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培养高素质新型人才

2019-07-01王娜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课程思政

王娜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校职业教育应与时俱进。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应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挖掘教学活动中的育人元素,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思政课、综合素质课、专业课“三位一体”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新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教育;课程思政;高素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4-00101-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目前,职业院校更加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取得了可观的成果。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还存在如被动教育、形式理论、缺乏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教育相互分离“两张皮”等问题。

党的十九大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而正确的政治判断。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职业教育思政学者更应该思考如何紧跟党中央步伐,把学生培养成“德技并修”的时代新人?那就是不忘育人初心,牢记育人使命,践行服务宗旨,以职教学生成长和发展为标准,全面分析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围绕“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总定位,结合课程特点与知识要点灵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把思政课程变为“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融入思政资源,将包括理想信念、人生抱负在内的这些资源融入到专业学习中,注重人文素养与职业能力相结合。

二、坚持正确的“课程思政”价值导向

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新使命。之所以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保证职业教育的质量,从理论上来说,是因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职业教育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更需要主流声音扎根师生心中,以增强广大师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一)坚持党建领航,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理论创新指导“课程思政”

抓牢政治建设这个统领,坚定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课程思政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成了无源之水,每位专业课教师都要树立正确教育观,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血液,融入到每门课程建设中去,真正体现出中国特色。

(二)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传道授业”和“价值引领”相统一

新时代要有新思想,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职业教育应结合新时代各方面的要求,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增强社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需要。

(三)坚持“德技并修”,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

人无德不立。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都要崇德向善、见贤思齐、诚实守信。因此,德才兼备要以德为先,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立足实际,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高尚的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创业生力军,培养出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价值导向的实施路径

(一)明确教师党支部在“课程思政”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高校是思想意识形态的高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要全面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因此,要加强党内事务民主参与进程,在讨论党内事务中,尤其是课程思政部署上,党员要积极参与,尽最大努力帮助组织作出最优决策。教师党支部要通过“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组织生活、宣传思想工作会和研讨会等激发教师党员参与讨论课程思政,将“课程思政”理念灌输到每一位专业课教师思想中,切实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改变职业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目的不应限于寻求知识、培育技能,而是应提升为增强人的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境界,打破创新创业教育的技能化、实用化倾向。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与习得,而且更要重视人格培养与完善,塑造完美人格,培养高尚情操,锤炼创造智慧,实施文理渗透、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拓宽专业口径,确保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

(三)优化课程设置,改变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要放大思政功能

按照课程思政新要求,坚持学知识和学技能并重,使各学科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相辅相成,让育人从“专人”转向“人人”。一门科目就犹如一项思政,要让每门课程都发挥育人的作用、每位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学科思维来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小组讨论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等方法,也可用丰富的历史知识和鲜活人物的实践经验实施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的统一教育,可选择学校知名的校友创业典范为内容进行设计,挖掘其成功者背后的学术成就、治学态度、创新精神、爱国情怀、献身事迹、崇高品德、人格魅力、人生理想等。

(四)提高教师素质,唤醒教师责任意识,努力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教学能力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对人产生的影响力,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都是代替不了的。可见,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力是十分巨大的,更需提高教师素质,唤醒教师责任。

提升教师素质关键是要努力提升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教师的道德、品格、修养境界、格局和人格对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力,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要坚持做事教育与做人教育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教师就是无形的样板和最好的行为标杆。因此,教师必须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立德树人,以身示范,率先垂范,既要有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不懈奋斗自强不息的工作态度,也要有不畏艰险、艰苦奋斗、敬业奉献、创新创造的顽强意志,还要有淡泊明志、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

教师要以自己的高尚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引领学生达到做事与做人的高度统一,让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梦想、有担当的创新创业一代新人。要切实发挥好教师示范引导作用。一是思政老师、辅导员要明确“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的意义,自觉履行“课程思政”工作的引领、示范职责。对专业课教师进行思想引导。可以成立“专业教师理论学习研究会”,注重任课教师自身人格的塑造和培养,提升任课教师人格魅力。二是结合综合实践,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让专业课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如举办“传统文化”、“国学经典”等大型汇演活动,均可让专业教师参与,以促进师生情的培养。

结语

总之,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高校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要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注重价值引领,倡导工匠精神、科学精神,凝心聚力,统筹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6-10(002).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4]  李永胜,肖圆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及其实施路径[J].创新杂志,2018,(6).

猜你喜欢

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分析
旅游教育与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专科学校妇产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