)、(0.94±0.15)。治疗前, 两组患儿视力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 观察组患儿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弱视患儿实施视觉训练, 能有效改善患儿视力, 具有更加优越的治疗效果, 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 弱视;视觉训练;视力;临床疗效
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效果不理想, 甚至较差, 因此, 临床上必须加大对弱视治疗的研究, 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手段, 促使弱视患儿的视力尽快恢复正常[1]。本文为了对视觉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8月收治的58例(58眼)弱视患儿, 纳入标准:①患儿5~14岁, 无认知精神障碍者;②患儿无其他全身性、眼部疾病;③患儿 3个月内坚持进行传统弱视治疗;④患儿经视力检查, 矫正视力均0.4~0.8且实力相差<2行;⑤患儿家长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按照先后就诊顺序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9例(29眼)。观察组患儿男18例(18眼), 女 11例(11眼);中度弱视(0.4~0.5)9例, 轻度弱视(0.6~0.8)20例;屈光不正性弱视8例, 斜视性弱视12例, 屈光参差性弱视 9例。对照组患儿男15例(15眼), 女14例(14眼);中度弱视(0.4~0.5)12例, 轻度弱视(0.6~0.8)17例;屈光不正性弱视7例, 斜视性弱视11例, 屈光参差性弱视1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眼科检查, 如视力、眼压、眼底检查等。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视刺激训练, 具体方法:①遮盖疗法:年龄<12周岁患儿采用标准的视力检查表进行视力检查, 对于检查结果:视力相差≥3行患儿, 给予6 h/d遮盖;对于视力相差≤2行患儿, 给予3~4 h/d 遮盖;对于视力相差无几的斜视性弱视患儿, 采用遮盖主导眼的方式4 h/d。并在训练过程中, 根据视力提高的情况, 适当调整患儿的遮盖时间。②串珠训练:对于患儿进行串珠训练, 保持2次/d, 且10 min/次。③红外调制闪烁弱视治疗仪治疗:采用传统的红外调制闪烁弱视治疗仪进行治疗, 5 min/(次·眼), 2次/d。
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视觉训练, 根据患儿的视功能检查结果形成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并实施综合性的视觉训练, 具体如下。①训练方向:训练较难方向(如集合不足者先训练集合再训练散开), 训练集合从周边视标到中心视标, 幅度训练而后进行灵活度训练, 训练过程中强调质量而不是数量。②调节功能训练:患儿眼睛调节和集合功能较差, 常出现不喜欢看书阅读, 或看书写作业容易疲劳, 可通过调节和集合功能训练改善患儿视力、视觉效果。常见的有镜片阅读、镜片排序、反转拍训练、字母表操、聚散球、裂隙尺等[2]。③单眼反转拍训练:采用负片(调节幅度一 半)~+2.50 D镜片、视标大小20/30调节视标卡, 对患儿进行训练, 训练方法:患儿手持翻转拍, 一正一负镜片阅读视标卡, 起点+0.50/-0.50, 完成20 cmp后, 每次增加0.50 D。④眼球运动训练:注视运动与追随运动训练, 及扫视运动训练。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视力水平。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国际标准E视力表5 m距离, 对患儿视力检查后进行判定。无效:患儿视力出现退步、不变或者提高程度较小, 仅有1行;进步:患儿视力提高, 提高为≥2行;显效:患儿视力提高到0.9及以上。总有效率=(进步+显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兩组患儿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比较 治疗前,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视力分别为(0.61±0.11)、(0.59±0.19);治疗12个月 后,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视力分别为(0.80±0.03)、(0.94± 0.15)。治疗前, 两组患儿视力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 观察组患儿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弱视是最常见的视觉功能异常疾病, 在临床上, 弱视患儿多见于学龄期儿童, 即使配戴眼镜也无法获得正常视力, 严重影响了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发育。关于弱视的治疗, 一直以来都是医学研究的重点,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3]。
相关研究表明, 对弱视患儿实施视功能训练, 能加速提高弱视患儿的视力, 缩短患儿治疗疗程, 并且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用[4]。弱视发病机制复杂, 且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 传统的治疗方法疗效有时不明显, 且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不能持久坚持治疗、反弹现象。而通过视觉训练, 利用视觉的可恢复性, 对弱视加以改善和治疗, 可起到自然恢复的效果[5]。通过大量临床研究证明, 通过视觉训练可明显改善弱视患儿的视力, 并且对于不同年龄段患儿, 均具有很好疗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弱视的视觉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 在治疗过程中, 必须要进行规范[6]。
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儿显效9例, 进步12例, 无效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72.41%;观察组患儿显效17例, 进步10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视力分别为(0.61± 0.11)、(0.59±0.19);治疗12个月后,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视力分别为(0.80±0.03)、(0.94±0.15)。治疗前, 两组患儿视力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 观察组患儿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弱视患儿实施视觉训练, 能有效改善患儿视力, 具有更加优越的治疗效果, 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尹峥, 夏旭光, 黄慕贞, 等. 视觉生理刺激联合立体视觉训练治疗儿童弱视临床观察. 国际眼科杂志, 2016(5):927-929.
[2] 尹崢, 夏旭光, 黄慕贞, 等. 视觉训练在日常验配中的应用.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6(11):138-139.
[3] 黎莞萍. 视觉训练在治疗弱视及斜视方面的应用价值综述. 当代医药论丛, 2014(3):65-66.
[4] 徐芳, 李云龙, 陈忠飞, 等. 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治疗儿童弱视效果分析. 河北医药, 2014(22):3416-3418.
[5] 袁海琴. 视觉训练在治疗弱视及斜视方面的应用价值探讨. 中国保健营养, 2017(10):365-366.
[6] 巫灵鲜. 视觉治疗训练对斜弱视患儿视力功能的临床评价. 中国医药导刊, 2017(4):344, 346.
[收稿日期:201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