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综合分析
2019-07-01黄桥贤胡香莲
黄桥贤 胡香莲
摘 要:对广东省举办的3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基本功大赛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大赛重视学生的教学能力和专项能力,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但在竞赛内容设置、选拔流程、教育资源分配、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比赛内容、改革选拔流程、缩短集训时间、规范评价体系、搭建交流平台等对策。
关 键 词: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教学技能;专项能力;广东省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9)03-0128-05
Abstract: The authors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three times of the basic skill competitions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majoring physical education, held by Guangdong province,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he results of the basic skill competitions accurately reflected the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 management quality and performance of the universities, the competitions valued the students teaching ability and specialized ability, played a good guiding role in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but had irrationalities in such aspects as competition content setup, screening procedure, educ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etc.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such measures as perfecting competition contents, reforming the screening procedure, shortening collective training time, standardiz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building a communication platform, etc.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basic skill competitions;teaching ability;special ability;Guangdong province
1997年國家教育部体卫艺司举办的“以赛促建”为宗旨的第1届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其根本目的是强化学生综合技能,提高教学技能,提升体育师资队伍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检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质量而开展的一项带有评估性质的教学类竞赛[1]。广东省教育厅通过借鉴全国和其他省市开展基本功大赛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从2013年开始举办第1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之后每两年举办1届。经过不断改革和完善,基本功大赛已经得到全省高校的广泛认同,逐渐成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一项品牌赛事。各高校通过以基本功大赛为平台和载体,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和探讨,不仅展示各参赛队运动技能、教学技能和精神面貌,而且也是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进行教学检查、评估的一项重要措施,同时还是推动体育教育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进一步提高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3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进行分析,针对基本功大赛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质性建议,以期为实现基本功大赛由“短期功利化”向“长期效益化”转变提供依据。
1 大赛概况
1.1 基本功大赛的宗旨
由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是检验广东省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水平,展示参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规格最高、竞争最激烈的教学类赛事。基本功大赛的宗旨是为进一步提高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质量,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与发展,提升体育教师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展现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精神风貌,推动广东省学校体育迈上新台阶[2]。通过基本功大赛为各高校搭建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促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和师资培养质量。
1.2 基本功大赛的主要变化情况
3届基本功大赛的竞赛内容和竞赛制度总体变化不大,只是在专项、分值设置、评分标准和参赛人数等方面上作了一些调整,如专项,第1届有田径、游泳、体操、武术、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第2届有田径、游泳、足球、体操、武术,第3届有田径、体操、篮球、足球、羽毛球、武术;第1、2届的分值设置是教学技能35分、专项技术45分、教学能力20分(说课5分、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15分),第3届是教学技能35分、专项技术40分、教学能力25分(说课5分、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20分);评分标准,第1、2届都是达标20%、技评80%,第3届改为达标40%、技评60%。由此可见,提高了体现教学能力方面的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的分值,降低了技术评定的分值,从而减少了评分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1.3 基本功大赛的内容及分值设置
基本功大赛的竞赛内容分教学技能和专项能力两部分。教学技能包括队形队列操练、广播操、教案设计3个内容;专项能力包括专项技术评价及教学能力评价,专项技术评价内容包括田径、游泳、体操、武术、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8个运动项目,教学能力评价包括说课及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两部分[2]。其中,说课时间4分钟,内容包括教学对象、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的简单介绍;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时间为10分钟,包括动作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与纠正错误、队伍调动及学生练习安排,比赛中学生至少有一次练习方可进行转换组织教学。
1.4 基本功大赛的规模及奖励办法
基本功大赛竞赛规程规定每单位报领队1人,指导教师不超过8人,参赛学生除第1届24人外,第2、3届都是16人(报名24人,参赛16人),其中男生12人、女生4人,共有来自全省13所设有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参赛。计分采取团体总分制和个人总分制,其中个人总分包括教学技能和专项能力两大部分,每个学校所有参赛运动员各项名次得分累积为该校的团体总分,然后决出团体一等奖6所学校、二等奖7所学校,学生个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等若干人次。
1.5 基本功大赛的比赛结果
在团体总分方面,华南师范大学和广州体育学院位列第一梯队,继续保持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优势;广州大学、岭南师范学院、韶关学院、肇庆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和惠州学院全面布局、突出特色,分别在各个单项上都取得较好的成绩,占据第二集团的位置;其他高校也认真组织、积极备战,在团体总分和各单项成绩方面与第一、二集团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2 大赛特色
2.1 突出教学能力
“体育教学能力”是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课程教学大纲,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活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能力。体育教学能力是培养高质量体育师资所必备的专业核心能力,也是检验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最直接指标。体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讲解示范能力、口令指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调动队伍能力、学情分析能力、组织教学能力、体育原理解释能力、教案设计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等[3]。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充分借鉴全国和其他省市基本功大赛的经验,针对基本功大赛的内涵,结合广东省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特点,从培养中小体育师资的角度出发,将竞赛内容分为教学技能和专项能力两部分。教学技能包括队形队列操练、广播操、教案设计等3个內容;专项能力包括专项技术评价及教学能力评价,其中教学能力评价包括说课及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两部分。在竞赛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上,改变了传统的以竞技为目标的比赛,做到“技”“能”并重,将基本技术技能和教学技能摆在重要的位置,让更多的学生领悟基本技术技能和教学技能的重要性,抓住体育教育专业的核心能力,为培养优秀体育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专项项目设置围绕核心课程展开
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田径、体操、武术、游泳、三大球、三小球。田径是所有运动的基础,体操是培养身体姿态的重要手段,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代表,游泳是掌握生存技能和南方地区的特色项目,球类则是中小学生最受欢迎的项目,这些运动项目都是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的主要教学内容。广东省3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设置田径、体操、武术、游泳、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8个项目进行专项能力评价。基本功大赛在术科项目设置方面充分体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和广东省中小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情况,比赛内容的设计方面充分体现基础性和反映各项目的特点。术科项目设置和考核内容较全面地反映出现代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技术技能,符合现代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客观要求。
2.3 比赛形式多样化
基本功大赛的竞赛内容分教学技能和专项能力两部分,教学技能包括队形队列操练、广播操、教案设计等3个内容;专项能力包括专项技术评价及教学能力评价。比赛形式多样化,分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有体现教师备课能力的教案设计,有体现教师调动队伍能力的队列队形操练和广播操,有体现教师运动能力的专项技能展示,有体现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说课,有体现教师组织教学能力的组织教学与讲解示范,这种比赛形式能够全方位展现作为一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专项技能和教师素养。
2.4 评价体系科学合理
优化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促进比赛科学化和规范化,将教学基本功大赛与竞技比赛区别开来,使比赛由“短期功利化”向“长期效益化”方向发展。在教学技能评价方面,构建系统、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考查学生的教学能力。在专项技术评价方面,从前两届的技术达标(20%)和技能评定(80%)到第3届的技术达标(40%)和技能评定(60%)两个维度进行评价,说明对专项技术的评价方面把技术达标和技能评定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既重视技术达标成绩,同时也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将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评价相结合、技术达标与技能评定相结合,充分体现基本功大赛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价参赛学生掌握教学技能和专项能力的水平,从而较好地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3 大赛存在问题
3.1 竞赛内容设置不全面,重“技”轻“文”
基本功大赛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体育教师专业化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两个方面。其中,专业知识主要是指从事体育教学、课余训练与竞赛、组织体育锻炼和学生管理等方面;专业能力主要有运动能力、教学能力、指导训练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竞赛内容分为教学技能和专项能力两部分,教学技能包括队形队列操练、广播操、教案设计3个内容;专项能力包括专项技术评价及教学能力评价,具体内容为田径、体操、武术、游泳、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8个项目。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全国和其他各省市的基本功大赛均设有基础理论知识测试,只有广东省连续3届基本功大赛都没有基础理论知识测试,难以反映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未来从事体育教师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说明基本功大赛内容设置不全面,重视学生自身的运动技术技能而轻视基础理论知识,这种导向容易使教师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产生重“技”轻“文”的倾向,而学生也易简单地将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理解为“技能传授”。殊不知,体育教学依旧承载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一旦失去了教学中的教育成份,体育教育的内涵在无形之中就发生了改变,教育内容也将大大地缩减。
3.2 选拔流程不合理,造成尖子生比赛和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现象
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竞赛规程只对参赛运动员的资格有相关规定,而没有对参赛队员的选拔流程进行相关说明。每个参赛学校为了取得好成绩都针对大赛设定的竞赛内容对学生进行初选、二选、三选,最终挑选出综合能力最好的学生组成代表队,集中优秀教师和场地资源对层层选拔出来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使这些学生在短时间里得到较大提升。这种方式选出的参赛学生只能代表参赛高校的顶尖水平,而不能代表参赛高校整体平均水平。同时其他落选学生也丧失了享受公平和优异的培训机会,造成优生更优、差生更差的不合理现象,既违背教育公平原则,也与基本功大赛的办赛宗旨相背离。
3.3 备战时间过长,不能真实反映常态教学水平
通过调查获悉,参赛高校基本都是从9—10月份开始成立基本功大赛筹备委员会,通过专项老师的推荐或选拔出综合能力较突出的学生组成规模较大的集训队伍,每个学校都经过2~3个月的短期集训,并在集训期间又经过2~3次的筛选,最终挑选出16名学生代表各校参赛。短期集训无疑是好事,学生都会不同程度得到提高,但是参赛学生毕竟是少数,而举办基本功大赛的目的是检查、评估教学质量,是要让全体学生水平得以提高。由于各校学生集训的时间较长,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比较大,所以不能真实反映各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的现状和整体水平,不能真实反映常态下的教学水平,只是提高少数尖子学生的综合素质,却不能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这有悖于举办基本功大赛的初衷。
3.4 给参赛学生开“绿灯”,破坏教学秩序,违背大赛初衷
通过调查了解到参赛高校为了在基本功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制定大量激励措施确保参加集训的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备战中。这些措施归纳起来主要有:(1)集训学生可以免上本学期的专业课;(2)集训学生可享受不参加期末考,由学校统一给期末成绩;(3)集训期间发放营养补贴;(4)集训后期集中住宿,统一管理;(5)利用早上、晚上、周末等课余时间集中训练。这种为集训学生开“绿灯”,参赛学生享受“免学”“免考”的做法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以赛代学”“以赛代考”,顾此失彼,这些都是非常不可取的。
4 改革設想
4.1 增设基础理论知识比赛项目,完善比赛内容
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于是培养技能型还是综合型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而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经历了从重术科轻学科理论到重学科理论轻术科再到学科理论与术科并重的发展过程。2016年9月发布的教育纲领性文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别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3个维度提出培养有文化、有内涵、有批判性思维、敢担当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总体目标[4]。广东省连续3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都没有设置基础理论知识比赛内容,这种做法值得商榷。体育教师这个职业需要完备的理论知识体系、技能体系和文化基础作为教学支撑,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理有据。因此,增设基础理论知识比赛内容非常必要:(1)符合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现学科与术科同等重要,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标;(2)更全面地反映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符合现代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客观要求;(3)与全国和其他省市开展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竞赛内容相接轨;(4)符合当前体育教师招聘必须进行基础理论知识考试的需求。
综上所述,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竞赛内容应进行改革和完善,增设基础理论知识比赛内容,改革后的基本功大赛竞赛内容将包括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技能和专项能力3部分。(1)基础理论知识是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的最直接方法,可参考教育部2013年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确定的《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等主干课程和《教育学》《心理学》等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这就使得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在扎实掌握体育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夯实教育学科的理论知识,以满足对高质量体育教师的时代诉求。(2)教学技能是体育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也是今后能否胜任体育教育工作,是否具有职业竞争力的主要衡量标志,包括队形队列操练、广播操、教案设计等3个内容。(3)专项能力是体育教师区别于其他课程教师的特殊技能,是反映体育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标准,主要包括体育教育专业术科核心课程中的田径、体操、武术、游泳、三大球、三小球。全面的竞赛内容设置和合理的分值比例将全面反映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建议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技能和专项能力3部分的分值比例为2∶3∶5。这样的竞赛内容和分值比例将使学生既重视自身的技术技能、教学技能,又重视基础理论知识,体现体育教育专业的特色,指引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
4.2 改革选拔流程,采取随机抽签形式,确保教育公平和参与的权益
基本功大赛是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情况和教学质量进行检查和评估,了解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基本功的情况,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参与的权益。因此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选拔流程,避免尖子生比赛造成的教育不公平,让每一个学生都享有参与的机会,最重要的是真正挑选出能代表各参赛学校整体平均水平的学生参加基本功大赛。建议组委会可从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三学生中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选定24人(男18人,女6人)作为备赛名单,允许每所高校从24名备赛名单中选出其中16人(男12人,女4人)作为正式参赛名单,另外8人(男6人,女2人)为替补名单(当参赛名单中的人员出现伤病或其他意外时可从替补名单中进行增补)。这种选拔流程将更加科学合理,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的权利和确保教育公平,也能更真实地反映学生基本功的实际水平和参赛学校的整体平均水平。
4.3 随机抽签选定专项项目,全面考察学生的专项能力
基本功大赛专项比赛项目的设置应符合各参赛院校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参考《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專业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规定和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相结合,每届基本功大赛可从田径(跑、跳、投、跨)、体操(竞技体操、健美操)、武术(南拳、长拳)、游泳(蛙泳、自由泳)、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三小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中随机抽签选定6~8个项目作为基本功大赛的专项比赛项目。这样的项目设置突出了对学生基本功的全方位考察,避免个别高校为应对比赛,仅针对某些项目进行日常教学,最终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4.4 缩短集训时间,展示常态教学成果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获悉,全国和各省市开展的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都存在备战时间过长,不能真实反映参赛学校常态教学水平的弊端。而如何有效阻止各参赛学校急功近利应付比赛,很多专家和学者提出缩短报名抽签与正式比赛的时间间隔,只须为主办单位预留好编排秩序册和参赛学校购买保险、服装和做好赛前组织工作的时间,大概10天左右即可,这样就能避免参赛学校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组织集训应付比赛的现象,才能更真实地反映参赛学校的常态教学水平。
4.5 多维度评价,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评价体系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评价体系,力求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和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平衡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分值,制定简便和可操作的评价方法,适当增加计量与计时的评价项目,完善技评项目的评分细则,统一标准、统一认识、统一尺度,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基本功大赛竞赛内容包括:(1)基础理论知识采用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的方式进行客观评价;(2)教学技能采用主观性评价;(3)专项能力采用主观与客观、技能达标与技术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主要是为全面准确地评价参赛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技能和专项能力的掌握程度,从而较好地衡量各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4.6 规范评委选派,加强监督和管理
广东省3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相关项目评委都是由主办单位抽调全省各项目组的专家组成,其中大部分评委来自参赛学校选派,这种做法值得商榷。由于基本功大赛主要从教学能力和专项能力两方面对学生编写教案的规范性、组织调动队伍能力、完成动作质量和临场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其中主观评价所占的分值比例很大。在主观评价中来自参赛学校选派的评委易给比赛的公平性带来不确定性。因此,建议主办单位应从非参赛单位中抽调相关项目评委,对评委进行上岗培训,加强监督和管理,有效抑制人为因素干扰比赛公平,确保参赛者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进行竞争。
4.7 搭建交流平台,对比赛结果进行评估和诊断
开展基本功大赛的目的是为高校搭建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评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基本功的情况,提升体育教师培养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因此,建议在公布比赛成绩的同时召开领队、指导老师的联席会议,针对比赛结果对参赛学校进行专业评估和诊断,对参赛学校在比赛中的优点及不足进行整体评价,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改革方向进行科学指导。
广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充分借鉴全国和其他省市的经验[5-12],解放思想、大胆尝试,并结合本省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实际,制定较为科学合理的竞赛内容和竞赛制度,突出教学能力和专项能力,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得到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逐渐成为一项品牌赛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此提出增加基础理论知识竞赛内容、改革选拔流程、随机选取竞赛项目、缩短备战时间、规范评价体系、加强监督等优化和完善基本功大赛的构想,让基本功大赛成为学生技能展示、风采展现、能力比拼的大舞台,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2014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通知.[EB/OL]. [2018-05-20]. http:// www.moe.gov.cn/.
[2]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举行广东省第三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通知[EB/OL]. [2018-05-20]. httq://www.gdhed.edu.cn/.
[3] 姚健. 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改革架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10):96-100.
[4] 尹延蒙,雷军蓉. “双一流”背景下对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提升的民传课程改革分析[J]. 中华武术·研究,2018,7(2):86-88.
[5] 王崇喜. 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的回顾与反思[J]. 体育教学,2011(9):10-11.
[6] 金宗强. 2009年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成绩比较分析[J]. 天津体育学院学院,2010,25(2):146-149.
[7] 梁晓刚,卢薇.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若干问题思考[J]. 体育学刊,2010,17(4):81-83.
[8] 张伟健,徐佶. 优化专业大赛平台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3):109-112.
[9] 黄永飞. 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2015(12):148-153.
[10] 姚健,张树来,苏振南. 山东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改革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1):91-96.
[11] 程序,叶涛. 2009年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综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4):103-107.
[12] 腾秀明. 对全国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方案优化设计的研究[D]. 沈阳:沈阳体育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