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戏曲艺术表演三大要素

2019-07-01茹劳劳

神州·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吐字豫剧声调

茹劳劳

中国戏曲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在戏曲的表演过程中,人物形象的创造、“四功”的合理利用、巧妙运用“五法”都是衡量一台戏、一场戏好坏的重要因素。三者缺一不可,至关重要。

一、戏曲人物形象创造

无论是那个剧种,人物形象创造都至关重要。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一、是人物性格;二、是人物关系;三、是规定情境。演员对细节的创造,它必须十分准确地符合自己所扮演的人物性格的需要,才能挖掘出人物的典型个性来;细节的创造还必须十分准确的符合人物关系的需要,才能使观众了解到人物之间的亲、疏、近、远以及他们内外的联系何在;细节的运用还必须十分准确地符合规定情境的需要并为之效力,方可达到深化创作手段、渲染规定情境之目的。

二、恰到好处地运用“四功”

一个戏曲演员要想演好戏就必须首先具备“唱、念、做、打”基本功,而且要在戏曲舞台表演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好基本功。

1、合理运用唱功

“唱、念、做、打”唱为首;“唱”是戏曲表演中的核心内容。戏曲重唱,豫剧尤以唱功见长,以唱功取胜,所有久演不衰的剧目几乎都是唱功戏。豫剧《花木兰》《穆桂英挂帅》《朝阳沟》等数十年而演不衰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中有优美动听、脍炙人口的精彩唱段所赋予的生命力。怎样才能唱出如此美妙的唱段呢,以我的实践经验认为,应着重从嗓音、吐字、发音、行腔、归韵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嗓音。嗓音是唱好戏的先决条件。俗话说:“唱戏没嗓,一辈难响”,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演唱者必须首先具有高亢明亮、清脆圆润、音色纯正、高低自如的良好嗓音条件。良好的嗓音条件分先天自有和后天磨练而成两种。大师马金凤的“金嗓子”就是后天练成的典范。

二是吐字。吐字是唱好戏的根本保证。吐字即演员利用唱腔手段将唱词中的文字清晰地传送给观众,使观众在欣赏唱腔艺术的同时明白剧情含意,因此唱腔中的吐字至关重要。

三是发音。发音泛指演员在演唱是吐字时的声调。各个剧种均有各自的声调特点和特色,如京剧的声调特色是京韵,豫剧的声调特点是豫腔,豫剧的豫腔是河南话方言声调,而河南各地方方言又有千差万别,因此,豫剧标准发音声调为中州话声调,演唱豫剧,惟以中州话声调发音为唯美,反之则不动听,更显得不伦不类。

四是行腔。具备嗓音条件、吐字功底、发音技巧的演员,在演唱时根据剧情的需要,在行腔中把握气息匀、吐字真、音调准、板眼稳、音色美的要领,形成富有特色、高低自如、娓婉动听、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优美唱腔。

2、巧妙运用“念”功

“念”即念白,是戏曲表演过程中重要的艺术手段之一,在整个剧目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扶助作用,有“千金话白四两唱”之说,因此需要演员的真功夫。念白功确切地说就是嘴皮功,须做到嘴巧、字准、音色美。在念白过程中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低而闪、高而不喧。

3、酌情运用“做”功

“做”功即戏曲演员在戏曲表演过程中做工的基本功夫,也是演员在剧中塑造舞台艺术形象的一种演技手段和各种演技的集中体现。做工涵盖以暗示动作、姿态动作、情绪动作等多种动作,艺术地再现现实生活的表演技巧。这些动作需要演员的演技和绝活,如表现勇士征战的策马扬鞭,表现女性生活的飞针走线,展现各种人物生活原型的踢腿、下腰、云手、探海、碎步、跪步、顺风旗、托按掌等技巧及揭示人物喜怒哀乐感情世界的扇子功、手帕功、水袖功、甩发功、椅子功、翎子功、书画功、硬僵尸等绝活。因此运用“做”功要酌剧情、人物而运用。

4、精心运用“打”功

“打”功即戏曲表演艺术中武戏中的武打功夫,简称武功。“打”功是戏曲艺术“四功”中技术性能最强、体力消耗最大、精确度、难度和准确度最高的戲曲功夫,通常展现戏曲中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激烈战斗场面。十八般武艺在舞台上“真枪实战”,不仅需要演员练就的真功夫,更需要演员在表演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与对手配合默契,不能有半点闪失。所有演员精心准备、精心排练、精心使用武打功夫,就会使戏曲舞台满台生辉,赢得观众的喜爱、支持,从而增强戏曲的艺术生命力。

三、巧妙运用“四法”

一是“手法“运用。“四法”以“手”为首,“手”法指戏曲表演中的手式。手式在戏曲表演的运用中有一定的技法,故称“手法”。“手法”在戏曲演员的表演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但要在表演中熟练运用“手法”就必须首先明知戏剧术语“手式”和“手位”。其中生、旦行当手式各有不同,生行中的基本手式有掌式、拳式、指式、赞美式和望月式等;旦行的基本手式为兰花式、赞美式、望月式、指式和拳式等。旦行当在运用手法时要小巧灵活,生行当要刚劲有力。

二是“眼法“运用。眼是心灵的窗口。在戏曲舞台上更是人物情感世界的窗口,俗话称:“唱、念、做、打眼来领,角儿上台全凭眼”。在舞台上,随着剧情变化和人物的情感变化,人物的喜怒哀乐、欢乐忧愁等均写在演员的眼里,如传情时含情脉脉、眼闪秋波,愤怒时怒目圆睁,眼射怒火等。如《穆桂英挂帅·出征》中,穆桂英一出场目光四射,目光炯炯,使人感觉到千军万马尽收眼底。

三是“身法”运用。“身法”即表演中的演员身段技法。是指演员的体躯姿态而言。是演员塑造舞台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身法”在“四功”“五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一个优秀的戏曲演员,在舞台上要塑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就必须具有良好的身段,旦行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生行威武挺拔、潇洒刚健,再根据剧情的需要设置出不同行当、不同人物,在不同场景中的不同剧中人物身段。

四是“步法”运用。“步法”指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在舞台上的站立步位和行走步伐。俗语称:“台上走一走,就知有没有”“先看一步走,再看一张口”。由此可见演员的台步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性。演员要运用好台步技法,首先要熟悉和掌握好“八字式、丁字式、踮脚式、踏步式、存腿式、骑马式、弓箭式、正步式等八种步位和“圆场步、云步、碎步、方步、跪步、趋步、垫步、矮步、娃娃步等九种步伐。其次经过刻苦演练,依剧所扮演的不同人物,按照程式化理念,设计不同的台步,把完美的舞台人物形象,通过优美的台步展现给观众。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戏曲演出依赖着观众,戏曲创作在观众共同参与下最终完成。我们要以观众的需求作为戏曲艺术创作演出的出发点,只有这样做,戏曲艺术才能得到真正发展。

猜你喜欢

吐字豫剧声调
声调符号位置歌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不老的豫剧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处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