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好读书不求甚解”
2019-07-01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17期
晋代以五柳先生自号的陶渊明自述“好读书不求甚解”,许多人把这看作他的洒脱与癫狂。宋代理学家陆九渊,人称象山先生,对此倒是很有自己的见解:“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对于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读书总要求有一定的难度。一翻就懂的书,读起来没有多少兴味。既有难度,就不会一翻就懂。难懂的问题在认真思索后还不得其解的,不妨暂时放一放,也许看了下文后,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或者今后有了相关的知识,难点就不复存在了。现在我们回头去看过去认为很难的书,觉得不再那么难懂,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切身需要掌握的知识,应该紧抓不放,反复涵泳,认真思量。这是在读书中采取了“正面攻不上就侧面攻”“伤其九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战术。
但是,不求甚解并非不把书读懂,相反,不求甚解正是为了力求甚解。学生读经典著作和教科书尤其应当力求甚解。因为学习活动毕竟不是娱乐,如果只是采用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那么势必养成浮光掠影、浅尝辄止、懒于思索的习惯。这不仅不能搞好当前的学习,而且贻害无穷。正如高爾基所说:“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知识贫乏的原因,这种贫乏通常有一个词来称呼,这就是‘愚蠢。”
由此可见,我们应当善于运用“不求甚解”的方法去努力读书,而不能养成“不求甚解”的习惯以至于变得愚蠢。